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

2020-12-08 07:29李登阳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雷珠巩膜血管性

李登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与一般青光眼不同,药物与常规手术一般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多,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目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术后易产生滤过泡瘢痕化,从而堵塞滤过口,手术效果不理想[1]。且术后可复发,彻底治愈较难。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术中或术后多应用药物控制眼压和纤维细胞增殖等,为手术的成功率提供保障[2]。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眼压及功能性滤过泡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 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1 例(61 眼),女29 例(29 眼);年龄(43.28±3.47) 岁;青光眼分期Ⅰ期51 例,Ⅱ期39 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8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7 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 例。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眼科》中相关诊断标准[3];伴有视力下降、结膜充血、头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排除标准:视网膜脱落者;高度近视、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等,角膜轻度水肿者进行眼底B超检查。注射雷珠单抗前3 d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27)滴眼,每日4 次,持续用药3 d。采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苏州工业园区天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062,规格:0.5%)进行眼部表面麻醉,冲洗患者结膜囊,于角膜缘后4.00 mm处进针,将0.05 mL雷珠单抗(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85)注入玻璃体内,保持眼压稳定。注射后3~5 d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后,以眼角膜和穹隆部为基底做切口,角巩膜缘前房穿刺,做以角膜缘或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以上方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于巩膜前段透明角膜区用锐刀尖切除前房,切除角巩膜组织、周边虹膜,将羊膜移植片平铺于巩膜床上,间断缝合于浅层巩膜上,巩膜瓣复位后,依次缝合巩膜瓣、球结膜,经角膜穿刺处向前房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恢复前房。术毕,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苏州弘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493,规格为1 mL∶5 mg)2.5 mg,涂用泰利必妥眼膏(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60051),包扎眼部。术后,泰利必妥滴眼液(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080074)滴眼,每日3次。连续治疗2周。

1.4 评价指标

眼压、视力变化:注射雷珠单抗前、注射3 d后,术后1 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采用瑞士HAGG-STREIT压平眼压计GoldmannAT-900测定眼压,并检查患者视力(标准视力表测定),进行对比。功能性滤过泡: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采用Kronfeld法进行滤过泡分型[4]。Ⅰ型,微囊状型(薄壁无血管、多行微囊状,滤过效应良好);Ⅱ型,弥漫扁平型(偏平、弥散、苍白的结膜,相对厚壁,有良好的滤过作用);Ⅲ型,瘢痕型(无滤过泡,瘢痕化,粘连巩膜组织,失败滤过泡);Ⅳ型,包裹型(局限圆顶状,囊肿样增长,为致密球筋膜空腔,无滤过功能)。Ⅰ,Ⅱ型属于功能性滤过泡;Ⅲ,Ⅳ型属于非功能性滤过泡。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滤过泡渗漏、低眼压、感染、出血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眼压和视力变化

注射3 d后、术后1周,患者眼压较注射前呈下降趋势,视力呈升高趋势;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患者眼压较术后1周有回升,视力有降低,但眼压仍低于注射前,视力仍高于注射前,各时点眼压、视力行重复度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眼压和视力变化情况

2.2 功能性滤过泡

术后1个月,功能性滤过泡80 眼(88.89%),非功能性滤过泡10 眼;术后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87 眼(96.67%),非功能性滤过泡3 眼。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功能性滤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1个月和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比较 例(%)

2.3 并发症情况

术后出现2 眼滤过泡瘢痕化,但无渗漏、感染、出血等症状,且2眼经过治疗后,眼压逐步恢复正常。

3 讨 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又称为出血性青光眼,通过药物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眼压,且常规手术效果不佳。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由于虹膜与房角表面纤维血管膜收缩,导致周边前粘连,且术后滤过道常有新生血管及血管性结缔组织膜生长,导致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常规治疗后无法达到预期疗效且并发症多,导致部分患者需摘除眼球,造成终生痛苦[5-7]。目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采用手术治疗,如滤过性手术、激光小梁成形术等。改良小梁切除术在角膜缘建立一条新的眼外引流通道,将房水引流至球结膜下间隙,由周边组织吸收;术中置入羊膜,可降低炎症反应,阻止纤维细胞增生和瘢痕形成,具有较好的滤过功能[8-9]。此外,使用羊膜,并发症(如眼压低)比采用房水引流装置低。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可在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药物,有效抑制纤维细胞的增生,减少滤过泡瘢痕形成[10]。雷珠单抗是血管生成抑制剂,可阻断新生血管生长、减少渗出、减轻血肿,从而稳定或提高视力。雷珠单抗最早于2006年在美国上市,被评为美国十大卫生新闻,是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片段抗体,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亚型,有效控制病灶的发展,改善缺血、缺氧情况,阻止瘢痕形成,快速提高和稳定视力[11-13]。此外,雷珠单抗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亲和力较高,且在机体循环数小时内可被清除,从而降低不良事件风险,与其他局部抗代谢药物(如氟尿嘧啶)对比,无毒性、过滤泡渗透少,应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较好[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注射雷珠单抗3 d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患者眼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功能性滤泡分别为88.89%和96.67%,且术后无渗漏、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表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患者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术后可改善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成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雷珠巩膜血管性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护理干预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光动力疗法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老年表层巩膜炎和巩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