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术后饮食护理对预防肝性脑病的效果评价

2020-12-09 08:08高瑞玉吴自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肝性脑病蛋白质

高瑞玉,吴自燕*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经颈静脉途径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显著,涉及穿刺、血管成形以及支架植入等多项技术,分流与断流术功能兼而有之,具微创、可重复等优势,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急性出血、部分肝肾综合征以及顽固性腹水等疾病中均有良好疗效[1]。肝性脑病为TIPS术后较为常见且可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影响的并发症类型,多因便秘、高蛋白饮食等因素诱发[2]。因此于术后采取积极饮食干预,规避诱因,减少肝性脑病发生,对患者预后有利。本文就我院对TIPS术后所采用饮食护理展开效果评价,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予详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68例TIPS术后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5月,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区间38~61岁,平均(53.28±2.21)岁。研究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区间37~60岁,平均(53.71±2.51)岁。对组间资料分析差异均衡(P>0.05)。纳入标准:①确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②手术成功,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认知与精神障碍;②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肺肾脏功能异常;③存在严重全身感染。医院伦理协会承担本研究方案审批与监管职责。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病情观察、穿刺点护理、心理纾解、感染预防等常规护理举措,研究组基于上述增加饮食护理,安排接受过专业营养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结合科室特点对一下举措实施:①术后24 h严格禁食,在确定无再出血征兆时,方可循序(温凉流质→半流质→软饭)进食,食谱选择参考患者喜好,尽量保持多样化,床头将相应饮食宣教牌予以悬挂。②术后进行血氨情况分析,据此决定蛋白质的摄入时机。首次摄入蛋白质量控制在40 g/d以内,观察无不适后,以25 g/d的增幅逐量增加,直至0.8~1.0 g/(kg·d),期间观察是否有头晕或性格及行为的轻微异常转变,则予停止加量,并此后均遵这一蛋白质摄入量。③督促按量进食,热量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145.5~166.7 kJ/(kg·d);蛋白质的摄入应优选鱼、瘦肉及牛奶、豆浆等,动植物优质蛋白的摄入比例为1:1,以促进消化;温燥类(牛肉、狗、羊等)食物及动物油忌食,脂肪摄入40~50 g/d,食盐介于1.0~1.5 g/d,饮水<2000 mL。④戒除烟酒,规避辛辣及粗纤维摄入,增加蔬果摄入,提倡坚硬水果榨汁饮用;必要时行灌肠或乳果糖口服,促进排便。⑤出院时为患者本人及家属宣讲饮食控制重要性,强调煮、蒸等较健康烹饪方法,少油少盐,少食多餐;同时告知肝性脑病特征,警惕神经及精神方面的异常,必要时及时就医。

1.3 观察指标

①对患者开展满意度调查,从护理态度、专业素质、沟通技能、健康宣教等方面予百分制测量,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佳;②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肝性脑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对实验数据行SPSS 22.0分析,计数指标描述采用(%),计量指标满意度评估采用(±s)描述,分别开展x2与t检验,标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评估平均分值(93.28±4.12)分,对照组(82.17±4.38),差异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 肝性脑病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5.88%(2/34)与0%(0/34),对照组为35.29%(12/34)、20.59%(7/34),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目前认为TIPS术中对门体分流道的建立,使肝脏对肠源性毒素(氨)的解毒作用显著降低,可为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主要机制。在生理情况下,肠道氨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合并谷氨酰胺、尿素,从而发挥解氨毒作用,而在门体分流时,肠源性氨可绕过肝脏清除,加之肠道产氨随肠道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加而增多,以致血氨升高,并穿透血脑屏障于中枢神经系统进入,最终导致星形胶质细胞呈水肿状态,多种代谢路径受损。

此情况下,蛋白质过多摄取及便秘等作为其显著诱因,受到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对低蛋白饮食不甚理解且依从性差,认为需加强高蛋白饮食以加快康复。且因术后卧床、蔬果摄入量少等原因,便秘亦较为常见,而便秘可使氨物质与肠菌密切接触时间延长,促进氨产生及再吸收,故术后保持大便通畅、减少肠道氨储存非常重要。因此应采纳经专业营养培训的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语言对患者及家属宣教,增加护患信赖,提高患者依从性,经科学膳食搭配及蛋白质、食盐、水及热量摄取量的限定与建议,借助清洁灌肠等手段,促进粪便排出,降低机体血氨、白蛋白及总胆红素水平,尽量规避或减少肝性脑病发生。同时对于出院患者再次宣教,强调健康烹饪方式的应用,并对肝性脑病相关特征予以阐述,使之保持高度重视。本文结果研究组1、3个月患者肝性脑病均较对照组少,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即证实上述。

综上,重视对TIPS术后患者的饮食护理,可对肝性脑病发生率控制,增加满意效果。

猜你喜欢
肝性脑病蛋白质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蛋白质自由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诱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