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2020-12-09 08:08曹玉兰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7期
关键词:内镜黏膜护理人员

曹玉兰

(阜宁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江苏 盐城 2244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临床常用于治疗早期肿瘤、黏膜病变等疾病的方式之一,类属微创手术,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是术后患者同样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预后质量,那么就需要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痛楚,促进恢复[1]。集束化护理是近几年常用护理模式之一,其将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2017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60例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病患为例,阐述集束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20年2月,抽选于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抽签结果实施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30例,包括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最小为25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41.4±1.2)岁,观察组共计患者30例,包括男患14例,女患16例,年龄最小为26岁,最大为70岁,平均年龄(41.5±1.1)岁。本次研究纳入标准为[2]:(1)均于我院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符合手术指征要求;(2)均自愿参与且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为:(1)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病变患者;(2)排除抵触配合研究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实验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且记录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患者术后采取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在科室内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内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组内至少包括3名临床工作经验在3年以上的高级护理人员,负责复杂护理工作和带教,指导基层护理人员相关工作。同时,针对集束化护理理念开展组内培训工作,并总结实际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集束化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2 饮食护理

叮嘱患者在术后2 d内必须选择流食,2 d后根据具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半流食、常食。所选择的食物应尽量避免牛奶、豆制品、地瓜等容易引发胃内胀气的食材,需增加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的比例,通过获取大量的纤维素、维生素等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同时,告知家属在患者进食后对其临床状态进行询问,如患者主观感觉腹部具有肿胀感或伴有干呕、恶心等情况,则需立即通知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采取腹部按摩或药物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并对连续发生进餐后不适的患者减少单次用餐量,增加每天用餐此时,即更改为少食多餐模式。如患者在进餐后立即出现呕吐症状,则应停止经口进食,改为肠道外营养支持观察,待病情缓解后恢复经口进食[3]。

1.2.3 气道护理

为降低术中气道插管麻醉给患者术后带来的影响,需开展相应的气道护理干预。在手术结束后需最大程度保证患者上呼吸道的通常,指导其掌握正确的自主咳痰技巧,在咳痰的同时还可采用轻叩背部的方式进行辅助。如患者呼吸道内痰液粘稠度较高,可选择化痰药物雾化吸入软化操作,必要时可选择机器吸痰护理。同时将人工给氧方式转为面罩式或鼻管,最大程度减少对气道的影响。

1.2.4 心理护理

术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同时开展正确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类不适症状和缓解技巧,并对其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如必要时可选择同病房恢复程度较高的病友与其沟通,通过病友间互动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恢复的信心,同时调节其不良心理状态。叮嘱患者家属尽量增加陪护时间,在陪护过程中应尽量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满足其要求。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计算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概率,同时利用VAS线段法对各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予以评估,总计10分,分数越高,痛楚越强烈,反之越轻。利用SAS量表、SDS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负性心态进行评估,总分以100分计,分数与负性心态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汇总结果后经SPSS 20.0完成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通过卡方值验证,计量资料以±s表示,通过t值验证,结果以P<0.05反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计算对比

观察组30例患者术后通过集束化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肠胃不适反应,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30例患者术后4例出现肠胃不适反应,2例出现呼吸不畅反应,1例发生再出血,总并发症为23.33%。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5,P<0.05)。

2.2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性心理评分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未经护理前疼痛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集束化护理模式即为利用归纳总结的方式,将临床护理操作中较为分散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性的干预方式,以此有效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使患者的康复进程能够有效加快[4]。内镜黏膜下剥离手术操作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仍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且患者术后大多表现出饮食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损伤等情况,此时即可利用集束化护理模式,采取更规范、更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升患者胃肠道功能,缓解上呼吸道损伤程度,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帮助其树立恢复的信心,使整体护理效果得到有效的保障。

表1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负性心理评分变化对比(±s)

名称 VAS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7.11±0.45 2.14±0.64 88.79±4.02 23.21±4.99 88.92±3.79 23.37±3.65对照组 7.12±0.44 4.95±0.65 88.78±4.01 40.42±4.98 88.94±3.77 41.03±3.66 t 0.38 8.89 0.57 16.69 0.92 17.1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猜你喜欢
内镜黏膜护理人员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