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

2020-12-14 02:23宋乃春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渗透传统文化

宋乃春

摘 要:知识与文化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没有文化的融入是不行的。因为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把传统文化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中,在传统文化的带动下开展有主题、有思想的教学。让课堂更贴近学生,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以教材内容为例,探讨将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育的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传统文化 渗透

一、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1.教材侧重理论,语言过于刻板

课本是课堂教学的载体。一个版本的课本往往延续用好几年,这就导致课本知识没有即使更新,教学内容基本没有变化。然而,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这势必造成课本内容与信息更新二者之间存在矛盾。

2.课本知识倾向于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过于单调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并掌握存储、加工、发布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建立在教学任务基础上的。教材中,编者把任务的操作步骤通过文字一步一步描述出来。例如,WPS中《设计与制作应用文档》插入形状任务。课本中列举了Step1绘制形状,Step2添加文字,Step3绘制箭头,Step4用同样的方法绘制其他的过程和箭头,Step5组合图形,Step6改变填充效果。在文字描述中,将鼠标点哪里、怎么点都写得非常详细。然而如果教师在课前不读教材、不备课,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试问学生能有多少学习兴趣呢?况且书本中所列的操作方法只有一种,当学生遇到新问题时就无法应对,不能做到举一反三,缺少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二、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恰当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用家乡人文故事为引线,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小报制作《探索红豆文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恰巧,诗中所描述的红豆树就在我们学校所在的镇上,顾山镇有一棵千年红豆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课堂上,教师借用红豆树的诗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再巧设以红豆故事为引线的课堂学习任务:

(1)小报的标题:用红豆树作为标题,标题用艺术字怎么设计好看得体。

(2)小报的内容:教师可以提供素材,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中搜索相关红豆故事。

(3)小报的背景:红豆树的照片。发新枝的红豆树,开花的红豆树,结果的红豆树,成熟的红豆。

(4)小报全局调整与优化,增加边框,调整版式等。

本课通过介绍家乡的红豆文化,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与红豆相关的信息,并使用WPS软件用艺术字制作标题,用文本框工具设计版面,用自选图形工具制作背景。在课堂中,学生既学到了软件应用的方法,又感受了家乡的传统文化。

(二)用家鄉风景作为题材,丰富教学内容

例如,用Photoshop图片处理《寻找校园美景》。如果教师不收集其他图片素材,仅仅采用课本中的,实在过于单调。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在带领学生到机房的路中,有意地领他们到校园小路上走一走。走小路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发现校园的美,停一停是让学生去欣赏校园的美。然后让学生用手机或数码照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课堂中,教师把学生的照片呈现出来,让学生去观察和思考。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今天上课的路上发现了不少的美,那么你认为在这些照片里,最好的是哪张?学生的思路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问题走。接下来,教师在选出的照片中再次去引导,即如何去用Photoshop软件进一步美化照片。如果照片拍摄时镜头歪了,如何调整?这一连串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加以引导:照片有些很暗,如何给它补光?如何调节画面的色阶,改变画风?课堂中的问题诞生于学生的活动,因此更容易让学生接收,更容易让他们感兴趣,更贴切学生的生活。如果有时间的话,教师还可以带着学生到校园外走一走,逛一逛,用家乡风景作为题材,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中学生练习的可选择性。

(三)用家乡民俗作为引子,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例如,动画补间一课,平时课堂中教师的操作是直接打开软件,然后使用工具箱,创建一个圆元件,然后将圆元件拖至舞台中,再设计从左边滚到舞台右边的动画过程。之后保存文档,完成任务。课后教师询问学生,你有做动画的意愿么?结果是只有10%左右的学生想做。当深入询问你能设计出更好的动画么,学生就不知所措了。

如果用传统节日为引子,效果就好很多。9月开学初,巧遇中秋节。所以我设计了动画制作《中秋赏月》。课堂设问:现在是几月份了?今天你走在校园路上可以闻到什么香味?你知道马上到来的节日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中秋节要来了!”在中秋节你会做哪些有意义的事呢?然后用《中秋赏月》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步,场景构建。一个夜晚,蓝色的星空,一轮金色的圆月。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子再用工具绘制背景所需的元件,课堂学习方向明确。教师再次设问:同学们想象一下月亮的移动过程是怎样的。学生描述说:先由下向上,再平移,再向下。教师再深入引导,如何设置这个运动呢?就应该设定好关键帧。学生通过探索,完成任务。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测试,调整关键帧,达到作品的最优化。最后,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并请创作者介绍制作的思路和过程,其他同学参与评议,取长补短,使得大家共同进步。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提高信息应用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当学生更多地了解了传统文化,也就达成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丰富了教学内容

1.学习题材的选择面增大

渗透传统文化,增加了课堂主题素材的选择面。教师可以选用家乡故事作为文字素材、视频素材、音频素材等;可以以节假日为时间节点,选择题材。这样,课堂内容不会局限于课本中,而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2.知识记忆的持续性强

在教学大纲安排中,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课堂时间跨度大,获得知识的连续性差。教师在课堂中选用一个传统文化主题,用传统文化故事作为主线,引导课堂教学,教学任务围绕主题精心设计。学生在读故事中完成任务,当下一周上课时,教师便可以用故事唤醒学习的知识记忆,这样能够很好地弥补课时跨度大的弊病,让增加学习效果的可持续性。

3.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受到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这可以让人与时俱进,但是有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渐渐遗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些学生甚至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不熟悉,传统的礼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渐渐模糊。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学校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用古人的励志故事、优秀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可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总之,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义务,教师在课堂中既要传授相关的知识,又要渗透传统文化,而后者的意义更深远,更重大。初中信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能弥补课本的不足,拓展相关知识,又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 李永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的创新》,《教学研究》2020年第14期。

[2] 连云超《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传承》,《教学研究》2020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渗透传统文化
微课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实践与尝试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信息技术课教学
基于真实性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