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绩溪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2020-12-16 00:54吴秀俊
乡村科技 2020年34期
关键词: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吴秀俊

(绩溪县种植业中心,安徽 绩溪245300)

水稻是安徽省绩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绩溪县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虫害。

2019年,绩溪县稻飞虱发生概况如下:三(1)代白背飞虱中等偏轻发生,四(2)代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中等偏重发生,五(3)代稻飞虱混合种群(8月中旬开始以褐飞虱为主)中等偏重发生,六(4)代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局部田块大发生;发生面积约0.74万hm2,防治面积约0.73万hm2。因为监测及防治工作到位,绩溪县95%以上田块没有造成损失,个别失治田块后期出现“冒穿”倒伏现象。

2019年,绩溪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概况如下:三(1)中等偏轻发生,四(2)代中等偏重发生,五(3)代中等发生,六(4)代轻发;发生面积约0.41万hm2,防治面积约0.41万hm2。

1 绩溪县稻飞虱发生情况、特点及原因

1.1 发生情况

1.1.1 灯下虫情。2019年,测报灯下灰飞虱5月5日始见,白背飞虱5月27日始见,褐飞虱6月16日始见,灰飞虱、白背飞虱始见期与2018年相近,褐飞虱比2018年早14 d。全年单灯累计407头(截至9月15日),是2018年同期的0.47倍,其中灰飞虱42头、白背飞虱189头、褐飞虱176头。

1.1.2 田间发生期。单季中稻田白背飞虱于6月10日始见,与常年相近;褐飞虱于7月1日始见,较2018年早22 d,较常年早3~5 d;褐飞虱短翅型成虫8月11日始见,较常年晚10~15 d;白背飞虱若虫高峰期出现在7月3—8日,褐飞虱若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12—19日,褐飞虱短翅型成虫高峰期出现在8月19—26日。

1.1.3 田间主害期卵、虫量。四(2)代稻飞虱田间卵量2 398粒/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2.9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2.69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1.58倍;五(3)代稻飞虱田间卵量2 064粒/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4.41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3.56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0.77倍;六(4)代稻飞虱田间卵量1 080粒/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3.16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2.03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0.68倍。四(2)代稻飞虱田间虫量826头/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1.59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1.56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0.85倍;五(3)代稻飞虱田间虫量1 161头/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5.76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4.82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1.04倍;六(4)代稻飞虱田间虫量788头/百丛,是2018年同期的4.32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2.42倍,是大发生2007年同期的0.62倍。

1.2 发生特点

2019年,绩溪县稻飞虱(褐飞虱)迁入早;褐飞虱短翅型成虫初见期较常年偏迟,但田间虫量一直偏高。8月19日田间调查发现百丛平均虫量115头(0~260头/百丛),为近年罕见;发生面积广,主害代四(2)、五(3)、六(4)代田间虫量一直偏高。

1.3 原因

①2019年白背飞虱灯下5月27日始见,褐飞虱6月16日始见,褐飞虱始见期比2018年早14 d。大田调查,7月1日后褐飞虱比例不断上升,五(3)代中、后期及六(4)代均以褐飞虱为主,几乎占到100%。

②褐飞虱短翅型成虫8月11日始见,田间虫口密度上升极快,8月19日大田普查,百丛平均虫量115头(0~260头/百丛),为近年罕见。这说明适宜的天气条件、水稻品种和生育期能促进其大量繁殖,是六(4)代褐飞虱大发生的征兆。

③监测及防治工作宣传到位,核心示范片带动农户用药水平不断提高,95%以上的田块虫口密度都控制在防治指标范围内,只有个别失治田块出现“冒穿”倒伏现象。

2 绩溪县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特点及原因

2.1 发生概况

2.1.1 灯下虫情。2019年,灯下见蛾早,蛾量少,峰次不明显。灯下见蛾为5月29日(单灯诱蛾1头),始见期与常年偏早,全年累计诱蛾46头,是2018年同期的0.90倍,是近3 a均值的1.07倍。

2.1.2 大田赶蛾。大田系统赶蛾6月5日始见,较2018年早15 d,比常年早7~10 d。三(1)代没有峰次;四(2)代蛾峰盛期7月2日,峰日667 m2蛾量平均1 357头,是2018年同期的2.79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3.48倍;五(3)代蛾峰盛期在8月11日,峰日667 m2蛾量平均608头,是2018年同期的1.32倍,是近3 a同期均值的3.34倍;六(4)代无明显峰次,田间蛾量偏少。

2.1.3 田间主害期卵量及虫情。四(2)代中等偏重发生,667 m2峰日蛾量、有效卵量、残留虫量、卷叶率分别为1 357头、164粒/百丛、34头/百丛、4.4%;五(3)代中等发生,667 m2峰日蛾量、有效卵量、残留虫量、卷叶率分别为608头、6粒/百丛、3头/百丛、1.2%;六(4)代轻发。

2.2 发生特点

①2019年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较常年偏早,但诱虫量偏少,全年单灯累计诱蛾量仅46头;②主害代[四(2)代]区域集中危害现象较明显;③受“利奇马”台风及四(2)代虫源转化共同影响,五(3)代田间蛾量偏高,峰日667 m2蛾量608头(228~1 368头),但峰后田间调查发现卵量很低,百丛卵量平均6粒(0~20粒/百丛)。

2.3 原因

①迁入虫源少,2019年稻纵卷叶螟单灯累计诱蛾46头且没有明显的峰次,可能与测报灯周围水稻播种面积减少有关。

②主害代[四(2)代]集中危害现象明显,大田调查发现临溪、华阳、瀛洲等岭中片乡镇虫口密度较高,与外地虫源迁飞降落数量关系密切。

③五(3)代蛾量高,但卵量极低,这与8月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及水稻生育期(灌浆期)的营养条件较差相关。

④病虫情报发布及时,绝大多数农户防治积极性高,防治适期及用药对路,核心示范片的带动效应作用明显。所以,每代残留虫量及卷叶率普遍较低,防治效果较明显。

3 绩溪县水稻“两迁”害虫防治策略

3.1 科学管理肥水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逆性。

3.2 保护利用天敌

提倡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尽量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提倡采用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3.3 开展诱杀控害

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片、稻鸭共育示范片安装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有效降低稻纵卷叶螟虫口基数,减轻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

3.4 抓好药剂防治

3.4.1 生物制剂防治。积极做好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以及Bt制剂或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推广工作(Bt制剂和短稳杆菌对家蚕高毒,接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3.4.2 化学药剂防治。稻飞虱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 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 500头,防治适期为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可选用烯啶·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三氟苯嘧啶和噻虫·吡蚜酮等药剂。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至抽穗期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为大发生年份大田防治为卵孵高峰期,7 d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为低龄幼虫高峰期。四(2)代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可使用Bt制剂防治;五(3)代、六(4)代可使用甲维·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阿维·氯苯酰、阿维·抑食肼、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和茚虫威等进行防治。

3.5 提升防控水平,减量提质增效

在绩溪县金沙镇、板桥头乡、瀛洲镇、长安镇建立4个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片,实施面积66.67 hm2。在临溪镇建立2个稻鸭共育示范片。通过实施农业生态调控、稻鸭共育、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杀和推广使用生物农药(短稳杆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烯啶·吡蚜酮、咪鲜·稻瘟灵)、高效机动喷雾器等措施,全面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机融合,辐射带动周边片区开展农药减量控害科学防控。

3.6 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抓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

2019年,绩溪县举办各类培训班48余期,培训农民2 600余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植保形势分析与发展等,培训效果良好。并结合病虫害调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及科学用药技术,有效宣传和普及水稻“两迁”害虫的防控知识。

猜你喜欢
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Bph36介导的抗性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商河县夏玉米灰飞虱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