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法指导当尊重学生需要

2020-12-16 22:34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事例习作教师

江苏省南通市陆洪闸小学校 潘 虹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老师已经结合文本给学生渗透了一定区域内的各种写作方法,然而,学生在进行单元写作时,依然我行我素,置这些基本的写作知识于一边,即便偶尔用了,也是极其公式化、套路化。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显然是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理解和认同,所以当然不会运用了。

王荣生教授《写作教学教什么》一书中也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破解,他将原因归结为是“教师的经验主义”,即教师将个人经验告诉学生,试图让学生快速接受并运用。这种快餐式的教学,其实根本不能立竿见影,相反,还会导致学生更加困惑,对写作产生畏惧感。

因此,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和经验,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在完整、真实的表达实践中丰富写作体验,累积写作经验。

一、实践中求突破

在学生将要进行一段写作实践之时,我们教师都会本着帮助他们扫除拦路虎、赋予他们一点写作策略的初心,从复习单元语文元素、列举文本表达形式等方面,试图打开学生思维腾飞的翅膀。这样的做法,其实无异于领跑示范,学生因为多了诸多的规矩,反而乱了方寸,最后很可能邯郸学步,到底该怎么走都不知道了。其实,我们教师最好的做法是将自己藏起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错了没关系,因为课堂本来就是学生试错的地方。

如在学习了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之后,编者设计了“形形色色的人”这一单元习作实践,意在巩固学生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为让学生学会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课本中还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列举了四个事例,告诉学生“事例1 和事例4”最典型,再加上前面“交流平台”归纳的“事例典型”“多种描写写活人物”“侧面烘托”等方法介绍,以及在阅读《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时教师穿插的小练笔练习……如此序列化的阅读感知,我们教师的作前辅导就显得多余了。

爱因斯坦说:“当我们把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忘掉后,剩下来的就是素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回忆,去确定写作对象,去选择记忆犹新的材料,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人有特点地写出来,即便不完美,也比他们山寨、模仿强很多。

因此,在学生尝试写作之始,我们教师无需再重复所谓的写作方法,而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实践,使其在遇到问题、寻求突破中自我解决问题。

二、点评后谋修改

学生完成了习作的初稿以后,我们教师的点拨、引领、激励、鼓舞作用就要充分发挥了。此时,最忌讳的就是我们教师揪住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居高临下的审阅、否定、修改。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师洋洋得意地秀了一把自己的功力,作为当事人的学生只会羞愧得不知所措而听不进教师的一句话,其他学生则在隔岸观火、作壁上观中看着热闹。

新课程理念下的习作教学倡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一言堂虽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在最短的时间里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他们表达方式的积累、表达能力的形成,都没有多大的意义。

如在完成了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之后,学生都沉浸在自己大胆、刺激的想象世界中,他们急需老师对自己的作品给予发现和褒扬,对自己的智慧劳动赋予热情的回应。此时,我们教师一定不要纠结批阅他们稚嫩的表达时发现的诸多问题,要放弃以整改为主的讲评,以欣赏的目光去鼓励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从获得满足再到寻求更大的满足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比如对于学生写的:“我跟着比我大一个年级的大哥哥,乘着大大的热气球,很快飞到了一片热带雨林的上空。‘准备降落!’大哥哥命令道。我握住起降杆,让热气球慢慢收起,徐徐下降……”笔者热情赞扬了他叙事完整、想象大胆、出行工具选择有个性,“慢慢收起,徐徐下降”的表达富有节奏,很有画面感。而对于习作中提及的“要写清楚场景、装备”,以及在树林上空降落是否合理这些问题,笔者没有立即指出,勒令他补充完整。

这样的以正面鼓励为主,对于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激励他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寻求更好的表达。

三、对比中悟韵味

在不断展示、欣赏、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时,时不时就会出现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表达。对于这些差异,笔者也没有去刻意放大,而是静观学生的阅读反应,聆听他们的阅读感言。

如在交流《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时,笔者给学生呈现了直接引用资料的作品,也展示了换作自己语言的习作,还列举了他们当中以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来写的文字。

在展示、阅读、比较之后,学生认为,直接引用原文资料虽然让表达的意思不会被改变,最大程度上尊重了原文,但是不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叙述,或者融入故事更吸引人,而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来写,拟人化的表达更给习作带来了无穷的趣味。

以上这些方法,如筛选、改写、确定不同的人称来讲述,我们完全也可以放在习作前作为指导,但这时候因为来得太直接,学生往往不能深刻体验。而换作习作后交流、对比,学生在文字的直接体会、比较下,感受就会更鲜明。

总之,我们对习作的指导并不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万能钥匙,更多时候,不讲赛过详讲,正面表扬赛过过度指导,对比感悟赛过方法传授。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真正需要的时候出手给予点拨而不是给予,比教的效果好很多!

猜你喜欢
事例习作教师
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
写好典型事例 凸显人物特点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习作展示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