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意义及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6 22:34江苏省沛县正阳小学南校区
小学时代 2020年2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语文

江苏省沛县正阳小学(南校区) 黄 萍

语文是学生步入学校,走向社会,与人交流以及生活学习的基础,语文也是一门综合类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学科。小学阶段又是学生阶段的特殊时期,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中有效融合赏识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赏识教育的意义

幼儿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应该多进行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在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赏识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自我认知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进行赏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表扬中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更好地去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去反思自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型思维,提升其综合素养。

二、赏识教育的特点

赏识教育具有特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让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以后的生活。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肯定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

赏识教育也具有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赏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的自我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同时综合素质也能够全面发展。

赏识教育还具有重要性。小学语文的教育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更加能够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多向学生普及一些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等,通过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这些有效的赏识教育,教师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解,通过了解去协调,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反复的探究才敲定的,不同的文章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学生通过此学习能够更好地加强自身的写作学习。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表达的是小女孩在窘迫的生活环境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学生有所触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改进,教育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审美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时还要提高相关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也能够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在教学《观潮》时,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时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自己思考再进行交流讨论,然后举手发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和教师一起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符合新课标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也能够根据差异去进行更好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和心理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对学生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文章描述的是一个父亲在地震中救出儿子的过程和经历,表达了父爱的同时告诉学生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成功的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文章的主人公,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不抛弃、不放弃,积极地面对未来的道路,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总之,把赏识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不仅可以和学生更好地相处,学生还能够通过教师的表扬和引导不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纠正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语文
选择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