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质量评析

2020-12-22 12:49刘永俊毛燕琴董亚峰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试题

刘永俊 毛燕琴 董亚峰

(英语周报社,山西太原 030006)

引 言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行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高考命题和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议,并指出高考英语应在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渗透对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则系统地回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为新时代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绘制了蓝图,指明了方向[1]。在此背景下,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及相关的命题人员应如何做才能在实际教学与评价中落实这些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研制了“高考英语试题质量分析框架”,对英语全国卷I 进行全面评析,以期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一、高考英语试题质量分析框架

依据语言测试和语言测试效度研究的相关理论书籍和文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课程标准》,我们制订了“高考英语试题质量分析框架”,通过分析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翼”在试卷中的体现,对考查载体、考查内容、命题质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命题的方向和特点,为英语教学和命题提供指导,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参考。

为了保证分析的可靠性,所有分析均采用两人独立完成,另外一人独立审核,并协商达成共识的模式。

二、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试题的考查载体及考查内容

(一)考查载体

情境是实现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的载体[2]。本套试题语篇选材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展开,对学生书面英语阅读能力的考查均在语篇层次进行,全卷共有8个语篇,其中阅读理解5篇,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篇,写作部分1 篇,体现了对学生语篇阅读能力的重视,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读、看、写的能力”,且题型丰富多样(见表1)。语篇题材涉及文学、体育、人与植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宇宙探索等,不仅融入了中国元素,还倡导健康运动理念,符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作用[3]。

表1 全国卷I语篇信息

从表1可知,全国卷I 所选文章均选自当代国外权威媒体,如NPR,The New York Times,CNN 等,符合《课程标准》对高考提出的建议“在选择语言素材时,要尽量使用真实、地道、典型的当代英语素材”。同时,这些真实的材料与学生生活贴近,如听力语篇中的独白介绍了英国足球文化,体现了对学生文化知识和素养的考查。阅读A 篇是有关昆士兰列车信息的应用文,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如何处理乘坐列车的相关事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B 篇的主题为重读书的意义,给予当前喜欢“快餐式”阅读的青少年一种启发,也是一种对学习方式的思考。阅读C 篇将竞走与跑步进行比较,此话题符合《课程标准》对“体育”这一项的要求。阅读D 篇讲述人与植物的关系,在让学生深刻体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大胆进行科研创想并付诸实施,将科学、自然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七选五”介绍自我接纳的四条建议,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基。“完形填空”探讨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应对孩子撒谎,由简单的事例推及生活的道理,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选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语法填空”介绍了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及其重要意义,体现了人类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彰显民族自豪感。“短文改错”讲述作者尝试制作番茄炒蛋的经过,旨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书面表达”讲述身边值得尊敬的人,此题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以具有优良品质的人为榜样,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4]。

(二)考查内容

整套试卷在选材方面彰显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目的,同时考查了核心价值(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学科素养和学习素养。试题在介绍其他国家对植物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的登月情况,表明了试题的考查内容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情怀。英语学科素养包括交际、学习和思辨三项指标[5]。本套试卷对交际素养的考查体现在书面表达中,对学习素养的考查体现在阅读B 篇(rereading 的学习策略)和“七选五”(自我接纳的办法),对思辨素养的考查体现在完形填空题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命题质量分析

对于试卷的命题的质量,我们主要从语篇选材的难易度、关键能力的考查、考点的分布及层次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篇选材的难易度

表2为本套试题的难易度分析,从表2中的数据可看出本套试题难易搭配合理,符合学生对各题型的认知水平。除短文改错外,阅读语篇词数范围在200~300 词之间,比往年的阅读量稍有增加。试题所选语篇易读度控制在60~80 之间。文章易读度越高,阅读难度就越低,阅读A 篇有专有名词和地名,易读度数值相对低一些。完形填空由于其出题形式的特殊性,选材往往比阅读材料容易一些。阅读文章中的生词数量均控制在3 个之内,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顺利进行。

表2 语篇难易度信息

阅读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故题目(题干和选项)不应成为考生作答的障碍[6]。从表2数据可知,阅读A 篇和“七选五”的题目长度占总长度的26%之内,阅读B 篇、阅读C 篇和阅读D 篇的题目占总长度的30%左右。相比而言,题目占总长度的百分比数值越低,说明题目越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题目,找到答案。

(二)关键能力考查

我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包括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四种。虽然全国卷I 目前没有口语考查,但全国多地已开始尝试进行口语考试。

1.听力理解(见表3和表4)

表3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听力理解能力与高考评价体系听力理解能力的对应关系

表4 全国卷I听力技能分布及典型例题

通过表4中的信息可知,全国卷I 对听力理解能力的考查覆盖了所要求考查的五项技能,且各种技能考查比例适当。其中,以考查获取具体信息的题目居多,共12 题;考查主旨要义和目的各1 题;考查理解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进行推断的题各3 题,体现了听力理解能力考查的基础性、综合性及选拔性要求。

2.阅读理解(见表5和表6)

表5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阅读理解能力与高考评价体系阅读理解能力的对应关系

表6 全国卷I阅读理解能力

续表

阅读理解命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技能,有对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查,也有对研读、细读与深读能力的考查。除“理解目的”题没有考查外,阅读理解试题考查了六种阅读能力,以考查获取信息为主的细节理解题为主(7 题),推理判断题为辅(4 题),兼顾深层次理解的理解主旨要义题(2 题)和观点态度题(1 题)。“七选五”考查语篇的内部逻辑关系和衔接与连贯(5 题)。阅读理解题在考查学生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全面考查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阅读B 篇中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和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的《拯救黎明:诗选》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阅读C 篇第29 题和第30 题通过试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7]。阅读理解题目基本覆盖了文章所有段落。试题中的15 道阅读理解题目中,题干与选项和原文有对应关系的只有5 题,占阅读理解题目的30%,其余是间接性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阅读理解试题的整体难度较大。另外,干扰项均与文中内容相关或是基于文中信息的合理推测,对学生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挑战,真正考查的是学生对语篇的理解(见表7)。

表7 阅读理解题目的分布与设计

阅读理解除考查层次比较丰富外,其语篇的阅读难度还体现在语篇词汇上。本套试题中大量出现的派生词、合成词、词性转化及熟词生义现象对学生的阅读造成了很大困难。例如,阅读A 篇中的mobility device,Guardian trains,outbound;阅读B 篇中的suspicion,transformative,substitute,welcome familiarity,mental register,pull their own weight,a give and take,the now;阅读C 篇中的conditioned athletes,pound the body;阅读D 篇中的self-powered,on and off,switch 等,都是一眼看上去并不陌生,但又不知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需要根据上下文理解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3.语言知识运用

考生应掌握《课程标准》中所列的相关词汇和语法项目。全国卷I 中的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的能力[8]。本套试卷中将短文改错归为写作部分,但实际上,短文改错也是对学生语法能力的考查,故我们将短文改错与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放在一起进行分析(见表8、表9和表10)。

表8 选择性必修阶段(学业质量水平二)对词汇和语法知识内容的要求

表9 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点数量及范围

从表9所列词汇语法知识点的分布来看,本套试题所考知识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必修阶段或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尤其是动词时态和语态都属于必修阶段所学语法知识。此部分考查的重点仍然是对语篇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表10 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考点层面

考点层面指考生在作答一道题时,按常规需要处理的语言信息单位[9]。从表10可知,本套试题中语言知识运用题的考点层面主要涉及句子层次和语篇层次。完形填空考点层次明显,句子层次题6 道,语篇层次题14 道,其中,段内10 题,跨段落6 题。短文改错句子层次题8 道,语篇层次题2 道,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语篇能力的特点。

完形填空题目设置难易结合,有些题目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对应的信息,需要考生结合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因此难度较大,如第50、52、59 题。第45、48、51、54 题较容易是由于原词和同义词的反复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语法填空全部是句子层次的考点,略显简单,如第61、62、68 题在句中都有明显的做题提示;第64 题与往年考查角度不同,答案从interesting 变为interest,考查“of +名词”结构作形容词的用法;第69 题从句子层面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第64、68 题弥补了语法填空缺少语篇层次题目的缺憾,提高了整篇语法填空的难度。

4.书面表达

表11 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二书面表达能力与高考评价体系书面表达能力描述的对应关系

全国卷I 书面表达改变了近年来常用的撰写书信或邮件形式,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体现了高考在努力改变试题形式固化、增强试题情境真实性及灵活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本次命题作文的内涵更加深刻,要求学生以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物,并讲述爱戴和尊敬这个人物的原因,间接呈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这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

全国卷I 试题从选材到命题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所考查内容均属于《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必修及选择性必修阶段所学内容。全国卷Ⅰ试题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突出了对听力、阅读、写作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形式上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语篇选材均围绕三大主题语境展开,考查知识点均在语篇中完成。阅读理解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得情况,也考查学生对语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而且深层次理解题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另外,试卷所选语篇材料地道、真实,对词汇学习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要求学生能基于语境理解和运用词汇,逐步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试题的设计更加体现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对教学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建议在今后命题中可适当考虑以下两个方面。整套试卷结构适当增加一些判断、匹配或简答、续写等题型,并增强部分题目考查的深刻性。比如,可以在听力理解试题中增加一些记录信息、补全图表信息类试题[10];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可适当增加一些对选择性必修阶段所学语法项目的考查;语法填空题可考虑多设计语篇层次考点;阅读理解的考查题型可再丰富一些,题目考查的深度可再加强一些,多设计一些对语篇所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分析和阐释类的题目,如“Which events could not have happened? ”“What were some of the motive behind...? ”对语篇信息识别、区分、归纳、分析、阐释和评价类的问题,如“How effective are...? ”“What inf luence will...have on...?”在语篇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题目,如“How many ways can you...”“What would happen if...”写作部分可适当增加续写或概要写作等可用于实际生活与学习的写作类题目,以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改变英语学习“阅读强,写作弱”的现状[11]。

结 语

基于对全国卷I 的分析,在教学及测评中,教师均需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注意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时的目标及层次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仔细研读语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和精读,重视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对中外文化知识的积累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试题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跟踪导练(二)4
参考答案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