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学科开展项目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0-12-22 12:49陈小辉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学科探究信息技术

陈小辉

(福建宁德市民族中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 言

项目学习活动是指基于真实情境,设计问题,规划探究主题,开展交流合作,驱动问题解决,展示成果分享的学习活动。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紧扣学科大概念,体现学科统整,强调社会实践,凸显真实问题。

一、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核心理念

项目学习的核心理念:一是培养核心素养。项目学习让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情境,选择真实问题,通过融合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二是实现深度学习。项目学习多由“常见问题”构成,强调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对真实情境问题进行迭代探究。三是关注个人成长。项目学习强调跨界学习,重视理论的实践应用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项目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兴驱动力。

二、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学习生态

项目学习从学习生态角度探寻多元课程融合、主题探究形态和知识重构体系,以真实需求和解决问题作为项目学习的新生态和核心驱动力,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驱动,逐步打破学科界限,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习得知识、快乐创新[1]。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的学习生态的核心是“融通应用”,从生活问题、学生成长、协调发展、交流质疑、作品展示、成果创新的角度出发开展项目学习。它依托学科整合课程,解决真实问题,形成研究方案,构建思维模式,获得习得体验。

三、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设计流程一般包含项目目标、学业目标、问题驱动、探究实践和活动评价等[2]。其设计方案暂无标准化,过程中更多的是对现行标准的策略指引。在研究中,研究者从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的问题设计驱动、成果综合评价两方面来分析项目设计和实施特点。

(一)问题设计驱动

项目学习的问题设计驱动是指向对核心知识问题的持续探究,探究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探究指向课标、体现驱动,有助于培养思维。

1.指向课标

项目学习能否基于标准,围绕主题,提出本质的问题和概念,是衡量项目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在信息技术必修1“算法基础”中,教师可设计主题为“最佳耗时旅行路线”的项目探究活动。学习内容设置如下:(1)设计从宁德到上海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的问题分析;(2)设计从宁德到上海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的算法;(3)编写求解从宁德到上海耗时最少的旅行路线问题的程序。设计过程以信息技术学科标准为指引、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实践探究。

2.体现驱动

项目学习中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究实践是最普适性的问题驱动[3]。例如,在“调查宁德市民族中学学生移动学习现状”主题中,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软件工具,帮助学生梳理需求问题:(1)研究对象的特征是什么?(2)日常生活中你都用到哪些移动学习工具?(3)移动学习App 的产品有哪些?(4)移动学习App 的功能有哪些?(5)如何利用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6)在什么场合使用移动学习?(7)家长如何指导监督孩子进行有效移动学习?(8)移动学习的费用是多少?(9)在什么时间段使用移动学习?(10)为什么支持移动学习?(11)为什么反对移动学习?研究者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驱动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见图1)。

图1 “调查宁德市民族中学移动学习现状”的思维导图

3.培养思维

项目学习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系统思维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4]。工程思维的核心是对项目的系统化和结构化,让学生站在项目的“肩膀”上看问题,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大局观。例如,在“认识智能停车场中的数据处理”项目学习设计中,学生根据项目问题进行工程思考,以图解方式记录设计过程,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体现了项目的迭代性。(见图2)

图2 工程思维设计流程图

(二)成果综合评价

成果综合评价是项目学习的关键,也是项目学习实施的最后归结。项目成果可以是无形方法的报告总结,也可以是有形实物的具体物化。有效的评价是通过展示讲解作品制作的过程,让学生重构对作品理解和生产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真正实现项目学习的本质——在做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创。

1.围绕单元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可围绕“学科大概念”的数据、算法、社会系统和社会责任开展单元项目设计。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设计购买纪念品的最佳方案”中,为了购买经济实惠的纪念品,购买者要对不同纪念品的品种进行比质、比价,从中选优。探究活动根据纪念品选择问题,设计实现算法的程序语言,运用程序控制结构设计(顺序结构设计、选择结构设计、循环结构设计)购买纪念品的最佳方案等环节,最终完成整个单元学习项目。

2.项目翻转

在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过程中,研究者在项目教学设计上采用项目翻转以终为始的方式进行。从“目标任务”走向“项目设计”再到“学习设计”,转变了由原先的问题驱动模式到实践操作模式再到交流评价模式。在“项目翻转”理念的指引下,“作品—教学—学习”一体化,为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达成创新、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项目学习模式的优化。

3.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标准根据规划的不同项目、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阶段活动中承担的不同探究任务是有所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在综合评价上,项目输出结果要体现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媒体信息素养、技术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学习目标,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看到评价的具体细节,这样的综合评价才是符合既定标准的。

四、信息技术项目学习的实践启示

信息技术项目学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项目实施路径中,笔者发现,其设计流程大多是按项目设计、主题选择、主题探究、素材搜集、交流互助、评价体系的框架设计,整体流程呈现趋同性。如何减少项目实施的不利因素,促进项目学习真正有效地开展?笔者在研究实践中得到了如下启示。

(一)标准指向,框架支持

项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设定项目标准,搭建项目支架,理顺学习逻辑,统整学科课程,促进项目迭代性和内生性统整的过程。项目标准要突出“三真”:一是标准真,尤其是设计性、工程性、系统性的项目要参照STEAM学科融合的标准建立;二是需求真,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现亟须解决的问题,以学生的视角设计项目;三是真评价,对项目学习过程、作品输出要准确评价、正视不足、改进反思。

项目学习实施样态的多样性与框架支持的趋同性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项目的有效途径。项目学习的框架支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搭建问题情境支架,如生活情境、真实需求、问题探究、互动交流等;二是搭建工具资源支架,如学习资源平台、思维导图工具、辅助设计工具、数字化作品创新工具等;三是搭建评价系统支架,如评价类型、评价方式、评价手段、评价策略、评价量规等,从而让项目学习在标准指向和框架支持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二)模块进阶,项目协同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由于时间跨度较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倦怠,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导致项目荒废。对此,教师可以根据项目的学习时长、学习生态、研究类型、分工方式、工作机制、创作成果、评价方式等将项目分段模块化实施,以“小模块大项目”的串联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进阶任务。

学校是开展项目学习的主阵地,但受学科课时、师资层次、资源配备等方面的制约,除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外,获取校外资源尤为重要,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获得家长支持,可以在项目设置的过程中争取在某领域有研究建树的家长参与指导项目活动过程;二是社区联动,通过社区联动获得社会资源的资助;三是寻求校企合作,与企业开展项目学习方面的合作是项目体验和成果转化的最终归宿。

结 语

总之,目前的项目学习仍无法摆脱各种客观条件的约束,但其发展的本质和趋势已从初始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浅显项目活动转向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深度项目学习,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培养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学科探究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