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2 12:49
名师在线 2020年35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高中英语

郭 超

(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福建南平 353000)

引 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1]。碎片化教学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即教师对语篇的分析只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往往设置一些诸如“true or false”“f ill in the blanks”“match the right sentence”的题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某些阅读任务,结果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打击了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无精打采、配合度不高,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有的学生学习英语较为功利化,为了提高阅读能力而盲目刷题,只求量,不求质,囫囵吞枣,难以突破阅读瓶颈。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具体的探讨。

一、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第一,使阅读文本内容可视化、形象化,助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语篇分析,能有效地锻炼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等思维能力,对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大有帮助。

第二,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导图的设计是语言输出的过程,这对学生的词汇积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词汇不再是孤立地存在于单词表或单词拼写等题型中,而是被学生提炼,赋予了关联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在语篇中灵活呈现。与此同时,思维导图又能以写促说,在展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整合思路,从而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整合语篇资源,对语篇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析、比较、迁移、创新,使学生在实现深度阅读的同时收获阅读乐趣和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笔者将结合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经验,根据不同文体,通过具体教学实例来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地应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逻辑和创新并重原则

思维导图的形式灵活多变,但需体现逻辑性,每张思维导图都围绕一个主题分层展开,每个层级再围绕一个分话题展开,以保证思维导图的逻辑清晰和层次分明。此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篇的内容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导图形象化,让思维导图具有逻辑性和创新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蝙蝠形象,以其为框或背景来介绍蝙蝠侠的故事;还可引导学生设计一艘轮船、一辆自行车、一辆汽车或一架飞机来描述旅途中的趣事。再如,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一单元的阅读Marty's story的思维导图,以残疾人Marty 为核心来呈现文章要点(见图1)。通过比较Marty 与正常人的异同点,运用凝练的词汇来凸显残疾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得丰富多彩。

图1

(二)适度引导原则

刚开始接触思维导图的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词汇的运用及内容要点的提炼无法立刻驾轻就熟。所以在最初阶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篇章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旨、把握语篇重点。以2019年全国高考一卷C 篇阅读文为例,英语教师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来辅助学生提炼文章要点:①What is the breakthrough? ②How does it work? ③What are its advantages? 显然,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更快地梳理和整合文章信息。

(三)语言凝练原则

多数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的初始阶段常用课文的原句来概括,只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思维层面,导致比较、分析、概括、构建等高阶思维无法得到有效训练。为了保证思维训练的效率和深度,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梳理和表达原文中的句子,然后逐步上升到将篇章的原句转换成短语或单词,并尝试用其同义词、近义词或同根词进行替换或词性转换,这不仅使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凝练,还锻炼了学生在语篇中运用词汇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

(四)形式一致性原则

形式一致性原则指的是思维导图中,在同级层提炼的语言尽量做到词性或表达形式一致性原则。例如,人物传记中,用整合后的名词概括Asimov 生平的几个方面,图1的differences 与similarities,weak 与clumsy,wide interests 与appearance,图2采用一系列的形容词归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等,图3用一连串的动词说明人们为获得珍珠的所作所为。同级词汇的词性一致性或表达形式一致性使语言表述更规范、齐整,富有层次感,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五)以评促读、以评促写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以下标准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生生互评等交流活动。在最后环节,教师可展示优秀的学生思维导图作品或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举意在让学生发现英语阅读和制作思维导图中思虑不周之处,同时借鉴他人的可学之处,实现以评促读、以评促写,从而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

1.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标准

要点是否清晰?若无,如何改进?

结构是否完整?若无,如何改进?

主题是否明确?若无,如何改进?

用词是否准确?若无,如何改进?

语言是否凝练?若无,如何改进?

设计是否创新?若无,如何改进?

书写是否美观?若无,如何改进?

2.教师的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三、思维导图在不同文体的应用实例

(一)记叙文

1.叙事类

记叙类文体主要围绕事件的发展或人物的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展开,可以利用时间轴思维导图,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或名词或动词来阐述这一变化。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二单元的阅读文Satisfaction guranteed为例,该文以女主人公Claire 对待机器人Tony 的情感态度变化为主线,可运用时间轴思维导图来概括全文。由对Tony 最初印象alarmed,到被提供帮助时embarrassed,disturbed 和frightened,再到被机器人同情的ridiculous,然后由Claire 感叹机器人皮肤和手指的amazed,以及对Tony 解决服务员粗鲁态度的thankful,到最后离别的sad。从最初的didn't want Tony 到最后的fell in love with Tony。运用时间轴思维导图概括文章要点,能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见图2)。

图2

2.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阅读文主要围绕人物的生平展开,如果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可以运用时间轴思维导图,并使用一些名词来归纳内容要点;如果介绍人物的事件时间交错,使用发散类的思维导图整合语篇资源更适合。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二单元的阅读A biography of Isaac Asimov为例,该文是一篇介绍Isaac Asimov 的人物传记,文章涉及的事件时间交错,所以本文适合通过信息提炼和资源整合,利用总分关系的思维导图从Asimov 的birth date,birthplace,occupation,family background,marriage,education,work experience,turning point of his life,masterpieces,achievements 等方面展开,描述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一生。

(二)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主要把握故事的情节和故事的寓意,也适合用时间轴来厘清故事的脉络,而故事的寓意则仁者见仁,所以建议用总分关系的思维导图讨论其寓意[2]。以北师大版Module 4 Literature Spot 4 的文学阅读作品The Pearl为例,该文以人们为获得珍珠的行为变化和主人公Kino 为保护珍珠的行为变化为明线,以珍珠为人们带来的人性变化为暗线(见图3)来阐述故事的其中一个寓意——贪婪是万恶之源。至于故事的其他寓意,我们可以用孕育珍珠的扇形贝壳作为思维导图来呈现,将moral 词汇置于扇壳底部,各种寓意从moral发散引出。例如,有的学生认为Kino 的孩子被杀及财产损失等一系列的悲惨遭遇使他们认识到防人之心不可无、财不外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等教训;有的学生认为在故事的结尾,妻子坚持让Kino 亲自把珍珠扔掉,认识到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含义,一切因Kino 而起,也该由Kino 做了断。

图3

(三)说明文

英语说明文对于学生而言信息繁多、比较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但是运用思维导图概括提炼说明文,文章内容就清楚明了了。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的阅读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和必修三第四单元的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就属于说明文。由于这两篇文章均以时间为主线,所以使用时间轴思维导图即可清晰地呈现每个阶段英语的发展变化(见图4)和地球的物种演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一个个脚印或世界地图等象形图来标注每个时间段英语的发展变化。

图4

并非所有的说明文都是按着时间发展的顺序展开的,高中阶段常见的事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通常为what——why——how。2018年全国高考英语一卷的D 篇阅读文就是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模式(见图5)。该篇文章围绕“为什么我们需要扔掉旧的电子设备”这一主题展开。首先,作者发现了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现象:我们舍不得丢弃旧的电子设备。作者就这一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旧的电子设备需要丢弃(旧的电子设备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更浪费我们的钱,还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加重温室效应)。科学家为了证明这一事实,展开调查并计算这些电子设备总共会消耗多少能量。在此期间,他们发现台式计算机和老式电视机的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均翻倍。文章最后,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法:用新的电子设备替换旧的电子设备。

图5

高中阶段,不少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的英语阅读是科技说明文,因其涉及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且专业术语较多,晦涩难懂。阅读此类文章时,学生往往会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但是,学生只要掌握其结构模式,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其常见的结构模式为①f indings or a breakthrough;②research;③advantage;④application;⑤anticipation or aspects needing improvement。以2019年全国高考一卷的C 篇阅读为例,文章开头,作者简单介绍研发人员发明了一款智能键盘;接着具体解释研发过程,说明这款智能键盘如何运作;然后介绍该智能键盘的优势和商业应用的价值;文章结尾,研究人员表达了对智能键盘投入市场的期待(见图6)。在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除了启发学生摸索出上述结构模式,还可引导学生设计像键盘之类的象形思维导图来提炼文章要点。

图6

(四)应用文

应用文的结构多为总分关系或总分总关系,所以可以通过总分类的思维导图、图表类或是象形类思维导图来呈现文章要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一栋楼来概括介绍旅馆的要点,设计一个帐篷来呈现与野外露营有关的内容,画一款Kindle 来介绍其阅读功能,绘制一本书来介绍作者推荐读物的引人之处等。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第二单元的阅读A letter to an architect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个信封,将信的内容要点融入信中,或是画一个电影院,把停车位、入口处、厕所、座位等配上简明短语,解说其功能,使作者的建议形象化。

(五)议论文

议论文常采用一边倒的形式或从正反两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笔者建议英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的主题语境尝试运用多种象形类的思维导图来归纳论点和论据,如运用鱼骨思维导图阐释从正反两面论述的议论文(见图7),利用汉堡包、甘蔗等思维导图来展示一边倒论述的议论文(见图8)。

图7

图8

结 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应用基于语篇探索逻辑和创新并举的思维导图,以辅助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开展,助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上是笔者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对思维导图的探究和理解,如有不足之处,请广大同人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高中英语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