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售茶叶氟含量调查

2020-12-30 07:50
福建茶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茶类南平乌龙茶

刘 芳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02)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饮品,具有止渴、提神、除烦、助消化、利尿、解毒等多种功能[1]。茶树是天然的富氟植物。研究显示,低含量的氟能够维持机体正常的钙磷代谢,有助于钙磷形成羟磷灰石,进而增强牙齿和骨骼的强度;但如果长期地摄入过量氟,会引发人体的慢性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2]。

1963 年越南出现的氟牙症是最早的关于茶氟中毒的公开报道[3]。我国的四川、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曾有过茶氟中毒的报道,研究显示我国所出现的茶氟中毒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群众过量饮用含氟量高的砖茶造成的[4-6]。

目前,国际上尚无每人每日安全摄氟量(ADI值)的统一标准。我国卫生部食品氟允许量制定协作组于1981年规定,每人每天摄取的氟总量以3.5 mg为安全限量[7-9]。《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曾对部分食品(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和蛋类)中的氟进行了限量规定,但新版标准《GB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取消了原先对食品中氟的限量要求。现行有2个标准分别对砖茶和茶叶中的氟含量做了规定,一是,国家标准《GB 19965-2005砖茶含氟量》对砖茶规定了不大于300 mg/kg的限量指标;二是农业部标准《NY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规定了茶叶中的氟含量应不大于200 mg/kg。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样本量市售茶叶氟含量的测定和分析,全面地呈现福州市售茶叶的氟含量水平,为相关部门了解和制定相关风险监测计划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样品产地主要包括,福建(南平、宁德、泉州、福州),安徽,湖南和浙江;涵盖了白茶、绿茶、乌龙茶(闽北乌龙和闽南乌龙)、红茶和黑茶,共五个茶类;样品总数为631批次,具体构成如表1所示。

1.2 分析方法

依据GB/T 5009.18-2003《食品中氟的测定》对样品进行测试。

1.3 数据统计

测试结果按照茶类进行统计,分别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标准偏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的相同茶类的氟含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0]。

2 结果分析

2.1 总体情况

631 批次样品均来源自福州市,按照茶类构成、产品产地、氟含量分布区间分析如下:

2.1.1 茶类构成情况

图1 各茶类批次及占比

如图1所示,茶类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黑茶;市售茶叶的品类构成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当地的茶叶消费习惯:即,以乌龙茶消费为主;红茶、绿茶和白茶紧随其后,黑茶则较少。

2.1.2 样品的产地分布

图2 产地分布及占比

如图2所示,有94%的样品是产自福建省内,仅6%是产自省外。其中,尤以南平和泉州占比最高,合计达73%;福建是我国主要的茶叶产区,茶叶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前列,其中尤以泉州(安溪)、南平(武夷山、建阳、建瓯和政和)最为闻名。

2.1.3 氟含量分布区间

图3 氟含量分布区间

如图3所示,氟含量低于200 mg/kg的样品占比为88%,其中有接近3/4样品的氟含量低于150 mg/kg;仅有极少数的样品氟含量超过300 mg/kg。综合考虑茶叶的日常摄入量,当下,福州地区消费茶叶氟的整体水平是安全的。

2.2 各茶类氟含量分布区间

表1 各茶类氟含量统计结果(单位:mg/kg)

如表1所示,茶叶的氟含量随着鲜叶原料成熟度的增加而升高,由低至高依次为: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从氟含量的标准偏差上看,白茶、绿茶和红茶样品间的氟含量变异程度都不高(低于50 mg/kg),而乌龙茶和黑茶的则相对较高(分别为66 mg/kg和165 mg/kg);从极大值上看,白茶、绿茶和红茶样本最高的氟含量也未超过200 mg/kg,而乌龙茶和黑茶样本中则分别高达540 mg/kg和751 mg/kg。

2.2.1 白茶

白茶是主产于福建宁德(福鼎)和南平(政和、建阳等)的特种茶,其加工过程不经杀青或揉捻,主要通过长时间的萎凋实现物质转化和干燥。白茶成茶满披白毫、汤色明亮、味鲜醇、具毫香。

如表2所示,直观地看,宁德和南平两地的白茶的氟含量情况较为接近;方差分析的结果p=0.836,即,两地茶样的氟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白茶产地及氟含量统计(单位:mg/kg)

表3对两地白茶的氟含量分布区间进行了进一步的比较,不同含量氟的分布区间也较为接近,再次印证了表1的结果。

表3 白茶产地及氟含量分布情况

2.2.2 绿茶

福州市售的绿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再加工茶”,即,茉莉花茶。从表4的统计结果看,福州和外省的绿茶产品的氟含量也较为接近,由于两地样本数量的差别较大,故不太适宜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比较两样本集的差异情况。

表4 绿茶产地及氟含量统计(单位:mg/kg)

表5呈现了福州和省外绿茶的氟含量分布区间,有接近七成的福州绿茶氟集中于50-100 mg/kg,仅有不到两成的样品含量低于50 mg/kg或高于100 mg/kg,未有绿茶样品的氟含量超过200 mg/kg;而相比较而言,外省样品的氟含量多数低于50 mg/kg。这很可能是由于一般省外绿茶更为追求采用嫩度高的原料进行加工,以提高成品茶的鲜爽度,而茉莉花茶的加工过程更侧重于茉莉花香的品质,而并不过分苛求茶坯的嫩度;加之茶叶嫩芽中的氟含量远低于其它部位,故而导致以茉莉花茶为主的福州绿茶的含氟量略高于省外绿茶。

表5 绿茶产地及氟含量分布情况

2.2.3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主要是通过揉捻工艺使芽叶中的多酚类,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形成邻醌,再经氧化聚合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进而形成红色明亮的色泽和独特的滋味。

南平地区是红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更是中国红茶工艺的发源地,有“政和功夫”、“正山小种”、“金骏眉”等一系列知名的红茶系列产品;宁德地区也是我国传统的红茶产地之一,拥有“坦洋工夫”等一批知名的红茶产品。一般而言,红茶的揉捻工艺,不会导致氟含量的变化。

从表6的数据直观地看,南平和宁德的红茶氟含量极为接近,泉州地区的则稍高。

表6 红茶产地及氟含量统计(单位:mg/kg)

表7的数据进一步细化了三个产地红茶氟含量的的分布情况,南平和宁德的含量分布比例关系基本一致,这主要是由于两地在地理空间分布上本就毗邻,土壤气候的自然条件极为接近,加之生态环境保护也较为良好。而闽南地区在土壤、气候条件上与闽东和闽北存在一定差异,加之其经济发展起步较早,因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上略逊于闽东和闽北地区。从数据上看,有六成以上的泉州红茶样品氟含量集中50-150 mg/kg的区间,而六成以上的南平和宁德红茶的氟含量集中于50-100 mg/kg的区间,但总体上看,本次调查的福建红茶氟含量均未见超过200 mg/kg的样品。

表7 红茶产地及氟含量分布情况

2.2.4 乌龙茶

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其发酵程度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福建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按照加工工艺又分为以武夷岩茶为代表的闽北乌龙和以铁观音为代表的闽南乌龙两种。乌龙茶的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因此,乌龙茶的叶片原料的成熟度要高于白、绿、红茶。

表8的结果从直观上看,乌龙茶的氟含量差异相对较大,最小值从几十到最大值的五百;该趋势从样品“标准偏差”上也得到了体现,即南平和泉州两地的样品标准差分别达到了56 mg/kg和72 mg/kg,且泉州高于南平;但两个产地样品方差分析的p值为0.067,即,虽然存在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

表8 乌龙茶产地及氟含量分布情况

表9进一步地比较了两地乌龙茶的含量区间,总体上而言,八成以上的成品茶氟含量低于200 mg/kg,但也出现了数批次氟含量超过300 mg/kg的样品,故而应对乌龙茶产品的氟含量开展必要的监测和溯源,看是否存在土壤或水源污染而导致的氟异常升高。

表9 乌龙茶产地及氟含量分布情况

2.2.5 黑茶

黑茶为后发酵茶,主要出产于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省,福建省内少量企业除开展较小数量的精制和分装加工外,一般不进行黑茶的粗制。本次调查中所采集到的黑茶样品也全部出产自省外。黑茶的氟含量偏高问题,历来就受到重视,表10的数据也如实地反应出了黑茶普遍高氟的实际情况:产品的平均值即高达273 mg/kg,最值甚至高达了751 mg/kg。

表10 黑茶氟含量分布情况

表11呈现了黑茶氟的聚集区间,有近8成的黑茶氟含量高于200 mg/kg,且高于300 mg/kg的样品约占总量的1/4。历史上,出现关于茶叶氟引起健康危害的案例也多集中于黑茶产品;目前,黑茶(砖茶)氟是茶叶产品安全风险的主要监测项目;但黑茶产品目前在福州的消费总量也相对有限,加之考虑到正常的每日摄入量,因此,其对市民的潜在风险系数也相对较低。

表11 黑茶氟含量分布情况

3 结果与讨论

本调查通过对2019年福州市售包括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在内的五个茶叶品类,总计631批次茶叶样品氟含量的分析和统计,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福州市售茶叶的氟含量情况。统计结果显示,福州市售茶叶产品的总体氟安全情况良好,其中的白茶、绿茶和红茶的氟风险极低,但是有必要对乌龙茶和黑茶开展必要的氟风险检测,以充分掌握其变化情况。相同茶类,省内不同出产地域茶叶产品的氟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各茶类氟含量平均值由低至高依次为:白茶(53 mg/kg)<绿茶(75 mg/kg)<红茶(81 mg/kg)<乌龙茶(151 mg/kg)<黑茶(273 mg/kg);红茶、绿茶和白茶的氟含量的标准偏差较低,而乌龙茶和黑茶的标准偏差则较高。

致谢:本研究的调查方案设计、数据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过程,得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赵峰博士的指导,特此鸣谢。

猜你喜欢
茶类南平乌龙茶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试论乌龙茶供应链模式的选择机制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自制蜜桃柠檬乌龙茶
常喝白茶益处多
原来它不是小偷
乌龙茶可缓解脂肪肝
广东凤凰单丛三种香型乌龙茶的理化与香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