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呼唤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优化策略

2020-12-31 03:50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林凤珠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个性化作文

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龙江校区 林凤珠

作文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难重点,也是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教学难题。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的常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注重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发展,而是趋于一致性的轨道向前运行,致使所有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毫无任何新意而言。形式上、写法上的一致化扼杀了学生独特想法的表达,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健康、个性发展。笔者立足于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就采取何种策略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含义

个性化作文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和要求,巩固了学生的地位,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主人,教师只是充当主导者、策划者的角色,依据学生写作能力设计出有指向、独特的课堂写作计划,给予每个学生有效的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大胆地表达个性的想法,展露真实的独特情感,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特征,助力他们思维的拓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步及发展。

二、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之“痛”

(一)写作指导未突出个性化

众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管写作对象具体是什么内容,一概而论地采取同种方式实施形式化的象征性指导,并未对学生个性的想法和表达加以关注。同时,大多教师要求学生直接将作家的写作手法和经验吸纳进自己的写作系统中,过分追求用一些名言佳句来修饰自己的作品,无法彰显独特思维和个性特征,影响了写作素养的提升。

(二)评价太过片面化

作文评价环节也不够全面严谨,基本是流于表面形式,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也都是泛泛的“优、良、差”,不能给每篇作文指出具体问题和调改的具体方向,当学生看到没有实质意义的评价后,也是无所适从,一片茫然,长久下去,便直接忽略所谓的评价环节,致使评价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也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阅读中涵泳,全面滋养个性独特的写作风格

阅读教学是写作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须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阅读和审视文本,找到人物事物描写的特别之处,挖掘作家写作的重要特征和情感表达,逐渐促进自身个性化写作风格的形成。小学语文教材包含了散文、小说、童话等多种体裁的名人佳作,其中每个人物都有自身独特的思想,现实中的小学生也会对各类人物具有迥异的看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全方位捕捉和洞察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保留维持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为个性化写作创造了先决条件。例如,在《桥》的阅读中,教师将这个故事多角度进行分析,描述了老支书面对来势汹涌的洪水时那种沉稳平和的心态,充分彰显了他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品格。老支书以其果敢、高风亮节的指挥将村民送上那个跨越死亡的生命之桥,这座桥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深刻彰显了以“桥”为题的内涵所在,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人物事件的本质、作者独树一帜的写作手法,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奠定基础。

(二)生活中“剪辑”,全面积累个性独特的写作素材

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琐事,结合最本真的生活实际来写作。例如以“记那一次趣事”“逛动物园”“我的家庭”等为题,这些来源于现实的写作对象很容易进行书写表达,学生写起来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由此,应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写日记、生活随笔的好习惯,通过长期的生活记录逐渐提升书面写作的能力,为个性化写作夯实稳固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对一件事物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描写。例如,写作“秋天”时,以一片落叶为切入点,通过对树叶颜色由绿变黄、脉络变得清晰分明等多角度分析暗示秋天的主题,对一点一滴细节进行刻画,逐渐提升个性写作能力。再如以“宽容”为话题的作文,用自己的眼睛去挖掘生活中的“宽容”素材,不拘泥于朋友、亲人之间,可以是对陌生人、对走街串巷卖什物的小贩等的宽容,在宽容他们的行为中提升对“幸福生活”“人间温暖”的体认。

(三)思考中体认,提高感悟生活的敏感性

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与写照,其中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体悟。教师在实施作文个性化教学中,应指点学生深入思考、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将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领悟全面渗透作文,凸显更多的真情实感及个性表达,以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写作学习。例如,教师实施“生活万花筒”写作教学时,指导本班学生将本人丰富、独特的课外生活以文字展现于作文中,使作文成为学生交流、共享的载体。为充分唤醒学生写作的灵感,教师播放了他们课外实践活动的图片和视频,打造出写作的生活意境。很多学生看过之后有感而发,提笔进行写作;而有的学生一直眉头紧锁,不能下笔。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主动上前和学生沟通,探寻学生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原来这小部分学生缺乏深刻的生活感触,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不知怎样下笔。教师便讲述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及个人喜好,并询问他们的兴趣和喜好,不想却得到不喜欢业余活动的答案。为了凸显作文的个性化写作特征,教师还是坚持让这些学生将这种枯燥、乏味、无聊的真实情感融入写作之中。教师绝不能扼杀学生真实的情感表达,这也是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初衷所在。

(四)强化指导的针对性,凸显个性的差异特征

学生家庭环境、先天基因千差万别,表现在写作方面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差异性。教师须依据学生的具体写作情况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一对一指导,凸显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保护每个人的个性成长及发展。例如,实施“‘心’字像什么”的个性化写作教学中,教师以“‘心’字是把勺子在炒豆子,有两颗不安分的豆子蹦到了勺外,只有一颗丰满的豆子留在勺内”为“石”去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因阅历、思想的迥异,学生的联想无不体现个性差异。

(五)批改有的放矢,有效解决写作各种问题

小学生缺乏洞察、反思的能力,不能找出自身写作的漏洞及问题所在。由于每个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都不同,教师就必须给每个人做好一对一的指正和辅导,找到正确的修改方向和写作的不足,继而推进每个学生个性写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实施“记一次游戏”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从内容、结构、叙事手法等几方面加以剖析,对学生的不同写作病症加强针对性的辅导。有的学生作文中对话的描写占据了很大比重,却忽视了对环境、人物心理、言行动作的描写。由此,教师指导这部分学生如何描写和塑造人物形象,以及怎样添加环境、人物言行心理的写作内容,删掉一些没有价值的对话内容。又如,一些学生使用了过多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却在收尾处留下了败笔,教师应指出这个问题,强调一篇好文章收尾和开头一样重要,并通过归纳总结的语言、自己的情感心得使文章的结尾部分更加完善。有针对性的作文评改,对增强学生个性写作能力具有非凡的意义。

综上所述,写作教学的初衷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小学语文教师须以这个目标为指引,争取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他们能自由表达内心独树一帜的想法及真实情感,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积累个性化的写作素材,给予针对性的评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推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个性化作文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