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2020-12-31 03:50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徐建玲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整本书趣味性课外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 徐建玲

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开发,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进行有效推进,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加强研究和实践摸索,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往普遍采用单篇短小文章阅读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系统性,教师教学需要以整本书为主体,对阅读教学难度提高加强认识。为了使高年级学生阅读质量有效提高,教师应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加强研究,同时和以下原则相结合,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开展进行有效设计和指导。

(一)趣味性原则

在学生开展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对影响学生阅读参与积极性和阅读效果的诸多因素加强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阅读的趣味性。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再对阅读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在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实际阅读需求加强阅读趣味性,消除学生对阅读活动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阅读趣味空间。

(二)主体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对于课外整本书阅读而言,学生应该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则应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凭借自身理解和运用能力对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解决,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阅读趣味性有更深入的体验,使学生阅读过度依赖教师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三)连续性原则

在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需要保证其阅读的连续性,教师需要将阅读过程持续推进,避免中间出现长时间中断,使学生逐渐遗忘之前所阅读的内容,对学生有效把握和理解整本书内容造成不利影响,使学生阅读效果和能力降低。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保持阅读的持续性,并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培养。

二、小学高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有效指导策略

(一)科学选择阅读物,优化阅读开端

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首先,需要对符合高年级学生阅读认知需求以及兴趣爱好的阅读材料进行合理选择,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教师面对众多课外阅读书籍,需要为学生正确阅读方法的培养以及辨别能力的提高把握方向,利用不同途径向学生推荐各类高质量的阅读书籍,并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实际选择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语文新课标所推荐的经典名著选择书目,如《安徒生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寄小读者》《格林童话》等。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课外材料阅读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拓展,使学生能够有效把握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经典作品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开阔。如教师在完成《景阳冈》一课的教学后,可推荐学生对《水浒传》进行阅读;完成《猴王出世》一课的教学后,可推荐学生对《西游记》进行整本阅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保证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持续性,首先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效维持,才能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需要从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入手,使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好奇心增强,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魅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整本书阅读活动。在实际指导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等方式。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我的妈妈是精灵》一书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事先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借助问题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比如,教师可提出“如果你妈妈是精灵的话,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等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声情并茂地朗读一段书中的精彩片段,又或者是对书籍开头进行介绍,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课外整本书阅读中,要使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不断提高自身的感受能力,因此阅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需要通过有效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阅读中不断学习和整理,最终切实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正确阅读技巧和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将指导重点放在学生阅读方法方面,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命体验和自身内在需求。

首先,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前,教师需要做好相应的导读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对阅读作品的背景、作者个人经历等信息进行整理,根据阅读作品的封面、题目、目录、插图以及部分线索等,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进行猜想,使学生的阅读欲望得以激发。教师可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作为全班共读的材料,同时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求知欲得以调动。教师还需要对各种悬念进行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将作品中最精彩、最具悬念的内容让学生自行阅读理解。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还需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及质疑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对作品中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并有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其次,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图进行绘制。通常学生在进行整本书阅读中,极容易因作品中人物关系复杂、人物较多而无法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对阅读内容难以理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丧失。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借助趣味性绘图方式指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进行绘制,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对各人物之间的故事发生与发展等有更准确的把握。

(四)加强阅读分享,开阔学生阅读眼界

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的同时,还需要使学生的阅读眼界不断扩大。其中通过阅读分享活动能够使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所提高,阅读体验进一步升华。首先,教师在学生阅读任务完成的同时,需要对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自身独特的阅读模式和习惯得以形成。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和分享,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整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和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阅读作品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从作品的局部细节入手,鼓励学生对自身感想进行积极表达,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主动权,自行对讨论内容和方式进行选择,在交流过程中对自身所思所想进行充分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印象的加深。另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指导,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课外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阅读中存在的局限性得到有效突破,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使学生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充足、更深刻的阅读体验,并通过对人物关系以及复杂情节的准确把握,对外部世界和事物有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到阅读的乐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整本书趣味性课外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论语》整本书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