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阅读 提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探究

2020-12-31 03:50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排岭初级中学童花菊
亚太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邓稼先群文阅读教学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排岭初级中学 童花菊

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在基本阅读活动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积累阅读经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通过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确保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文学科素养。

一、群文阅读教学相关内容

群文阅读主体性、交互性和思辨性较强,在群文阅读教育模式下,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于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具有显著的优势。在具体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更加系统化、完整化地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内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特征的掌握,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如此一来,课堂灵活性增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增强了课堂互动交流效果,提高了学生参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推进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的真实性,避免形式化,基于学生思辨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问题引导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确保提高中学生思维水平。

二、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创新阅读形式,通过多元化阅读活动的开展,丰富阅读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就群文阅读开展情况看,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及格率上,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未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降低了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实际阅读教学中目标定位不清,在阅读文本选择、阅读时间控制等方面把控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同时,部分教师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不高,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信息整合能力不强,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未得到及时性的更新,难以有效将知识进行转化;在群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上,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制约了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群文阅读教学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知识的衔接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实际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内化,增强学生在语文群文阅读中的体验,通过群文阅读提升文化审美能力,提高审辨能力,更好地体会文字中的美感和艺术性。针对初中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为更好地强化小学和初中语文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基于学生当前阅读基础、个性化特征、思维方式等要素进行考量,借助思维导图声情并茂功能的优势进行阅读资源整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阅读学习资源。将文字形式转化为阅读形式,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情节进行提取,确保搭建起架构合理、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框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学科领域,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增强了自身的感官体验。

例如,笔者在执教《陋室铭》一文时,将掌握重点虚实词、学习托物言志等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深刻体会作者高尚的精神品格。教师在导课过程中,以问题引导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借助思维导图介绍作者相关背景,促使学生对作者的创造背景有更多的了解。在学生具体进入阅读状态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出示有关“陋室”的图片,教师问学生:“图片中展示的是什么样的屋子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启发学生思考:“作者课题中为什么为自己的‘陋室’作‘铭’?借‘陋室’表达自己的什么心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铭”这种文体,并从文中找出“名、灵”等韵脚。接着通过朗读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义。之后让学生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讨论“陋室”不陋的几个原因,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最后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授课中,教师运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反思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语文群文阅读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强化学生对同类文本的理解,在《短文两篇》第二课时教学中,笔者先通过课文范读引导学生朗读《爱莲说》,落实读音和句读;然后借助思维导图,以文字加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对“莲”的外形、品质进行概括、理解,并通过与“菊”的正衬、“牡丹”的反衬,体会“莲”的洁身自好、不同俗流的思想情操;最后自然过渡到“莲”“君子”的托物言志写法。以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开展思维导图制作活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和开阔。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使课堂阅读更高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阅读文本的方法,并能根据文本的知识内容完成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创作。

同时,笔者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了学情分析法和变速阅读教学法,强化学生语言积累,加强学生知识整合,更好地明确学生学习的侧重点,并灵活地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知识内容,驱动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初中阶段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为加强群文阅读教学衔接性,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阅读需求,教师要不断拓展阅读教学内容。

例如,笔者在执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这篇文章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作者有关的背景介绍,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对作者的认识。接下来引导学生听读课文,为学生播放朗读范文,学生重点学习生字、生词的读音,把握阅读节奏。听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在PPT 中给出“缀”“眈眈”“隧”“黠”等重难点词汇,考查学生的读音。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加强对重难点词汇意思的理解,确保学生掌握词汇含义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读音正确,节奏感较好的一组为胜利方。然后针对重点段落进行精度和反复阅读,复述情节,分析屠户、狼的形象,理解寓意。尤其是狼的形象,文中一只狼“目似瞑,意暇甚”,另一只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通过精读,让学生感受其狡猾。为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狼》这篇课内文章学习的同时,进行了课外延伸,课堂上补充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牧竖》。蒲松龄写作擅长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两篇文章都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但一篇是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另一篇表现的是对小狼的无私的爱。拓展教学中,先是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对比阅读,一是实虚词的迁移,如“故令嗥”中的“故”,“意甚仓皇”中的“意”,“跑号如前状”中的“前”等;二是思维的拓展,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思考更赞同哪一个的做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逐步引导,不仅点燃了学生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教与学的潜移默化中养成知识点积累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七年级学生语言思维能力趋于成熟,可根据不同的场景灵活交流,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在审美方面的能力较强,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带有审辨性思维。通过阅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品格和精神。学生通过对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进行探究,体会语句的内涵,并在阅读评价中正视自我、完善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精读和细读习惯。

(二)深入解读教材,加强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师结合群文阅读特征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重点培养学生快读、速读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总量,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挖掘文字价值,全面培养学生的群文阅读基本功。教师采用段落精读的阅读方式,明确群文阅读教学主题,训练学生熟练、快速地看字、看词、看句的能力。学生掌握精读方法后,教师再采取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价值,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避免群文阅读教学环节过于形式化,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开展阅读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丰富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内容,切实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执教《邓稼先》一课时,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加强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强化学生自身感悟能力。上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感受人物时代背景,了解人物性格特征,让学生对邓稼先有一个初步感知。课堂上,首先让学生熟读《邓稼先》这篇文章,然后PPT 中给出小标题,因为小标题新颖、概括力强,能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如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它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同时,教师将学生按照3—4 人一组划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文章复述比赛,由小组成员指定一名学生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对文章内容进行补充。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揣摩关键语句,分析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思考,学习邓稼先品质及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排比句、修辞手法,掌握具体语境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化了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通过《邓稼先》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水平,还挖掘了语文阅读学习价值,不只感受到语文学科魅力,还能感受文章人物的人格魅力,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培养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另外,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环节中,还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就《邓稼先》主题思想提炼为例,教师给足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真实感受人物之间关系,加强自身关联性记忆。本堂课的群文阅读,学生能积极参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课堂活跃,兴趣高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也明显有了提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为日后写作扎实了语言基础。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发现,通过《邓稼先》的学习,学生阅读能力明显提升,写作水平提高,能将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内容新颖,学科素养明显提升。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趋于成熟,文学审美能力有所提升,对人物的理解能力加强。基于此,教师在保证课上群文阅读成效的基础上,可以借助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推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学生推荐人物(如杨振宁、钱学森等)传记读物,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科思维,并在多元化的群文阅读学习活动中掌握学科学习技巧,深刻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满足了学生群文阅读学习需求,点燃了学生阅读热情,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邓稼先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邓稼先 献身国防 铸就辉煌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群文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