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开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探

2021-01-02 14:52贾娟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全域文旅

贾娟娟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2019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高屋建瓴地为开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封积极推动、大胆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要坚定开封文化自信,实实在在讲好开封红色故事,切切实实传承开封红色精神,真真正正让开封红色文化助力开封大发展。

一、开封红色文化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依托

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封的革命活动历程,镌刻了开封的红色记忆,承继着开封的红色基因。开封是中原思想启蒙的先锋阵地,也是中原抗日救亡运动的桥头堡垒和精神核心。在刘青霞、任芝铭、杜潜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的宣传推动下,民主革命呈星火燎原之势渐起。辛亥革命11 烈士成为开封民主革命运动的先驱者。从陇海铁路大罢工到开封车头厂党支部成立,开封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抗日救亡时期,开封地区党的领导先后经历了中共开封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共豫陕区委、中共河南省委、开封市委等,领导中原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解放战争过程中,开封战役的胜利,让古城人民迎来了彻底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初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事,传唱着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红色赞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2]回望中国共产党在河南的革命历史,追忆发生在开封地区的党的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初心使命。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给开封留下了底蕴丰厚而又活力蓬勃的宝贵红色文化资源,这是一笔不可多得而又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是发展开封红色旅游的基本依托。深入挖掘、整理和赓续开封红色文化基因是发展开封红色旅游的根本保障。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推动开封红色文旅融合新发展。

二、开封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战略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两位一体、和谐发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利器。振兴中原、复兴开封,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必然是战略上的优势选项。开封,作为一座文化古城,古树新花,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战略选择。开封文化中“北宋文化”浓墨重彩,但其红色文化历史也不容小觑。红色文化符号是开封革命历史的印记。开封既要坚持“北宋文化古城”的发展定位,也要站稳“中原红色文化中心”的桥头堡。因此,挖掘、整理开封红色文化,使之走出历史尘封,走向社会,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发展开封红色文化旅游是弘扬红色文化的战略选择,是补齐开封文旅融合发展的短板,有利于推动开封复兴和发展。

三、开封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

新时期开封的发展,“文化”是一手大牌。但到目前为止,开封仅仅让受众领略到“北宋文化”,使人留下了“北宋古城”印象,而遮去了开封在中原地区近现代史上“民主思想启蒙阵地和中原新民主主义革命桥头堡”这张鲜亮夺目的红色文化牌,颇有遗珠之憾。开封红色文旅发展现状如下:

(一)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在产品开发方面,开封红色文化旅游或迟滞于国内同量级城市,或偏失于省内外革命文化城市或地区,大都还停留在“游客转转,自己看看;文字不多,图片有限;解说显冷,感受肤浅”的准惰性状态,产品类型单一,平面化倾向明显,难以激发游客的热情,很难让人如沐春风、游有所得,更难揽得回头客。

(二)红色旅游项目参与性不强

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因为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类型单一,项目缺乏应有的游客参与度、互动性,对受众吸引力不强,无形中收紧了旅游观赏的入口,压缩了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最终挤压了开发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应有的社会经济增长点,反过来使之陷入负收益循环,困于骑虎难下的窘境。

(三)红色文化氛围渲染不足

在开封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上,一以贯之地主打“八朝古都”“汴梁八景”“一河两街三秀”“七大古都”之一和“一湖两巷三园九馆”等品牌,很难有红色文化登台露脸的机会,因此,开封红色文化旅游自然就缺失了品牌效应。没有完整文化品牌的宣传加持,可能使开封错失当前发展的良好机遇;没有先进文化品牌意识的推进固化,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就难以跳出窘况。

(四)全域发展意识亟待提高

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短板就是“点”亮而“面”颓,全域发展意识落后。虽然兰考“焦裕禄同志纪念园”享誉全国,但依然没能带动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全面发展,形成红色品牌,彰显开封是中原地区近现代史上“民主思想启蒙阵地和中原新民主主义革命桥头堡”的红色风采。整个开封全域,红色文化遗址达91 处,其中,市区41 处、杞县31 处、兰考县8 处。文化底蕴丰厚,史学价值高,红色因子资源丰富,多点成面,开发空间大。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应兼顾古今文化,统筹市区内外资源,强化一盘棋意识,提高全域发展意识。

四、开封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新探

当前,开封正站在新时代文化传承转型升级期的拐点,应因时而化,因势利导,着力实施融合革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成就展示的红色文化旅游战略,彰显深厚红色文化底蕴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提高开封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树立红色旅游全域发展观

一座城市所承载的文化,既有不可分割的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又有不能割裂的独特的红色革命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所传承的精神内涵和红色革命文化所弘扬的信念要义并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3]因此,开封既要统筹全域红色文化资源,又要兼顾红色文化旅游与历史文化、工农业、生态文明的融合发展,强化北宋文化旅游发展的长板,补齐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短板。

树立红色文化旅游全域发展观,将开封红色资源统筹谋划、共同开发,建构红色文化记忆,加强红色文化符号传播,打造全域红色旅游体系。坚定开封文化自信,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唱响新时代开封发展曲。

(二)积极打造体验导向的红色旅游产品

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大胆革新、因地制宜。在继续深化文化古城旅游工程基础上,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潜力,探索新思路,发展新模式,使红色文化旅游从“观光式”向“体验式”旅游转型升级。独立开发红色文化主题型研学旅游项目,如以理想信念教育、党政廉洁教育为主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红色文化体验式旅游项目;开发宋文化与红色文化兼容型文旅项目;开发红色文化与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饮食文化、近现代教育文化等融合型旅游项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不断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继承者和接班人。发挥地域红色文化优势,提高参观游客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在追红色记忆—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提升游客的获得感。着力打造以体验为导向的红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文旅发展品质。

(三)着力营造鲜明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了中国几代人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崇尚红色文化,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并成为一种蔚然之风和社会时尚。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巩固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挖掘红色历史、编写红色故事、推介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上下齐心、合力营造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开封红色文化发展氛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宣传密度和强度;充分利用新媒体现代技术服务平台宣传造势,充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和广电媒体平台办专题、登公益广告等;建立英雄模范人物雕塑、宣传墙、主题广场、教育基地等。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让人们充分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体悟红色文化精神,留下红色文化记忆。概括起来,就是“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着力营造鲜明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

(四)努力打响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唯有坚守开封红色文化的思想阵地,积极发挥开封地域文化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创造创新,不断打响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具体来说,应立足当下,充分发挥开封红色文化内涵,面向市场需求,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着力准确定位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中原民主思想启蒙阵地”“中原新民主主义革命桥头堡”和“焦裕禄精神”,整合开发主题鲜明而又生动有趣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专线,突出红色文化旅游的化育功能和产能效用,形成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冲击效应。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全域文旅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