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闻名 以新出彩
——开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2021-01-02 14:52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王 茜

(开封大学 人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全社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日益坚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创意创新”成为文化发展的新标识,“跨界融合”成为文化发展的新常态,以“文化+”为标志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正在到来。数据显示,2005—201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高于同期GDP 年均增速6.9 个百分点,达到18.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由2004 年的2.15%提高到2018 年的4.3%,成为新常态下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开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资源基础和先天优势条件。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开封已经成为河南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充分开发利用开封优势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于开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一、以“古”闻名之开封

开封是八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4100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与城市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呈现在宫廷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菊花文化、府衙文化、忠烈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书法文化等多个领域,共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40 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7 处353 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 个,省级项目44 个。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形成了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绝无仅有的“城摞城”现象。始建于唐代的开封城墙,保存完整性位居全国第一,是国内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使开封在海内外享誉盛名。

二、开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彩”

近年来,开封紧抓发展机遇,着力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率先提出“文化+”理念

2015 年9 月,开封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战略,发布《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制订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包括文化+旅游、工艺设计、会展、体育、餐饮、农业、工业、城建、市场、健康养老等10 个专项行动,涵盖了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2017 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都强调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为开封进一步深入实施“文化+”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

开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实施“文化+”战略,从多年前的“老三篇”龙亭、铁塔、大相国寺,到“新三篇”清明上河园、中国翰园和开封府,再到2013 年的“一河两街三秀”、2014 年的“一湖两巷三园”,2015—2018 年的“十大重点文化项目”、2019 年“五个全域”、2020 年“三条文化带”等稳步推进,“文化+”战略在开封全面铺开。2015 年6 月,河南省首家以文化创意为特色的产业孵化基地——文化创意中心落户开封。该中心作为河南省第一家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省级众创空间,依托开封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封市中小型文化企业和文化创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已引进文化传媒、互联网、表演艺术、影视、艺术设计等企业30 多家,整合省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运营支持、合作对接等方面的服务支持。同时,汇集了一批有实力的文创产品设计师,开展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搭建了文创产品研发平台,促进了开封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从而推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8年,开封启动“960 非遗文化创意园”建设,占地约4.13 公顷,以非遗文化为基调定位,打造传统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交易、交流基地,该创意园区毗邻珠玑巷客家文化展示区,与龙亭公园隔湖相望,周边是上河城小吃街、宋都御街、七盛角、开封文化会客厅等文化项目,形成了一定的文化集群效应。

自2012 年起,开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6 年居全省前两位,占GDP 比重达5.6%,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文化+”成为促进开封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并不断向“高端要素+文化”拓展。

(二)文化与市场耦合度日渐提升

作为开封每年春秋两季的两大国家级节会,已举办37 届的菊花文化节和举办11 届的清明文化节,成为“文化”与“市场”融合的典范。这两大节会经过多年精心打磨,办会模式日益成熟、内涵日益丰富,不仅为开封涵养了文脉、聚集了人气,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吸引500 万游客、数百亿元投资项目涌入,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2019 年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封市签下60 个合作项目,总投资231 亿元,合同引资2456万美元。2019 年中国(开封)第37 届菊花文化节,“以花为媒、以文结友、以业兴城”,举办了第四届“两宋论坛”、金犀奖·中国(开封)国际动漫节、中国华服日·宋风雅集、吉尼斯世界纪录创建、“百名客商河南(开封)行”、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第八届国际精品菊花展等系列文化经贸交流活动,签约项目102 个,总投资约664.2 亿元。作为收藏文化名城,开封文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印发《开封市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试行)》,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民办博物馆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达到15 家,集聚群落效应逐步显现,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为收藏产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近几年,开封市依托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规划、开发、建设、运营及其周边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政府资源的少量投入撬动了庞大的市场,实施的文化项目不仅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而且以市场化模式运作为主,文化与市场的耦合度日渐提升。

(三)构建国家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平台

2008 年,开封成立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当年被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1 年2 月,园区获批成为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2017 年4 月,文化部以“六有”总结其发展模式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开封模式”:有顶层设计、有发展思路、有工作机制、有服务平台、有资金项目、有人才支撑。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破除行政界限和相关行业之间的壁垒,将八朝古都开封古城区内众多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统筹规划,将历史文化资源统一开发利用,构建了“一城两环八区”的发展格局,形成了“全城一景”的以“宋文化”为主题的“大景区”,带动了文化旅游业、饮食文化业、休闲娱乐业、收藏文化业、文艺演出业、书画工艺美术业和新型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四)紧抓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实验区机遇

2016年8月,开封被国家正式纳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自贸区功能定位中专门提到要发展“创意设计、文化传媒、艺术品交易、文化金融”等产业,在空间上划分的“一中心六功能”分区中,文创及文化传媒、高端商务及国际会展、文化旅游及医疗健康等功能分区均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相关。自贸区开封片区围绕“一心四谷两港”(“一心”即中央商务功能区,“四谷”即文创艺谷、健康乐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两港”即国际物流港、国际商务信息港)建设,将形成以文化传媒、创意设计、金融创新等为主的企业2000 家以上[2]。

(五)打造文旅融合“柱石产业”

2019 年,开封市提出打造“8+1”产业链,“8”即原有的8个工业产业链,为开封的“基石”产业;“1”即文化旅游业,将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开封的“柱石”产业。在开封市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景区设施基础上,深入挖掘开封“宋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科技手段,以虚拟仿真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为抓手,打造文旅“柱石”产业,形成了“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日日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全域旅游新格局[3]。

(六)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2020 年1 月,开封市出台《关于加快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整合黄河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资源,打造宋文化高地,加快构建国际文化贸易和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到2025 年,谋划推进10 个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际化文化项目,建成运营10 个业态集聚、功能提升的国际化文化创意园区,……国际文化专业人才达到1000名,初步建成1000 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统计数据显示,开封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成效突出,已成为开封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据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编撰的《中原经济区竞争力报告》《中原经济区发展指数》显示,在河南省18 个省辖市经济实力指标排名中,开封市“文化竞争力”排名全省第一。

三、开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困”

(一)文化品牌塑造与创意产业结合不够

品牌依托文化,文化缔造品牌,好的品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文化价值。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品牌竞争阶段,而文化创意产业也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动力和增长点。开封当前文化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很好地形成产业规模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被誉为“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的约翰·霍金斯在其代表作《创意经济》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 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4]。将文化创意产业做成品牌,成效最突出的是深圳,每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自2004年起已举办15届,从“无”到“有”,从“城市文化展”到“中国文化第一展”,成为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博会15 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充分彰显的是文化魅力,更是文化的创意魅力。

(二)文化资源开发与科技发展结合不够

科学技术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开封的文化产业主要依靠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工艺技术,如手工艺品制作、印刷包装等,与现代技术深入融合不够。在资源价值挖掘、产业链接和对外交流的探索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开封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中融入开封的文化要素不够,文化创意产业产值较低。在开封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上,内容型行业和技术型行业直接合作、融合较少;各种科学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较慢,数字出版、影视、动画等新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不够。

(三)体制机制建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不够

目前,开封市已制定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配套措施、外部环境等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科技基础的新型文化业态发展,资金是其必要条件也是重要条件。受发展资金限制,开封的文化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以项目为主,经营状况受单个项目收益的多少影响较大,很多企业自身缺乏投融资意识,整体资金渠道受限,极大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专业人才现状与市场需求契合不够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人才是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要熟练掌握高科技、熟悉文化发展,善于进行产业商品化战略策划、资源整合的经营人才。近年来,开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梯队已无法满足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因为市场经济因素和各方面待遇的吸引力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极大限制了开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四、开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变”

(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基础。要想促进发展,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文化的特有地位,必须对本地文化资源拥有高度自信,充分认识到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是促进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普通人眼中,木版年画、花生糕、风筝等,都只是民间工艺品、民间杂耍;破烂不堪的古建筑、古城墙更是需要花费财力、物力修复保护的负担。如果从文化自信的角度,用文化思想去看待,就会觉得这些都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宝贵资产。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才能更好地发现、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找到属于本地的文化特色和优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加强政府扶持引导

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把旅游发展规划、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有机衔接起来,将文化资源及文化优势转化为具体的产业项目,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配套相应的法规制度,整体规划、整体策划、整体营销推广。优化大中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成长环境、创业环境和服务环境,为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条件。

(三)与“互联网+”等科技因素充分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借助科学技术,使创新与创意并驾齐驱,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革新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着力做到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及时对接与融合。近年来,互联网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渠道,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充分发挥网络集中推介和准确推送的作用,改善传播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以大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播。

(四)逐步拓宽文化服务形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文化消费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应尽可能地去贴近消费者的要求,体现出大众所需要的文化特色。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上,不断拓展新的文化服务领域;在文化消费和文化服务上加强运作能力,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逐步完成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五)推进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在处于一种新形态、新阶段,也处于一种创新和不断冲破瓶颈问题的探索时期,需要去跨越行业、部门以及各种可能出现的壁垒,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更新,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产业形态。以开封市为例,文化产业虽已形成,但在企业和地域的聚集方面,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具体来讲,主要包括技术、市场、资源等因素形成的集群效应不是很突出。因此,要加强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建设一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项目协作、人才交流以及政策共享等形成实质性合作,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作贡献。

(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一是要充分发挥教育机构的作用。在高校内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和研究机构,如河南大学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郑州大学成立了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二是支持创新型文化企业建立“产学研”一体人才培养基地,加大文化产业人员的实践培养力度。三是制定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吸引力强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创新发展空间,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励和留住人才。

在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开封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创新驱动为推手,以“文化+”为主导,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社会各方面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