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雄:中共在黄埔军校的重要负责人

2021-01-04 23:42胡喜如
党史文苑 2021年8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党史

胡喜如

熊雄(1892—1927),学名祖福,谱名镛世,字罴士、披素,号中和、介孙、壮飞、铁血书生,江西省宜丰县芳溪镇下屋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封建旧式大家庭。熊雄自幼志向远大,学文习武,追求进步和真理,是从江西这块革命热土走出的我们党早期重要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也是我们党内从事革命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早期杰出领导人。纵观熊雄光辉的一生,他早年参加护国运动,后赴欧留学,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指引下,实现伟大转变,最终从一个旧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共产主义领导人。熊雄的一生,始终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而奋战,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和我们党的一代英豪。

光辉的革命经历

1907年,年仅15岁的熊雄离开家乡宜丰,考入瑞州府中学堂(今高安中学),1910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优级师范学堂。在南京,熊雄接触到进步思想。1911年春,在南京优级师范学堂只读了一年的熊雄中途辍学,弃学从戎,回到南昌,考取了李烈钧领导的江西新军学生军,从此熊雄热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不久熊雄追随李烈钧,参加了武装讨袁的“湖口起义”。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1916年回国,先后参加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1919年12月,熊雄启程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这是其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革命家的重要一站。在巴黎,熊雄接触到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并与赵世炎、陈延年、李立三等人建立深厚友谊。1922年熊雄转到德国学习,如饥似渴地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周恩来、张申府等人引荐下,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受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派遣,熊雄与王若飞等人进入苏联的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深造,不仅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经验,还系统学习苏联红军的政治工作经验。这些难得的学习经历和宝贵的生活实践,极大提高了熊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水平,加之曾具备较长时期的军队实际斗争经验,也使熊雄实际上已经跻身当时我们党中高级干部人才行列,随时准备接受组织重任。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合作成为主旋律。1925年,熊雄奉命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大队副队长,开始了其作為我们党在黄埔军校重要领导人之一的精彩工作篇章。在黄埔军校,在国共合作旗帜下,熊雄狠抓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提升军队士气和官兵战斗力。同年10月,熊雄以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长身份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由于黄埔军校平时思想政治工作过硬,黄埔学生军能征善战。东征胜利后,1926年年初,熊雄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军校政治工作,同时当选为中共广东区委委员,是当时国共合作背景下我们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同时也是我们党在广东地区的最重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2月,熊雄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直到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从1926年1月到1927年4月,在为期1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作为我们党当时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熊雄认真贯彻我们党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军校政治工作,聘请萧楚女、恽代英、聂荣臻等共产党人为政治教官,邀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张太雷、邓中夏等我们党领导人和鲁迅、何香凝等进步社会活动家到黄埔军校给师生作政治演讲。此外,熊雄还对政治工作进行建章立制,出版《黄埔周刊》《黄埔丛书》等进步书刊,提出“军事与政治打成一片、理论与实际打成一片”的著名教育理念,规定军校学生学军事与学政治时间比例为七三开。在繁忙工作之余,熊雄还不辞劳苦,亲自给学生讲授《本党宣言训令》《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两门主干课程。正是因为有了熊雄等共产党人的强有力工作,才保证了黄埔军校作为当时我们党一个极其重要阵地,同时也作为军事人才培养高地的工作的正常开展。历史证明,受熊雄的领导和影响,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很多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队伍中成为卓越领导人和优秀将领,也有很多在北伐战争以及日后的抗日战争中建立卓越功勋,这其中就包括聂荣臻、许光达、陈奇涵、郭天民等开国将帅以及袁国平、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等杰出将领。1927年4月,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作为我们党在黄埔军校重要负责人的熊雄不幸被捕,5月被秘密杀害,年仅35岁。

崇高的历史地位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千千万万像熊雄、李大钊、瞿秋白、方志敏、黄公略、左权这样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个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每次血腥地战胜了为实现美好新社会而献身的斗士时,都要把牺牲者的呻吟淹没于在世界各地都可听到回音的大喊大叫的诽谤声中。”虽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失败了,但是熊雄等烈士的鲜血并没有白流。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在同党内盛行的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两种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并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彻底胜利。

历史的发展是个前后相接的链条,它不能割断,也无法抹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没有忘记包括熊雄在内的我们党各个时期的无数革命先烈,都对他们本人及其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无限哀思和高度评价。例如,1957年,在回复烈士柳直荀爱人李淑一的信中,毛泽东就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的“我失骄杨君失柳”“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泪飞顿作倾盆雨”,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内心情怀和对烈士的哀思。201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全党不仅深切怀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而且特别提到“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熊雄在内。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国史,尊崇革命先烈,认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在党中央倡议下,从2014年起,9月30日被设立为全国烈士纪念日。

从1919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到1925年回国,再到1927年4月被捕、同年5月壮烈牺牲,短短8年时间,熊雄从接触马克思主义,迅速成长为我们党的重要革命家。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觉悟、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高超卓越的领导本领,先后作为周恩来的重要助手和继任者,以及我们党在黄埔军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我们党在黄埔军校顺利打开工作新局面,不仅有力支撑第二次东征、北伐,为我党我军培养大批重要领导骨干,而且还扶助工农,支持省港大罢工以及广东罢工,其组织、策划、宣讲能力和与国民党右派斗争的坚定决心,都得到充分彰显和广泛公认,其丰功伟绩和为党所做工作镌刻在黄埔军校广大师生心目当中。1959年,周恩来在审查“中国革命展览”时,做出“宣传黄埔一定要宣传熊雄”的重要指示。1984年,聂荣臻元帅缅怀领导和同事,亲笔写下“熊雄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题词。此外,在权威著作和全国本科高校统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在写到大革命及其失败时,也都提到了熊雄名字并给予高度评价,比如“著名的共产党人萧楚女、刘尔崧、熊雄、邓培、毕磊、李启汉等都在这次反革命政变中牺牲”,“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000多人。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英勇牺牲”。在这里,通过上述表述中的“著名的共产党人”“党的重要活动家”等关键字眼,在被杀害的26000多名共产党人也只列举了熊雄等11人的名字。高山仰止、润物无声,这充分彰显了熊雄的崇高威望、巨大影响力以及在我们党史国史中的庄严历史地位。另外,2005年2月1日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权威媒体和各省市区主要媒体联合主办的“永远的丰碑”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正式推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历史上的优秀代表人物、革命英烈和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3月27日熊雄烈士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并在同日的《人民日报》上刊登。

擦亮红色知名品牌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红色历史永远不该失忆,革命英烈永远不该被淡忘。大革命时期和黄埔军校时期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非常重要的一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党史工作的重视以及“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和红色旅游的兴起,全国各个省份包括其市、县两级都明显加大对地方党史人物的研究和宣传力度,加大对党史人物在内的历史名人旧居的修葺和保护力度。就拿熊雄研究而言,也把握和紧跟了这个时代节点。2012年8月,经宜丰县委县政府批准,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宜丰县正式成立了熊雄研究会,开启了对熊雄研究和故居保护的相关工作,并与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机构和聂荣臻女儿聂力等建立联系,加大了对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力度,并建立了熊雄研究会的微信公众号,编著了《传承》内部专刊,定期发行。另外,2015年,熊雄研究会协助宜丰县政协,出版了《从宜丰走出的革命家——熊雄》一书。2018年,经过数十年磨一剑,宜丰县党史地方史专家辛增明25万字的《熊雄在黄埔》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19年,30万字的《熊雄传》也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2018年,宜丰县政府还专门召开了纪念熊雄座谈会。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宜春学院等机构和高校也将熊雄故居列为实践教学基地。2021年,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学习熊雄、缅怀先烈、瞻仰熊雄故居已经成为宜春党史学习教育的广泛共识和重要名片。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络绎不绝地前往熊雄故居参观学习。

这些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是,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对于熊雄的研究和宣传力度还是非常单薄和滞后的,影响力也还不大。以在学术研究界比较权威、比较常用的中国知网上检索为例,截至2021年6月11日,笔者输入“熊雄”关键词,无论“文献”类别还是“期刊”类别,都只搜索到1篇文章,即南昌航空大学廖声丰教授等3人合著的《熊雄与黄埔军校》,刊登在《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上。笔者再次以“萧楚女”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类别检索到文章120篇,在“期刊”类别检索到文章85篇,研究内容涉及团建实践、文艺社会学思想、教育实践、早期青年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主题。再以“恽代英”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类别检索到文章1055篇,在“期刊”类别检索到文章748篇,内容涉及职业教育观、实践育人观、传统文化观、政党观等主题。要知道,萧楚女、恽代英,都是熊雄在黄埔军校时的同事和下级,而且萧楚女、恽代英也分别在1927年、1931年就英勇就义。另外,以熊雄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召开次数也是空白。这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极其薄弱的研究现状,显然与熊雄作为我们党早期重要革命家、党的重要活动家所享有的崇高党史国史地位是非常不匹配的。笔者认为,加强和深化熊雄研究,需要我们江西省、宜春市和宜丰县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比如加快推进熊雄纪念馆的建设,擦亮“熊雄”这块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知名品牌。需要江西,特别是宜春和宜丰籍的专家、学者率先行动,建言献策,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久久为功,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熊雄同志诞辰130周年等契机,利用出版著作、在权威期刊发表文章、举办全国性公开学术会议,大力推出和搜集关于熊雄的研究成果,努力扩大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这才是对熊雄烈士及其精神的真正纪念和传承。也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基金项目]2020年宜春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纲要》课教学改革寻根红色资源研究”(编号:YCUJG-2020-38)。

(作者系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责任编辑 / 陈 洪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百年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4 月党史上的今天
党史上的今天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