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曲壁画的造型艺术研究

2021-01-08 05:21遆素丽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壁画浙江

喻 厅 遆素丽

1.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2.温州商学院

中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中国文化发展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其中浙南地区的文化非常吸引人,越来越多的人赴浙南旅游,进一步扩大了浙南民间文化的影响力,其中浙南的民间壁画因为其代表浙南历史发展进程,而且地域戏曲特色浓重,所以对于发展浙南的旅游业、促进浙南在新时代下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浙南民间戏曲壁画比较具有代表性,且造型思维、观念、特征等方面独具魅力,对它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浙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哲学道理,所以本文针对浙南地区的民间壁画造型艺术进行探讨研究。

一、浙江民间戏曲壁画的造型思维方式

“造型”一词始于17世纪的欧洲,源于德语,中国20世纪后才广泛使用它。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尽管造型艺术的各门类有其个性特征,但却有一共性,即加莱辛所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在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思维倾向各不相同。浙江民间戏曲壁画在透视、构图、色彩等因素方面充满理性的分析。其一,民间艺术家以能动的感知对象来创作画面,他们总是按自我心灵的需要和大众的审美,依据故事情节和内心意愿来描绘画面,如《三国演义》《蔡状元建造洛阳桥》;其二,功利性意向是壁画内容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命特征,如《百子图》《耄耋图》等。壁画内容无论是直露的表达,还是隐喻的寓意,都坦诚反映出民间大众对生命的真挚向往和渴求;其三,在壁画中可以看出老百姓所说的“五行俱全”,如《白蛇传》在构图上讲求动静结合、完整圆满、虚实相守等。例如,壁画中表现一座山,会把山上、山下、山前、山后的动植物和人物都放在一个平面上;在描绘一个房子时,会透过屋瓦、门窗看到屋内人物活动。可以说,壁画能把天上、地下、人间的景象通通表现在同一画面之上,这种打破时间、空间的造型方法,除了浙江民间戏曲壁画之外其他民间艺术中也同样存在,民间艺人受民俗的影响,忌讳残缺不全,其每一幅壁画基本完整地描绘一个故事情节,如“风筝误”“观世音游大香山记”等,或成双成对,如“双鸡图”“对鸟图”等。

二、浙江民间戏曲壁画的造型观念

浙江民间戏曲壁画的造型观念和方法是历史传统、文化观念、审美理想的具体体现。民间艺术家并没采用西方传统的焦点透视,而是采用文人画“移步换景”式的散点透视。描绘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民间壁画也具有超时空的造型观。民间艺术家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凭借主观经验的推断展示出来,使空间建设突破表象表层,深入其内部,直接反映故事的情节发展与高潮,这种多视角形态的刻画、多时空形象的融合,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表现出丰富的联想。在壁画《白蛇传》中,表现了白蛇同许仙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民间艺术家把不同地点、不同人物形象、不同空间,如“游湖”“结亲”“劝酒”“盗取灵芝”“水漫金山”“合钵”“仕林祭塔”等,安排在一个画面中,布局有条不紊,疏密得当,衔接自然流畅。

三、浙江民间戏曲壁画的造型特征

造型是浙江民间戏曲壁画有别于其他壁画的首要因素。

(一)实用性特征

浙江民间戏曲壁画中的《门神》等都具有宗教活动等实用功能,实用始终占据首位,美是从属于实用的。门神,即守卫门户之神,以御鬼魅,除凶辟邪。以前的门神多以武将三余琼、敬德“武门神”为主。后来发展出了“文门神”,寓意为财神进宝、封官晋爵、天官赐福等。壁画描绘的初衷是解决宗祠、阴宫中不表演南戏时,人们在里面也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戏曲表演、情节故事的发展过程,既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也达到了娱神乐人的功效。

(二)完美性特征

因为中国的审美源于古人的味觉,《说文解字》曰:“美,甘也。从羊,从大。”《庄子·外篇·天地》曰:“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中国自古以来宇宙观和人生观没有分别。“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其表现在壁画中时,就是对完美的追求。完美体现在视觉形式中,表现为多样性的统一,所反映的是客观宇宙的完美性。其完美性主要在建筑顶部彩绘中得以充分展现。

(三)象征性特征

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象征性思维方式的表达。其象征意义无所不在,表现生动活泼。中国人在情感表达方式上重含蓄,以含蓄为美。不同事物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某些感觉会有某种共通性。具有象征意义的造型可分为喻义、谐音等。喻义,如壁画中的双飞燕,象征夫妻恩爱;其中有一幅绘有两只白头鸟,白头鸟又名“白头翁”,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以双双对对出现,象征“白头偕老”。而一双“白头翁”栖息在牡丹桂枝上,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多生贵子”。还有一幅壁画是一只锦鸡立于大石之上,象征“室上大吉”;另一幅为一只红冠雄鸡,边上绘有鸡冠花,象征“官上加官,步步高升”。谐音,即利用文字的谐音来表现吉祥文化观念,用一组画面表达出吉祥象征意义是民间美术普遍的表达手法。谐音的关键是鲜明地把谐之音落在吉祥本意之上,如壁画中的“鸡”,常取谐音“吉”。《韩诗外传》卷二:“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谓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由此引出“鸡有五德”。

(四)概括性特征

从浙江民间戏曲壁画可以看出,画家是根据自己的心意和目的进行改造或修饰,在形象塑造上,较多是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以概括方式表现人物质朴的本质风貌,最突出的概括手法是大胆取舍。夸张的运用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审美习惯,从生活中提取,经过改造与修饰而产生“有意味的形式”。流传于民间的画诀中云:“文人一根钉,武将一张弓”“画将无脖项,画女应削肩”。从壁画中可以观之,艺人不惜将人体比例缩减为四个头高,体态横向夸张充满整个画面,形成一种身架四称、方厚如山的力度。其中《百美图》中的许多女性被描绘得格外清秀,双肩与头部几乎同宽,细腰削肩,尽显婀娜身姿。浙江民间戏曲壁画中在处理大场景时,常常以简略的刻画表现出多种物象。“中国民间模糊的数字观念,带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以三示多,以九为无限,戏剧中四个兵卒就是千军万马。壁画中几个武人代表着千军万马,如《三国演义》中就是三四个天兵天将代表许多个天兵天将等。这种‘以少胜多’的方法在浙南壁画中一脉相承,画一弯月亮或一盏油灯,就是黑夜,略去渲染昏暗笔墨;几组细线排列的草茬,就是一片草地。衣纹、毛发、树林、山脉等情况的处理,也是删繁就简。”

总之,浙江民间戏曲壁画的造型有着独特的思想观念与审美理想。我国浙南地区自古就是文人辈出的地方,浙南的民间文化也是非常传统化的,并具有中国古代特色,所以近年来浙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得非常好。当然,浙南民间艺术中独具代表性的浙江戏曲壁画不容忽视,因为其内容都是我国中国古代经典戏曲与文学名著等,包含了前人的智慧和艺术,对于中国古代地域文化是一个典型的、形象化的反映,而且折射出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和哲学反思,对当代人的生活、工作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壁画浙江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壁画上的数学
民间艺术篇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