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蒙古族与彝族银饰纹案的异同

2021-01-08 05:21甄秀洋西南民族大学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银饰蒙古族彝族

甄秀洋 西南民族大学

一、银饰的起源与发展

银饰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经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历代的发展,到唐代银器制作进入兴盛时期。银饰对服装等的装饰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种保存久远的文化符号发展至今,不仅起到美学方面的装饰作用,更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随着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银饰也日益精美,直至今日仍作为重要的流行元素存在。

(一)蒙古族银饰的起源与发展

蒙古族银饰在元朝之前就已成熟,在蒙古汗国时期比较发达,在蒙古族建立统一的王朝元朝后,银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和银的产量有很大的关系。元朝统治时期,银矿大量开采,银产量大增,作为货币流通日益兴盛,强盛的蒙古帝国网罗了世界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限度地发展银饰工艺设计等。更重要的是,尚银的蒙古族一直坚持着本民族对银所代表的信仰,使得银被大量应用,银饰也从此快速发展,此后一直延续。

(二)彝族银饰的起源与发展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云、贵、川三省。银饰一直作为重要的器物伴随着彝族的发展。据凉山州《雷波县志》记载:“贵妇首戴网罩,金银器满头,耳轮悬珊瑚玛瑙珠粒,累累然,以多为贵。”可见彝族以银为贵。彝族银饰随着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不断演变出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像彝族民谣中诉说的一样,在远古时代凉山彝族就有崇尚白银的习俗,银饰不单单是彝族生活的点缀,更是融入彝族血脉的一缕灵魂,随着这个民族生生不息。

二、银饰纹案的特点

由于蒙古族与彝族分别繁衍于草原和大山,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差异,使两个民族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文化,应运而生的银饰也别具本民族的特色。

(一)蒙古族银饰纹案的特点

1.图案特点

蒙古族崇尚自然、个性豪迈,因此蒙古族银器錾刻的特色花纹图案也处处体现着他们的性格与追求。蒙古族银器錾刻的花纹图案分为两类,主要和游牧文化有关:第一类为自然图案。这一类图案均取自自然,包括花草、树木、动物等自然纹样,主要是牛、羊、马、骆驼、云、火等。第二类为吉祥图案。这一类图案与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关,福纹、禄纹、寿纹、云纹、八结纹、犄纹、方胜纹、龙凤呈祥纹、佛手纹、宝相花纹等,并且在民族宗教文化里有特定代表意义的图案应用广泛。

2.搭配颜色特点

银饰纹案的颜色离不开蒙古族崇尚的自然,主要有白、青、红。白色来自白云和奶制品,代表了新的开始与纯洁;青色来自广袤草原,辽阔的草原象征着忠诚、坚贞、永恒等;红色来自太阳,火红预示着高贵,更是蒙古族人民心中信仰所在。其中配以珊瑚珠、绿松石、蜜蜡等色彩鲜明的装饰,更能彰显蒙古族大胆奔放的特点。

3.美学特点

整体来看,绝大部分蒙古族银饰都是对称的,纹案繁复增强了整体的力量感,加上银饰本身铸造较厚重,表达了蒙古族豪放特点的同时也呈现了雍容华贵之美。观察纹案不难看出,纹案本身是不对称的,多采用二方连续,简单的花草图案组合后重复叠加,但在应用时却是疏密有致,不至于给欣赏者带来审美疲劳。在纹路构图方面,蒙古族银饰多喜欢以圆环为单位改变图案的内容,中央多为吉祥图案等,多用粗线条来强调重点图案以突出其属性,而在外周的单位则多是自然图案的组合与重复,多以精细的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构成,补充整体银饰的美感。

(二)彝族银饰纹案的特点

1.图案特点

彝族地处西南山区,顺山而生,沿河而育,有着温婉的民族特征。银饰纹案的图案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与自然现象,由于自然气候的特殊性,西南地区动植物种类丰富,因而彝族银饰纹案的图案也丰富多样,例如鹰、虫、孔雀、花草及其种子、山脉、水波等。丰富的图案来源极大地充实了彝族银饰的设计,使银饰在搭配上变化无穷,有着更多细节上的美感。

2.搭配颜色特点

银饰在搭配上主要采用了红、黄、黑三大颜色,以及青和白两种。红色代表热情,多用于婚礼、集会等热闹场合;黄色代表高贵,主要用于一些正式场合和比较富有的家族;黑色代表正义勇敢,多被日常使用。彝族银饰本身很少用其他颜色来装饰,主要是通过银饰纹案和整体设计来体现银饰最纯净、朴素的美。

3.美学特点

彝族银饰给人的特点就是繁多而不沉重。彝族银饰整体的纹案是对称均衡的,给人一种整齐的美感,细致地去观察具体的纹案也都是对应对称的,增强了平衡的美感。彝族银饰纹案多采用菱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再将具体的图案应用于其中,搭配时大量地重复,但中央的纹案大多采用复杂的动植物,例如孔雀,周围点缀以大量几何图形的重复,不仅有对比调和之美,还有着节奏和韵律之美。交错的纹案重复出现但却又对称均衡、错落有致,虽然采用大量的重复,但看起来却并不反感,反而有一种身在山水间欣赏树影交错、山路蜿蜒、流水辉映的自然的美感,充分体现了彝族崇尚自然的民族特征。

三、蒙古族与彝族银饰纹案的异同

银饰纹案的产生依托于民族文化,不同的自然环境又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蒙古族与彝族在自然环境上差距很大,文化上更是迥异,从而衍生出的银饰纹案有很多差异,少有本质相同的共性。

(一)蒙古族与彝族银饰纹案的共性

1.图案来源的共性

蒙古族和彝族银饰纹案历史久远,大多产生于崇尚自然的时代,因而图案大多来自当时该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从静物到动物,从具体到抽象,但都在自然中有迹可循。

2.寓意的共性

在科学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美好的期盼寄托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在蒙古族与彝族发达的银饰行业里,这种寓意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不同的纹案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其中还夹杂着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宗教特征,但大多都是美好的,因此银饰的作用也不止于装饰或是具有货币价值,更传达了民族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流传。

(二)蒙古族与彝族银饰纹案的差异

1.图案差异

蒙古族银饰纹案中的图案大多采用动物中大型凶猛的类型,例如狼、狮等,且会将其放于饰品中央的醒目位置,多用其他亮丽石头点饰周围,突出蒙古族大气粗犷的特质;而彝族银饰纹案大多采用孔雀、鱼、虫这样较为小型的温顺的类型,且多为纯银饰,用图案组合的重复来营造美感,体现彝族温婉的特质。

2.寓意差异

蒙古族银饰纹案大多采用抽象的纹案,例如八宝纹、迦陵频伽纹等,主要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追求;而彝族多用具象的图腾纹案来代表不同的文化信仰。蒙古族银饰纹案中具有特色的犄角等纹案代表着蒙古族特有的畜牧业,犄角纹案的出现象征着蒙古族人民对畜牧业发展顺利的美好愿望;而彝族银饰纹案中特色的植物等纹案则代表了彝族的农耕文明。

3.美学差异

从对称的角度来说,蒙古族银饰纹案大多只是整体对称,更多使用的是适合纹样与二方连续,在局部纹样中并不对称,而是错中有秩序、疏密有致,银饰作用的偏重点突出;彝族银饰在整体和局部纹样中都追求对称,在对称轴两侧的左右纹案都一一对应,繁而不乱,营造出一种对称均衡美,装饰特点明确。在点线面的角度,蒙古族银饰纹案大多都采用几何曲线与自由曲线的粗线条,给人醒目夸张的感受,但几何曲线和自由曲线的应用又将纹案的抽象简约体现出来,从而反映了蒙古族银饰粗犷而不失精美的特点;彝族银饰纹案大多在中央采用自由曲线来刻画具有典型寓意的图案,而周围的装饰和点缀多采用规则的几何图形大量地重复组合,营造出对比调和的美感。

民族银饰文化流传已久,银饰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器物,银饰的特征也不仅仅是易用性、求适性、致美性和创新性,作为民族特色的传承,银饰更重要的作用是充当民族文化的独特载体,纹案、形制等所包含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精华,需要随着民族发展永久地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银饰蒙古族彝族
彝族海菜腔
高浮雕银饰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银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