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代龙形玉器的艺术形象
——以徐州博物馆为例

2021-01-08 05:2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玉佩玉龙小龙

张 愐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一、汉代玉器与龙

(一)汉代玉器

从远古时期开始,劳动人们开始给玉石这种没有生命力的石头赋予更多的意义。从一开始的宗教意义到如今的君子比德于玉,可见玉石在中华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将这种温润的石头加以设计和雕刻,形成各种各样的玉器。可以说,玉器和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最初的宗教用途到后面的政治、道德意义等,玉器在工艺美术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审美性、权威性和价值性等特点。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汉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根基,导致了华夏文明的形成。汉代玉器得到发展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点。首先,汉代的国力强盛,交通相比之前更加便利,因此很多优质的玉石原料从西域进入中原。这也就导致了在许多并不产玉石的地方发现了许多玉器。其次,到了汉代,随着思想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儒家等学说的影响,玉器的用途发生了改变,开始变得贴近生活。至于工艺技巧方面,汉八刀的出现说明玉器技艺达到了另一个巅峰。有数据显示,汉代制作精良的玉器只品种就有7300种,可见玉器发展在汉代高度繁荣。

汉代玉器的种类非常多,通常分为四种:礼仪用玉、装饰用玉、辟邪用玉和丧葬用玉。在中国的礼仪制度中,礼仪用玉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礼仪用玉中较为重要的是玉璧,因为玉璧的用途是礼天。到了汉代,玉璧的用途也逐渐变得广泛,如朝贺用璧、皇帝纳聘皇后用璧、徵聘人才用璧、馈赠用璧等。[1]除此之外,还有丧葬用玉。这和汉代的丧葬思想有关,因为汉代实行厚葬,在墓葬中放玉器是一种象征。汉代的这些丧葬用玉也体现了汉代玉器的风格和水平,这些玉器包括玉衣、玉琀等。汉代的装饰玉器种类也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是成套玉具剑,其中包括成组的剑首、瑰等玉饰。辟邪用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而且这些辟邪玉器的形象都非常独特。

(二)汉代玉器与龙的形象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华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一旦这个符号和玉结合,龙形玉器便包含了更多的内涵。龙的形象首先在红山文化中出现,而且是呈现在玉中。汉代的时候,龙的基本形象才基本形成。汉代学者王充这样描述龙的形象:龙有鹿的角、兔的眼睛、骆驼的头、鲤鱼的鳞片、老鹰的爪,张口如虎,这些构成了后世龙的基本形象。这个时候,龙已经成了一种王权的象征。

在两汉时期,龙的形象逐渐图案和写意化,人们对龙的形象进一步丰富,龙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有“应龙”“蛟龙”“虺龙”“烛龙”等,这些龙的形象具有共同的风格。两汉时期的玉器题材玄神夸张,做工工整、规矩、生辣老练,以清逸脱俗、自由浪漫的手法,融合着雄浑豪放、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将汉代兽状龙纹的霸气表现得淋漓尽致。[2]

二、徐州地区汉代玉器概况

徐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属于平原地区,有着较为良好的交通条件。徐州又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在汉代时都有设置诸侯国。而这些诸侯王死后埋葬在徐州附近的山上。在他们的墓葬中有大批的汉代玉器被发掘,从这些玉器的设计、制作和工艺材质等方面都能看出中国当时的制玉水平,并且礼仪用玉、装饰用玉、生活用玉、丧葬用玉等种类齐全。[3]

徐州地区并不是玉石产地,但是由于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在徐州地区发现玉器并不稀奇。徐州地区发现的玉器都非常精美,也非常丰富,可以说徐州地区的玉器是汉代玉器的代表,而这些玉器也展现了两汉文化的内涵。

在徐州出土的玉器有如下几个特征,首先,玉器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徐州出土的玉器中有很多具有汉代代表性的玉器种类。其次,徐州出土的玉器的质量非常优良,是来自新疆地区的玉石,玉器的质感非常细腻,色泽温润。最后,徐州玉器的雕刻技艺精湛,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汉代玉器的雕刻手法不断增多,既有“汉八刀”,也有圆雕、透雕,特别是钻孔、抛光的技术,精湛至极。[4]

三、徐州博物馆中的龙形玉器的艺术形象

(一)S形玉龙

藏于徐州博物馆的S形玉龙是西汉时期的,1995年出土于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由于精美的雕刻和奇特的形象,被认作是该博物馆的标志,也是徐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14.1厘米、宽7.6厘米、厚0.8厘米。这块玉龙的主要原料是新疆和田白玉,整体呈现出温润的玻璃光泽。整个龙的形状呈现出S形,这也是它得名的由来。这块玉龙采用引线雕刻手法,在一块玉上剔除多余的部分,呈现出S形,并以此为基础在这块玉上进行进一步雕刻。这块玉使用的雕刻技法简单,整体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感觉,玉器的整体线条非常圆润流畅,使得龙的整体形象非常优雅柔美。装饰纹样是谷纹,具有装饰意味,整体非常和谐。总体而言,整个龙的形象非常大气优雅,但是同时也可以发现优雅中蕴含的力量。

其中较为出彩的是龙首。龙首在整体中只占据了三分之一,但是龙首的刻画非常细致。眼睛是用剔地线雕刻的,显得炯炯有神,卷云纹等纹样让龙首更具有装饰性。龙嘴、龙须和龙角等部分运用的是透雕技法,表现了龙的威严。工匠对龙翼的刻画也非常特别,龙翼一般来说都是位于龙的两侧,但是这一件玉龙作品却非常不同。将龙翼倾斜放置,一翼和龙尾相接,另一个龙翼和下面的龙爪相交。两个龙翼贯穿了整个龙颈。这也说明了龙是变幻莫测、变幻无常的,给观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件玉龙作品是一块玉佩,但是并不需要再额外进行穿孔,因为设计者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在刻龙角的时候,让龙角和龙体产生交合,从而产生空隙,解决穿孔问题,而且还不用破坏玉龙的整体形象。

徐州是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的地区,在这件玉龙佩上可以发现楚文化的影响。相比于战国时期,这件玉龙要更加写实,可以看出这件玉龙作品有着楚文化的浪漫,同时也有汉文化的神韵。整个形象温润柔美,却又蕴含着力量。而且整个龙的动态是平衡的,打破了之前的对称格局,整件作品显得更加活泼灵动,充满了韵律之美。

(二)蟠龙玉佩

蟠龙玉佩是1986年在徐州北洞山汉墓中发现的,高5厘米,宽3.9厘米,厚2厘米。与前面的S形玉龙佩对比,这件蟠龙玉佩的结构更加复杂。通过透雕、圆雕和浅浮雕等手法创造出九条形态各异的龙。虽然龙的数目很多,但是工匠将每条龙的形态都刻画得非常细致。看起来这块玉佩显得非常杂乱,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每条龙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主体的巨龙是用透雕技法雕刻而成,根据这条龙的位置再安排其他龙的形象和位置。整个玉雕看上去错综复杂,我们可以把整个玉雕分成A面和B面两个部分来看。从A面的龙头向下延伸,可以发现一条巨龙似乎正在山石上漫步。而从B面看,这条巨龙又好像在穿越山洞。如果多加注意的话,还会发现这附近有一些憨态可掬的小龙。从A面看的话,在巨龙的山体上还有一只刚露出龙角的小龙,龙爪和龙尾像卷云,伏于山石上。从B面看,也有一只小龙。在B面的山洞的左半边半圆附近也有龙。这些小龙和主体的巨龙搭配得相得益彰,显得非常和谐,没有杂乱之感。

可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想象力的作品,龙的设计十分巧妙,而且也充分利用了玉石的特点,展现了一个幻想中的龙的世界。且这件玉佩的设计并不单调,有山洞和山石作为背景,山洞和山石上还有一些小龙,对这些小龙的刻画也非常生动。这件玉佩在非常有限的空间中刻画了形态各异的龙,整个设计非常合理,是一件极为奇特的异形玉佩,其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完美的地步,可以说是国内汉代玉雕作品中绝无仅有的艺术极品,乃天工之器。[5]

四、结语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而且受到楚国浪漫主义文化的影响,其汉代玉器显得非常独特,特别是徐州博物馆中的两件精品。虽然有的玉佩还可以看到战国时期的影响,但是已经有了汉代艺术的那种神韵和特色。也许这正是一种独特之处,有楚文化的浪漫和汉文化的简约厚重,这样便形成了独特的龙形玉器。

猜你喜欢
玉佩玉龙小龙
玉龙云峦
小小小小龙
陈述古墨钟破奇案
先秦时期组玉佩的设计理念探究
冰盒电池
绕骨生花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风中的祈祷词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
玉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