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新冠肺炎疫情下就诊患者疾病种类

2021-01-11 06:24邱玉坤付英英刘国才马民权唐玉彬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营区口腔疾病疟疾

邱玉坤,付英英,刘国才,马民权,唐玉彬

维和医疗分队是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和部队卫勤保障的骨干力量,主要负责为维和任务区内的维和军人及联合国雇员提供医疗服务,对其进行伤病防治及健康指导。中国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是我国向非洲地区派遣的众多医疗分队的其中一支,承担该战区内维和军人及联合国雇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医疗分队人员及医疗物资的筹组均是在部队轮换时一次性完成,期间基本不再补充。如果军医构成不合理或医疗物资种类缺乏,则保障工作可能会困难重重,难以开展;如果医疗物资数量准备较多,则会造成极大浪费;如果数量准备不足,则不能满足整个任务期的保障。虽然已有刚果(金)维和二级医院就诊患者的疾病谱、特点及经验报道[1],但由于 2020 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暴发,刚果(金)任务区内疾病谱有所变化。笔者分析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二级医院就诊患者的病情特点,以期对后续医疗分队人员抽组、药品及物资准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 年任务期 (2019-09-22—2020-09-29) 内二级医院就诊及一级医院转诊的患者,主要是来自中国、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埃及、乌拉圭等国家的维和军人以及当地的联合国雇员。

1.2 研究方法统计任务期内 (2019-09-22—2020-09-29)每日向联合国上报的患者就诊情况报表,包括门诊、住院及后送患者,归纳总结患者性别、年龄、国籍、病种及处置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于二级医院不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新冠肺炎患者只能按疑似统计。统计就诊者类别按骨科疾病、口腔疾病、呼吸系统(含可疑新冠肺炎患者)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普通外科(含腹痛待查及痔疮)疾病、耳鼻喉科疾病、眼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皮肤病、疟疾,要求查体及其他类计数,其他类因病例较少而未再进行分类,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心悸、痛风及妇科疾病等。复诊患者不计入,若有新疾病者则正常计入。若1 个患者同时患有2 种或更多种疾病,则分别计入。采用Excel 2016 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二级医院就诊患者疾病谱任务期内共统计就诊者959 例,除去复诊150 例,实际有效809 例,其中男 772 例(95.4%),女 37 例(4.6%),平均年龄(35.56±7.24)岁。所有就诊者中骨科疾病人数最多,为 173 例,占 21.38%; 其次是口腔疾病 157 例,占19.41%;呼吸系统疾病 80 例,占 9.89%;皮肤病 58例,占 7.17%;消化系统疾病 44 例,占 5.44%;普通外科疾病 40 例,占 4.94%;耳鼻喉科疾病 31 例,占3.83%;泌尿系统疾病 25 例,占 3.09%;眼科疾病 22例,占 2.72%;疟疾 17 例,占 2.10%;要求查体 98例,占 12.11%;其他 64 例,占 7.91%。

2.2 各类疾病每月发病情况由于任务期跨越两个9 月,笔者将其合并。前半年发病人数在1 月份达到高峰,为122 例,12 月份发病人数基本与1 月份持平,为121 例,骨科及口腔疾病发病高峰也基本在这两个月,可能与各国维和部队轮换大部分在11~12 月,维和人员初到任务区,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且训练强度大易导致训练损伤有关。其余病种病例数相对较少,各月份间无明显变化。由于刚果(金)新冠肺炎疫情大约在3 月份出现,之后各维和部队要求尽量减少外出,轻症患者基本都在一级医院治疗,治疗效果差或超出一级医院诊疗范围的才申请转诊二级医院,所以3 月份以后就诊人数明显减少,各月就诊人数均不足50 例。

2.3 住院、手术及后送情况任务期内共收治患者70 例,占所有就诊者的8.65%,其中男67 例,女3例。疟疾及急性阑尾炎是住院患者最多的病种(均为10 例),占所有住院患者的14.29%。其次是骨科疾病9 例(12.86%),包括四肢骨折5 例、上臂子弹穿透伤1 例、髋关节脱位1 例、腰椎间盘突出1 例、肘管综合征1 例。发热待查(包括可疑新冠肺炎患者)7 例,胸痛待查及心肌梗死共5 例,急性胃肠炎4 例,泌尿系结石4 例。手术16 例,其中局麻下清创缝合术 6 例,阑尾切除术 5 例,骨科手术 5 例(2 例枪伤,2 例内固定术,1 例神经减压术)。后送 22 例,占所有住院患者的31.43%,其中发热待查(高度可疑新冠肺炎)7 例,胆囊结石4 例,泌尿系结石3 例,重症疟疾及急性心肌梗死均2 例,髋关节脱位、怀疑新冠肺炎的急性阑尾炎、肺门占位及流产均1例。

2.4 查体情况任务期内要求查体者共98 例,占所有就诊者的12.11%,仅次于骨科及口腔疾病患者,主要的查体项目包括疟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分析、胸片及心电图等常规项目。查体者较多可能是因为国外维和人员比较关注自己的健康情况;再者,非洲环境恶劣,传染病肆虐,尤其是疟疾,维和人员稍有不适,就会来二级医院检查。

3 讨 论

笔者所在维和医疗分队共配置了11 名军医及1 名卫生员,专业涉及骨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妇产科及传染病科等。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骨科患者最多,病种也较分散,最常见的有训练损伤、疼痛、骨折及腰椎间盘突出等,枪弹伤较少;口腔疾病次之,主要病种有龋齿、牙龈炎、牙髓炎及残根等;呼吸系统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任务期后半段则以可疑的新冠肺炎居多。皮肤病主要有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毛囊炎及手足癣等,消化系统疾病以急性胃肠炎及消化不良为主,普通外科则以急性阑尾炎、胆囊炎、胆囊结石及痔疮为主。耳鼻喉科疾病主要有过敏性鼻炎、中耳炎及耳鸣等,眼科则以结膜炎为主。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有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及尿路感染等,疟疾则以恶性疟、间日疟及两者混合疟为主。骨科及口腔科患者最多,而且口腔疾病处置复杂,治疗时间长[2]。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建议人员抽组时可以增配1 名骨科及口腔科医师。由于近年来刚果(金)相比非洲其他几个任务区,政局相对稳定,恐怖袭击极少,同时任务区内的维和女军人较少,导致神经外科及妇产科患者较少,建议不再抽组上述专业的医师,由其他专业医师抽组集训时到神经外科及妇产科轮转学习即可。二级医院配置有耳鼻喉科诊室,而新冠肺炎疫情下耳鼻喉科及眼科患者较少,建议眼科也由耳鼻喉科医师负责。

调查显示,骨科及口腔科患者最多,而口腔科以器械治疗为主,药品为辅;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下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较多,因此药品准备时应以骨科及呼吸系统用药为主,如膏药、止疼药、抗生素类、化痰止咳药等;其他药品也应以各病种的常见病有针对性的准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二级医院防疫任务重,建议多带防疫消杀物品,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眼罩及消毒液等。骨科疾病以训练伤为主,这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各营区要求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训练增多,而广大官兵又希望通过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盲目增多增大训练强度,常常导致训练伤及意外损伤的发生[4]。口腔疾病患者以外国维和人员为主,主要原因可能是他们不太注意口腔卫生以及吸烟较多。因此,建议对任务区进行健康宣教,合理安排适应性训练,增加广大官兵对训练伤及口腔疾病的认识,只要科学施训,劳逸结合,避免盲目,注重口腔卫生,训练伤及口腔疾病会明显减少。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联合国针对新冠病毒防护每周组织印度三级医院的医师进行网络授课。联合国要求各营区均要参加,但由于各营区场地及设施所限,只能1~2 人参加(一般都是军医),然后军医再传达到整个营区。由于印度医师英语发音不标准,加之各国军医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维和官兵防护知识仍较缺乏。另外,有些营区没有专门的防疫医师,营区消杀达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建议军医向每一个就诊患者及陪员讲授防护知识并要求他们告诉战友们,同时向联合国申请给各营区配发更多的防疫物资。另外,可以派二级医院防疫医师到其他营区指导消杀,提高消杀效果。如果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建议各国维和部队轮换前注射新冠疫苗,这样也可减少新冠病毒感染。

疟疾是非洲最主要的传染病[5],也是二级医院就诊患者中最常见的传染病[1,6]。虽然我国已执行维和任务多年,对疟疾的防控已相当成熟[7,8],但我国每批队员中仍有疟疾感染者出现。非洲湿热多雨,利于蚊虫滋生,且蚊虫带疟原虫比率较高,一旦被疟蚊叮咬就有感染的可能。因此,在人员抽组集训时就要加强疟疾的宣教,提高队员的认识,避免产生“得了疟疾也没事,反正能治”的想法。由于工作需要,炊事班战士经常接触水源,属于高危人群,应当重点宣教。清除营区内积水,定期进行消杀,避免蚊虫滋生。站岗值哨时尽量避免皮肤裸露,适当涂抹长效驱蚊霜及点蚊香可以有效驱蚊。

总之,二级医院就诊患者病种涉及多,尤以骨科及口腔疾病为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呼吸系统疾病比重增加。抽组维和军医、药品及物资准备时,建议以任务区二级医院疾病谱为指导,适当增加防疫物资,有的放矢,避免物资浪费的同时还能高效完成医疗保障任务。

猜你喜欢
营区口腔疾病疟疾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输入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