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中经济内循环的形成与本质研究

2021-01-12 14:13贾微晓
河南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贾微晓

(上海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如果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侧重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每个环节的协调角度来看,或者是从西方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框架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经济活动无论是外循环还是内循环都是一个全方位的循环过程,只是这个循环过程是在本国内还是在本国外。而经济内循环顾名思义,就是要求:一是让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经济活动在本国国内进行;二是这些经济活动要在国内自发产生供给-需求、成本-收益协调的机制。所以经济内循环概念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环节自发产生供给-需求、成本-收益协调的机制,并创造出价值财富的行为。

早在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5月23日政协联组会上,中央就已提出“经济内循环”的思路,而在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刘鹤副总理作了书面发言:“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1]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开放和合作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就一直遵循这样的理念,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发展和壮大,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经济角色。为什么中央政治局在这个时候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呢?内循环经济是不是闭关锁国?内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本质是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将从中美贸易战出发,分析美国污蔑中国贸易顺差的荒唐行为,进而分析经济内循环的概念和本质,最后本文提出实施经济内循环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为理论界研究经济内循环提供微薄的理论参考。

一、新发展格局的背景兼论中美贸易顺差的误区

2020年“黑天鹅”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事件的集中爆发让全球经济发展陷入低谷。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首先开始向中国发难,让中美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化,无论是外贸方面,还是金融方面,甚至是科技和地缘政治都摩擦不断,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关系看起来形势不是特别明朗。中美双方互利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条件下的世界经济发展停滞,我们已经无法把控外循环经济,这个时候内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的提出是扭转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在分析新发展格局发展战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清楚美国所污蔑的中国贸易顺差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这里面有哪些明显的错误和理解误区。美国所污蔑的中国贸易顺差影响美国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四个误区:

(一)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不同

国际贸易分工原理和单纯一个封闭经济体的分工原理是一样的,在市场化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经济体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正是由于这样的比较优势才能让整个市场有合作的可能,也正是由于分工才促成了竞争,并最终让市场源源不断地创造出财富。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说道:“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凡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进劳动的生产力。”[2]这样的道理是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就说明白了的事情,不敢想象的是一个极力尊崇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竟然对此置若罔闻。从国际经济分工体系来看,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是顺差国,也有可能是逆差国,关键是看和哪些国家进行对比核算。例如中国对美国是顺差国,但是中国对其他国家却可能是逆差国。如果中国一直和某个特定的国家是逆差国,能不能说明中国就一直是吃亏的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中国有可能从其他国家的顺差弥补了这个缺口。所以单纯就一个顺差逆差来对某一个国家进行盘算是没有道理的。

(二)中美两国的贸易种类和管理方法不同

如果就中美两国单纯的经济合作来看,顺差逆差也是中美两国本身贸易种类和管理方法的不同所引起的。我们所说的顺差逆差只是一个含糊的概念,具体的分析要看什么产品的顺差逆差,为什么是这些产品的顺差逆差。从商品种类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的顺差是经常账户中的物质商品顺差,也就是中国制造商品卖到美国。但是如果从服务贸易和高科技产品或者是资本账户来看,中美贸易就是逆差,中国每年赴美国旅行、留学的资金数额不计其数。但是美国并不计算和着重说明服务贸易和高科技产品的贸易情况,直接说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顺差是何等居心叵测,更何况美国对贸易的管理要求是有强力的出口管制,尤其是高科技产品不予出口,相应地显得是顺差。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主义制度到处都碰到这样一种生产者的阻碍,这种生产者是自己劳动条件的占有者,靠自己的劳动使自己变富,而不是使资本家变富。”[3]从历史上来看,美国一般都是对新兴发展国家实行贸易顺差策略,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逆差的对象是日本,90年代后逆差的对象是中国,是美国自己想选择一些发展强劲国家进行割韭菜行为,收割劳动者生产出来的有价值的产品,但是又不能允许劳动者变得富有,这种美化自己和污蔑其他国家的行为是何等卑劣。

(三)美元的特殊地位和美国过度自由的金融创新造成的顺差

现在看起来美国是一个对谁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表面上来看美国像是个会花钱买东西不能赚钱卖东西的国家,以至于美国政府一直都觉得自己在吃亏,这其实完全是个假象。“资本家的供给和需求的差额越大,就是说,他所供给的商品价值越是超出他所需求的商品价值,资本家的资本增殖率就越大。他的目的,不在于使二者相抵,而是尽可能使它们不相抵,使他的供给超出他的需求。”[4]美国一直都在寻求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和其他国家合作,例如1950年前美国是世界的主要供给者,也是最大的贸易顺差国,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顺差,而且是超级顺差。美国那时候也是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这种超级顺差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再加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美元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硬通货,后期美国经济底子雄厚,开始搞金融,低利率、低储蓄、高消费的趋势开始出现,感觉好像美国有花不完的钱,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了后期美国的经济泡沫,最近一次的2008年金融危机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结局是美国自己过度“幸福”造成的,和其他国家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呢?而且美国政府本身对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好像根本不在乎,不断量化宽松货币以维持这样的高消费模式,更是加剧了这样的经济循环。“现有资本的周期贬值,这个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阻碍利润率下降并通过新资本的形成来加速资本价值的积累的手段,会扰乱资本流通过程和再生产过程借以进行的现有关系,从而引起生产过程的突然停滞和危机。”[5]341美国自己是个大富豪,拥有了印钱的权力,看不上制造业辛苦又漫长的赚钱方式,只喜欢高大上的高科技和金融服务产品,不断从资本方式上实现积累,从而造成自己国家生产的停滞和虚胖,这时候其他国家生产低端产品供美国消费,美国却反过来说其他国家赚了自己的钱,影响了自己的就业,这是没有道理的。

(四)储蓄率与中美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

从美元的特殊地位来看,美元让美国受益匪浅,但是美国同时又被美元地位给绑架了,因为美元是世界级的硬通货,不能强行贬值,以至于出口优势一直不明显,只能发展高科技和金融,高科技产品被管制不出口,怎么能不产生贸易逆差呢?当然中国大量买美国国债倒是一步高招,这也导致美国的利率被按死在低位了,美国自己被动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那么多的美元储备,不能购买美国的高科技产品进而选择美债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这难道不是一个拥有众多经济学家的美国应该提前想到的吗?这样看来,美元的特殊地位竟然也是制约美国的阿基里斯之踵了。而美国所一直污蔑的我国高储蓄率影响美国利率更是无稽之谈,从两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文化传统来看,中国家庭侧重于储蓄是因为中国的福利制度并不完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节俭和未雨绸缪从古至今都是美德,这和美国的高消费观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也让中国的利率一直处于高位,美元似乎迫不及待地就要拥向中国,这样的结果反向控制美国的利率一直处于低位,使得美国只能无奈地维持虚胖的境地。而这样的结果是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和制度造成的,并不是针对其他国家单独设立的阴谋,美国就高储蓄这点来说事是毫无道理的。

所以如果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美国污蔑我国的贸易顺差事件纯属有意为之,这点上我们务必要弄清楚。但是现实情况是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进行制裁了,不仅在关税上进行施压,同时在出口的货物种类上也设置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循环经济确实受到了影响,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内循环的经济战略是非常及时和明智的。

二、经济内循环的本质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6]。而从我国国内发展来看,国内的发展也在深刻变化的进程中,一方面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当代主要矛盾。所以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的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6]。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告诉我们,经济内循环战略的本质是结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共同决定的,而经济内循环的战略并不仅仅是被动应付,而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的主动策略。

(一)经济内循环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当下国际局势错综复杂,“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接连不断,以前我们所秉持的外循环经济模式遇到了一些阻碍,现在要及时调整策略,以国内内循环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都是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所以开放和合作是我国现在和今后都一直秉承的态度和方向。内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个有的放矢、适时而为的策略,这点就直接打消了众多学者所担心的闭关锁国说和回到计划经济说。关于经济外循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我们是深刻理解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加入WTO,从而抓住了全球产业链迁移的历史机遇,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参与到世界经济大循环当中去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如雷贯耳,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参与了经济外循环,我国的经济才有了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个无可辩驳。但是近日的世界和往日不同,近日的美国和往日不同,近日的中国更是和往日不同,现在世界的经济局势让我们的经济外循环无法把控,进而将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向国内。而中国经济内循环的成功经历也是一直都存在的。新中国在成立之后的70多年,是在没有对外扩张一寸土地,没有侵略任何一个国家的基础上完成的经济发展。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崛起,是建立在殖民和侵略基础上的。中国的崛起在世界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也给人类提供了大国发展的典范。中国的经济内循环是自主繁荣的奇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可以说是处在世界的边缘。从一个世界边缘的国家到目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中间的过程实实在在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中国人自己建立起了工业体系,“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中国的经济内循环是效率的奇迹。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欧洲两百年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的成果,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就已经完成,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快的速度也是世间少有的。而这些成就足以让我们对经济内循环充满自信。

(二)经济内循环的本质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求变化

现在提出的经济内循环与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内循环大不相同,中国前期的经济内循环通过体制改革促进了效率的提升,同时加上外循环的大规模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可以说中国前期的经济内循环以效率提高为主。但是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我们不能仅仅靠效率的提升还要靠自己的技术,加上我们超大的经济体量与市场规模来实现经济增长。现在的经济内循环是主动实现国内经济再次发展,在国际局势不好的情况下主动求变。当前的经济内循环不仅是物品流动,还包括信息、资金、劳动力流动,这就需要国内市场发生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可以说经济内循环的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是依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各个领域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从而将经济循环的主线留在本国。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看,国产产品替代战略和内需拉动战略是经济内循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从国产替代战略方面来看,中国的产业链种类齐全,但是部分产业链有短板,尤其是高科技短板,这就需要我国在产业产品上进行优化,大力创新和升级,以期提供适应当代人民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在内需拉动方面,以前我国的外循环是以出口贸易为主,内循环以投资拉动,尤其是基础建设拉动内需。而经济内循环需要的是消费拉动,这就需要激活国内市场,也就是内需拉动,但是拉动内需不仅需要产品上的发展,更需要人均收入更具体地说是有效需求的收入提高,这也会要求进行二次分配的改革以及福利制度的改革。内循环需要提高人均收入,这个人均收入并不是账面上的收入,而是真正的有效购买力的收入。在提高有效购买力的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从重投资转向重消费的模式。整个经济发展方向也会发生调整,例如将经济重心从房地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向面向消费的轻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倾斜。我国的福利制度和民生产业必须同时进行改革,解决老百姓就医、教育、养老等问题,让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从而能放心和快乐地消费。所以经济内循环的本质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求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体现在刺激内需消费这一个非常具体的环节上,而且要联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一起发展。

(三)经济内循环是一种新的内循环模式

目前学界很多人担心经济内循环会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者是供销社时代,这点上完全没必要担心,目前中央所倡导的经济内循环和以前的内循环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放眼全球,目前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就只有中国的情况最为理想,所以我们提出经济内循环的策略是非常有底气的。当下的中国无论是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的意识还是企业家能力和消费市场的深广度都已和旧时代完全不同了,所以当下的经济内循环是依托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起来的,这种内循环具体来说就是在5G互联技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下的新循环模式,旨在创造出新的消费模式和理念,提前规划和设计出一片蓝海,这种内循环的战略模式是走在世界前列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和以往计划经济、供销社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对外开放”让中国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那么现在的经济内循环战略无疑是最大限度的“对内开放”,可以让中国自我成长,由大变强,真正成为世界的科技大国、经济强国。不仅如此,从中国本身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以及各地方的不同比较优势来看,中国相当于数个国家的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有着最为庞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完全没有关税壁垒和政治障碍,所以中国完全有能力用经济内循环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从我国本身的改革任务来看,经济内循环也是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往我们忙着经济外循环任务无暇系统和全面地进行自身调整和改革,而现在正好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和时间把自己的问题系统全面地解决一下,经济内循环也是检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三去一补一降”的最好时机。所以经济内循环是一种新的内循环模式,这个战略的实施也直接决定了下一阶段我国是否能成为科技强国和经济大国的关键一步。

三、经济内循环的措施和建议

经济内循环的本质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求变化。这也就暗示了经济内循环的要求不仅是招架之功,更是要有还手之力。经济发展是融合在社会发展当中的,所以经济内循环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内循环要求在行政制度、国内市场、社会保障、国内外贸易等各个领域进行联合策动。

(一)政府效率和方向的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内循环时特别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来激发和促生新的发展活力。随着我国经济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深化改革首先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勇于破除我国深层次体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首先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政府要起到关键带头作用。政府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龙头,所以经济内循环首先要进行行政改革,例如部门减增或者是层次减增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效率增加,尽管这些部门不是直接生产财富的部门,但是其效率的提高会反向加快产生财富的速度。这种类似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改革,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产生新的生产力。另外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向,过去地方政府的激励主要在生产环节以GDP为考核的核心指标,所以官员的激励主要落在抓生产、抓项目、抓投资方向上。现在要适当调整激励方式,引导各级政府将任务的重心放在抓本地的收入和消费方面。将投资和发展轻工业、服务业同步进行,尤其是将生产性服务业的提高作为主要手段。

(二)国内市场和技术的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举措时,反复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推手。现在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变,人民的需求也在提高,所以必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重点是拥有自主创新能力,而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利用好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创造出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提高和升级的环境,创造出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环境。经济内循环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当前世界科技面临的是以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生命科学等为主流方向的新一轮革命,这些技术很可能导致国际经济的大变化,科学技术引领的经济前景不容忽视。近年西方国家高度警惕中国的科技进步,已经在一些领域设法进行封锁。因此内循环也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其实经济内循环的国产替代战略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主,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三去一补一降”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补短板,也就是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在目前的科技时代,科学技术的升级日新月异,科技革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快速,科技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经济内循环就是要求我们紧抓稳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国内产品质量,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进国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以使经济内循环能顺利地运行。

(三)国内生活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经济内循环社会保障是关键一环,我国经济发展要呈现出更加优化的社会保障新局面。其中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全面覆盖、可持续的社保体系,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以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长期均衡发展。经济发展的好坏并不仅仅体现在市场经济当中,良好的社会保障也是经济发展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老百姓所关注的民生指标主要在CPI上面,所以对于基本商品的价格变动异常敏感,但是对于其他服务方面的指标却容易忽视。社会经济价格指标不仅仅反映在物质商品上,还要综合考虑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和福利制度。近年,我国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价格居高不下,虽然这并不直接反映在通货膨胀率上面,但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也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和信心。所以经济内循环最重要的保障就是能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让老百姓有房可住、有病可医、有学可上、老有所养,这样才能改变我国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局面,从而间接改变高储蓄率带来的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内在消费驱动。除此之外,社会总消费包括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公共消费两部分。社会公共消费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服务部门对公共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二是物质生产部门为供集体消费之用而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5]342。经济内循环一定要重视社会公共消费,公共消费同样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优美的景点、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既能拉动经济,又能提高居民素质。另外,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强法治化建设,大规模减税降费,建立公平公正、包容审慎的市场监管体系,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都是十分必要的内容。国内经济内循环更侧重于市场活力,让市场中的大中小企业能最大化盈利,所以国内营商环境是经济内循环战略的基础,也是最先要解决的问题。

四、经济内循环和经济外循环关系的处理

(一)现阶段要以经济内循环为主

2020年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局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体来看全球经济在未来几年形势并不明朗,再加上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毫无道理地对我国对外贸易设置障碍,我国经济的外循环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要确保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大的方针政策,否则就是坐以待毙。而经济内循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台的,是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切实可行的政策,所以从目前国际局势来看现阶段要以经济内循环为主。

供给侧方面,当下的国内经济内循环是一种应急策略,是国际局势出现动荡的一种应对手段。国内经济内循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外延增长和内涵增长同步进行,外延经济增长靠效率提高,内涵增长靠技术进步和知识累积创新。目前的世界经济趋势不好预测,拥有自己的强大生产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保障。国内经济内循环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我国生产升级和人均生产率提高的好时机,过去我们一直实行重商主义,外靠进出口贸易,内靠基建投资,现在真的要提高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我们的经济体要做好产业升级和效率提高的规划,切实履行“三去一补一降”的任务,从而给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高质量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需求侧方面,以往我国的经济内循环以投资拉动,尤其是基础建设拉动内需,而现阶段的经济内循环需要的是消费拉动尤其是内需拉动。内需拉动需要提高消费群体的有效收入,只有老百姓有效收入提高了才能切实可行地去消费。有效收入的提高一方面要求政府在老百姓的生活重头戏——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免去老百姓的这些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就是政府要在老百姓的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上给予税费的优惠,提高老百姓经营和创业的热情,两者同时促进来提高老百姓的有效收入。提高有效收入之后老百姓就会产生有效购买力,在提高有效购买力的基础上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从重投资转向重消费的模式。整个经济发展方向也会发生调整。例如将经济重心从房地产、基础建设等方面转向面向消费的轻工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当这些紧密联系民生的经济领域蓬勃发展之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收入都会相应提高。所以经济内循环的本质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求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体现在刺激内需消费这一个非常具体的环节上,而且要联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一起发展。

(二)经济外循环的策略方向略作调整

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是辩证统一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部矛盾(即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当下我国经济外循环不是就外循环而外循环,而是内循环基础上的外循环,这就要求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外循环要和内循环结合起来,外循环的目标是促进内循环的发展。所以国家外循环的政策导向要有所调整。例如在沿海开放的政策中要深度结合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实现沿海和中西部联动发展,政策导向是实现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联动合作机制,而不是单独地考虑沿海地区。这就要求政策制定部门要做好相关的调研和预测工作,以最大限度完善经济内循环的目标来制定经济外循环策略。

目前来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也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我国已经成为吸引国际资金、商品、服务和资源的巨大引力场。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在国内,但是并不是就放弃了和外界交流的想法,所以经济外循环要以进口为导向。当下的经济外循环策略要求国内的企业家保持参与国际竞争的心态,不要怕外商和外资的进入,外商和外资的进入是对中国企业家的一种挑战,在当下这个阶段中国的企业家也确实需要这样的锻炼和考验。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靠一批具有实干精神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必须有和国外品牌争高低的心态,国内的企业和品牌档次上去了,才能让中国的经济水平提升。另外,当下我国经济外循环的策略要以提高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主,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一切先进技术、知识、理念。经济内循环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自我改变和发展。经济外循环也是促进经济内循环的动力和条件,外循环能够促进我们自我完善,在世界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所以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经济外循环要以鼓励进口为主线,进口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技术。除继续在经济外循环中提高和完善自己之外,我们还需要自信和主动地出口和推广我们的技术和理念。例如我国的5G技术、网络支付技术、高铁技术等。不仅出口技术还要大胆鼓励对外投资,我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对外投资将我国充裕的生产力转移到境外实现财富的增加是必要的。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走向世界经济大国的必然之路。这里可以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的倡议,在沿线设置清算行,用人民币结算将人民币推广出去;另一方面,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将生产力转移一部分到境外,释放国内的产能,用市场和生产力作为人民币的支撑,这样就能促进人民币形成世界公认的硬通货,而货币地位的提升会让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得有利地位。

过去我们经济外循环遵循的是出口导向型发展原理,就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以及各种优惠的税收和政策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在这个过程中赚取了大量外汇,与此同时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再利用赚取的外汇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来升级国内的技术水平,如此循环最后实现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也是艰难的,艰难之处就在于,我们必须获得进入和先进国家进行贸易外循环的圈子里。进入经济外循环这个圈子我们是被动的,是需要看别人脸色的,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而现在我们的经济外循环的理念是和以往不同的,过去的经济外循环我们是落后的,是求着别人带我们进圈进行循环,是看着别人的脸色的;现在我们的经济外循环是我们主动对外循环,我们要按自己的目标和理念建立自己的圈子,组建自己的联盟,并在联盟中拥有重要的话语权。我们今天外循环的理念不是生存问题,而是发展问题。当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都是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中。所以开放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尽管目前世界经济政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并未就此打断,中国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并未改变。

五、结语

动荡不安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世界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全球经济发生了急剧萎缩的态势,其中全球产业链断裂是最大的问题,再加上政治和疫情的影响,整个态势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外部需求锐减的情况下,要确保国内经济保持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调整大的方针政策,否则就会处于被动状态,而经济内循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经济内循环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经济内循环不是被动挨打,而是主动出击。经济内循环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环节自发产生供给-需求、成本-收益协调的机制,并创造出价值财富的行为。我国经济内循环的目标就是要面对新的国际形势,用我国强大的创新机制反制封锁,用优良的营商环境重新唤起增资论,用我国优秀的产业链抵制脱钩,用我们的大市场缓解逆全球化。经济内循环要求我们紧抓稳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主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让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更多在国内市场中运行,全面提升我国的供给体系,创造出国内有效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