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艺术价值

2021-01-16 03:53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古曲钢琴曲民族音乐

闻 丹

(沈阳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国古曲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情与民族特色,在我国本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古曲体现了民族文化与其传承价值,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中国古曲高雅含蓄,优美动听。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在我国音乐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将古曲以现代音乐形式表现,也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充分体现了中国音乐的创作意境与形式。本文探讨了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对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艺术价值,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使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得到传承与弘扬。

一、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发展历程

我国传统古曲是由古代的音乐人才创作,这些古曲知名度非常高,经常被应用于演奏中。古曲大多是为诗歌所谱的曲子,其中展现着我国人民的思想精华,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钢琴引入我国大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演奏魅力极强的西方乐器。古典文化与钢琴的融合,逐渐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即古曲改编钢琴曲[1]。古曲改编大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这一时期,许多作曲家与钢琴家开始改编钢琴曲。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有《百鸟朝凤》《二泉映月》《平湖秋月》《阳关三叠》《十面埋伏》《夕阳箫鼓》等。这些古曲改编曲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与神韵,同时,也展现了钢琴演奏技巧,其艺术价值极高,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中国古曲改编钢琴曲的艺术价值

1.更好地普及和推广钢琴艺术

在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与演奏家、作曲家、钢琴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些人的坚持与努力,使诸多优秀钢琴作品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我国传统音乐以单声思维作为表现形式,国人已经形成了单身思维的审美习惯,有的听众对于钢琴音色还比较陌生,这对钢琴艺术的普及造成了阻碍。我国受众的审美情趣、思想修养、文化水平都有所不同,中国古曲能让人们感受到亲切,激发受众的审美情趣。而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在标题、旋律与音调上,都能激发观众听众共鸣,使其更快地接受音乐作品。由古曲改编的钢琴曲可使钢琴艺术融入到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更好地在我国普及和推广钢琴艺术。

2.丰富古曲演奏形式,突出古曲的音色表现力

在改编中国古曲时,需考虑钢琴与传统乐器在演奏中的差异。在古曲改编中,要充分发挥钢琴乐器的优势,同时,使所改变的乐曲适合钢琴演奏。演奏古曲的乐器与钢琴在律制与形制上差别都非常大,钢琴采用12平均律[2],是一种音高固定的键盘类乐器,而我国传统乐器采用5度相生律。因此,在演奏中会存在音量减弱、琴弦振动衰减问题,不能像中国乐器一样调整音高。通过弓弦形成气息压力自如控制音的强度,也难以通过划或抹等动作弹奏出连贯的连奏与滑音。因此,在将古曲改编为钢琴曲时,要全面考虑钢琴的音色表现力与演奏技巧,从而更加丰富古曲演奏形式,突出古曲的音色表现力。

3.综合提升古曲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在古曲改编为钢琴曲之后,会出现一些新的元素,同时,也会失去一部分古曲原有的韵味。古曲改编钢琴曲能够充分体现钢琴乐器的表现力与音乐意愿,展现我国古曲的音乐意蕴。在作曲家精心的创造与研究之后,改编曲具有全新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生命,展现全新的音乐魅力。利用钢琴体现中国风格的音乐作品,是一种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综合提升。

三、古曲改编钢琴曲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艺术价值

1.充分展现我国古曲的艺术特色,实现外来艺术本土化发展

改变后的中国钢琴曲能使传统艺术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描绘风景,并展现自身内涵,关注自然与外层空间,很好地呼应我国民族文化艺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作用,并可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的淡、远、清、微的审美观念,突出古典艺术的深邃层次与含蓄之情。有些古曲钢琴曲改编得非常成功,对促进我国音乐历史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对古曲《百鸟朝凤》的改编,在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之后,乐曲的情绪变化趋于饱满,同时,可以体现乐曲中的欢快之情。钢琴也实现了对虫叫与鸟鸣的模拟,充分表现了人们向往祥和、安定生活的意愿。作曲家王建忠先生在乐曲改编中充分结合了钢琴音乐与传统音乐的特点,保留了传统音乐的自然情感,并在其中添加装饰音与和声,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绪,体现百鸟欢鸣的景象,实现外来艺术的本土化发展,充分展现我国古曲的艺术特色。

2.不断创新作曲风格,发挥我国古曲的艺术价值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经典古曲包含着浓厚的传统特色。作曲技术尤为巧妙。在古曲改编为钢琴曲的过程中,作曲家的眼光会更加长远,同时,不断创新作曲风格,使钢琴演奏技巧与创作技术得到良好发展。不必仅停留于西方创作方式,创作是促使民族音乐艺术得到充分发展的核心,也是音乐艺术的灵魂所在。钢琴艺术展现了一种外来文化,而将我国古曲改编为钢琴曲,创作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能够更加适应我国音乐的发展特点。因此,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要试着改编古曲,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为世界音乐文化发展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使我国独具特色的古典音乐能够成为世界音乐的财富。因此,要将古曲改编钢琴曲作为音乐发展的重要部分,使我国民族音乐能够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丰富民族音乐表现形式,吸收西方音乐编曲与作曲的优势[3],充分地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得到。在民族音乐发展中,要促进音乐事业的不断进步,使我国传统音乐与钢琴获得融合发展。在改编演奏古曲方面,坚持在其中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发挥我国古曲的艺术价值。

3.为我国民族音乐传承提供平台

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发展,我国传统乐器逐渐体现出减少与弱化的趋势,在发展中遭遇各种冲击,在传承方面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国传统音乐表现形式极为丰富,而且能展现出国人的性格与生活的鲜明性,其所携带的曲调也独具民族特色。钢琴在国外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是由西方发展到我国的乐器,深受国人喜爱。在古曲改编钢琴曲过程中,有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如《彩云追月》《百鸟朝凤》《梅花三弄》等,这些乐曲能够引起人们的审美认同,同时,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对音乐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古曲改编为钢琴曲,能促使中国音乐文化得到精彩绽放,让我国古曲获得良好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了积极的平台。作曲家在创作时也会拥有全新的创作思路,应用不同的音乐表达手法与形式,使我国的音乐文化绽放于世界舞台,促进古典音乐的良好发展,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色。

4.不断吸收音乐艺术精华,弘扬民族音乐

在我国经典古曲中都蕴含着极富特色的古典韵味。由古曲改编的钢琴曲也在人们之间广泛传播,人们更加熟知与接受作品中的音乐内涵。因此,要结合钢琴演奏的欣赏性,在其中融入古曲。作曲家本身要加深对古曲的理解,使改编后的古曲情绪具有欣赏美的特点,激发人们对这一音乐表现形式的热爱之情,增强人们的艺术造诣与修养。同时,鉴赏音乐手法表现形式及音乐技巧,增强人们对钢琴艺术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使音乐获得进步与发展。每个国家在发展中都会有不同的音乐作品产生,这些音乐都具有平等的艺术价值。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吸收音乐艺术精华,弘扬民族音乐,明确民族音乐的意义价值[4]。因此,要不断推动民族音乐,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使其与钢琴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更好地展开研究工作,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5.在改编曲中体现出古曲神韵,充分展现作品艺术美

古典音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灵魂,中国古典音乐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声,只有以一颗如混沌初成般的心境去聆听古曲,感受其美,才能够真正接近古曲,体会其精神。经典古曲体现了我国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如《夕阳箫鼓》《梅花三弄》,是对大自然景观的写实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借助山水反衬人格。因此,在古曲改编中,要揭露古曲所展现的深刻内涵,体现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使改编曲能够具有古典韵味。作曲家必须要对古典乐曲和声、节奏、旋律等音乐形式的变化与组成有深刻的理解,从而在改编曲中体现出古曲的神韵,使改编曲能够更具韵味。另外,要充分展现作品的艺术美,让听众感受到古曲的特殊韵味,表现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刚柔并济。因此,以委婉流畅、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展现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美,同时,也是对民族音乐审美发展的表现[5]。将古曲改变为钢琴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使我国优秀文化能够走向世界。我国经典古曲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对虚与实之间、刚与柔非常注重,同时,也讲究意境与气韵。因此,在改编曲中,要推崇古曲的艺术内涵,同时,在其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情感。演奏者要掌握弹奏技巧,全面演奏改编后的音乐作品,使改编后的钢琴曲具有文化内涵与美学追求的统一性,加强其适应力与内聚力。充分掌握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准确把握古曲的内在情感。演奏者也要深入理解所演奏的作品,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古曲钢琴曲的独特魅力。人们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长,也会接受不同的自己与熏陶,音乐也是在各种不同的元素之下形成的,其中包含了独特的审美习惯与艺术美感,也是对作品意境的诠释。

6.正确使用立体思维,对音乐进行整体性构思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良药,也是值得人们品鉴的佳品。而钢琴作为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结合了古典与现代、优雅与流行。在演奏钢琴曲的过程中,要把握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活动,正确使用立体思维,对音乐进行整体性构思,促使音乐演奏达到成功的目标。立体思维是纵横相结合的表演思维模式,关注英语结构的统一性、均衡性、整体性,极富层次感,同时,关注其横向的流动方式与音阶的纵向变化状况,使其更具严密性。在古曲钢琴曲演奏中,要强调多层次的织体流动。而其特点也体现了乐曲演奏方向,呈现出具体应用渐变性的单声性特点,构建线性轨迹,传递发展思维。因此,要关注线条的流畅性,注重音乐的发展变化与横向流动,体现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特点,使乐曲的结构与旋律表现更加丰满。古曲改编钢琴曲大多数是单旋律音的古曲,因此,非常讲究结构的连贯性与线条的流畅性。乐器会体现出多声的特点,在演奏中也会呈现出多声性,并可以形成丰富的钢琴织体,以多变的音阶塑造立体化的音乐造型缩影,加强横向与纵向的结合,演奏者必须要准确理解音乐特点,在宏观角度充分体现中国古曲的韵味与内涵。钢琴演奏不只是简单的弹奏,而是要深化到音乐能力的整体提升。钢琴弹奏是一种音乐素养,也是一种音乐功底。如果缺少传统文化底蕴,演奏者的钢琴弹奏只会成为一种单纯的技巧,缺乏音乐的灵魂,缺乏音乐的内在沉淀。演奏者要具备沉稳的操控能力和杰出的组织能力,以传统文化底蕴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将音乐内化到自己的生命中。如在表演《梅花三弄》的第一主题时,演奏者需要构建立体思维,该乐段是在高声部开始演奏的。16音符的应用陪衬持续的低音演奏,使其形成统一的音乐背景。同时,应用高8度的5度音程,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因此,要充分使用立体思维,清晰体现高声部主题旋律,准确演奏音乐,并清晰交代其他声部的应用。在演奏由古曲改编的钢琴曲时,演奏者要再现和声交织中的旋律线条,具备立体思维,充分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与特色,重视多声部结合变化,使旋律不断流动,并将其呈现于钢琴曲的演奏中。

四、结语

我国文化具有特别的艺术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容纳了各种民间文化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当前,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华文化的价值正在不断被放大,在世界各地大放光彩。将我国古曲改编为钢琴曲,可以充分挖掘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在魅力,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艺术之美,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充分发挥我国古典音乐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古曲钢琴曲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旗袍女子
经典改编古曲的成功及其启示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夜的钢琴曲(六)
古曲与古诗词的关系及演唱处理的研究——以古曲《枫桥夜泊》为例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