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角度谈高中地理活动教学

2021-01-19 03:12叶彩洪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学科素养高中地理

摘 要:地理是实践性极强、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高级阶段,不应局限和满足于书本知识教学,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各种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分析了地理活动教学的意义,并就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高中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33-0048-02

引  言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借助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认为,活动可以使人对活動的意义、行为与结果的联系产生新的认识,提高人的技能和智能水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地理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所以,在当前背景下,地理活动教学成为地理教学新的关注点。

一、地理活动教学的意义及教学现状

活动教学又称活动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主导下,由教师或者师生一起设计活动,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1]。活动教学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和创造性,它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活动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开阔知识视野的机会,也为学生动眼、动口、动脑提供了渠道,拓展了教学空间。因此,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增长才干、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活动教学理论的提出和教学法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视角。高中地理是一门涉及许多教学因素且关注教学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上,如何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借助具有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能力、情感和素养的同步发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地理活动教学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未能给予实践类教学活动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将地理活动教学落到实处。加上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有时高中地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虽然一些学校在地理活动教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地理活动教学的反馈非常被动。比如,一些教师缺少地理活动教学经验,在地理活动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地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聚焦学科素养,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的方向,也是高中地理活动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具有导向、监督和促进作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进一步来说,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地理知识、地理观点,还要关注对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2]。但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以活动为载体,做好地理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地理活动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山地的形成”时,教师可能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活动为例,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开展模拟实验,借助实验了解内力作用对山岳的影响及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山岳。针对模拟实验,教师应制订明确的活动计划,帮助学生就实验材料、过程和目标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安排。比如,教师可让学生借助直观的视频、景观图等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并让学生认真思考活动实施时涉及的内容,掌握中国一些重要山脉的地理位置与分布、地理特征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山岳分布的原因及差异。只有这样,地理活动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的。

(二)以学生为本,鼓励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导理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和终极目标的综合体现。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和理论知识,对地理人文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地理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活动教学,需要教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深入大自然,沉浸实践,使学生应用自然环境和地理人文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拓宽地理教学空间,使地理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深入自然、勇于实践,为学生领略真实的地理样貌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借助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地理人文进行探索和观察,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例如,在教学“全球气候变化”章节的内容时,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发散性极强、趣味性较高的综合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和要求如下:利用多媒体,从海量信息中提炼有用的信息,了解当前最受关注的全球变暖问题;自主浏览相关论坛,了解论坛中关于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不同理念,深化对全球变暖的认识;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为分组依据,如对于全球变暖的利或弊的看法,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在班级群开展关于全球变暖的讨论,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前合理分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素材和信息,在讨论时做好讨论记录和整理。在学生开展讨论和学习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或补充,帮助学生养成爱思考、爱交流的好习惯。

(三)创新实践方式,提高活动质量

与地理理论教学相比,地理活动教学虽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它也更具开放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地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主张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活动教学的出现,恰好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其精神和理念。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实际,关注对知识的应用,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避免学生出现走出校园后无所适从的状况。地理活动教学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加强地理活动教学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新地理活动教学方式,确保地理活动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互动和探究中发现学习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一课时,依托校企合作,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附近的食品加工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生态农业的特点和意义。不过,为了确保活动教学质量,在活动前,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与学生生活关联紧密的热点、要闻补充教学内容,如用转基因食用油这个大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去设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实践上来。教师还可以将活动计划制成文本,利用信息技术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发表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修改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计划的制订、学习和讨论,从根本上提高活动教学质量。

结  语

地理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为重点,做好地理活动教学设计,运用科学策略提高活动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岳颖.浅谈高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7,19(12):148.

[2]罗春.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活动教学基本要求浅探[J].亚太教育,2015(11):41.

作者简介:叶彩洪(1978.10-),女,福建莆田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学科素养高中地理
“活动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析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活动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