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需求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1-02-01 20:48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个性化实训人才

李 科

(南阳师范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等国家战略的发展不断推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的市场需求,支撑国家发展战略需要[1],国内部分高校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创新、改革。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知识涉及面广,应用性比较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专业,在新工科背景要求下,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注重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竞争能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人才[2]。随着高等教育学生去群体的不断扩大,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对高等教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也是目前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是依据学生个性、兴趣、发展目标等问题,针对新形势下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但是目前在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理念滞后

目前,国内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导向性、独特性,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采用统一的办学模式。多数教师在传统教学背景的影响下,缺少个性化教学的经验,在教学理念上依旧沿袭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传习轻创新”的观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突出要求学生的整齐划一,重视学生的共性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多样化倾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人才的个性化培养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存在教学理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再次,在教学实践环节,由于对个性化人才培养内涵理解的偏差,忽略了人才个人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该专业融合建筑工程、桥梁隧道、岩土、道路工程等专业内容,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主要采取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统一培养,以一专多能为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设置较多,主要以通用课程为主,适当兼顾专业方向为辅进行授课教学,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土木工程大专业背景下进行专业之间的自由切换,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但是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模式下,限制了学生个性发挥,限制了个性化人才的发展。同时,所设置的实践课数量少,灵活性不够,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不强。

(三)教育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缺乏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区分,缺少对不同学科在专业内容上的区别,比较注重“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的个性差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以被动学习为主,依赖性较强,难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条件无法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要

目前,多数大学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基于教材,采用板书、PPT 课件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资源较为单一,培养个性化人才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设计,但是目前在这方面的教学资源较少。同时,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能力、经验要求较高,老师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也只也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

(五)人才管理制度及评价机制存在弊端

为保证个性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人才管理需要结合多样化发展需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兼顾人才个性发展应采用弹性管理制度,但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分制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课程较少,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无法真正得以体现。现行的人才评价主要是以考代评,考试内容基本主要也是围绕授课内容以通用理论为主进行以考试结果代替评价结果,但是考试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针对目前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需依据自身专业特点开展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个性化人才[3]。

(一)创新个性化教学理论

土木工程专业设计的专业领域比较广,专业人员需要具扎实的基础功底、宽泛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技术能力、较高的工程素养,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个性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在现有的教学理论体系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自身特色,尝试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可开展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后练习、自主学习为辅的基础理论模块;以工程实例、工程规范解读、图纸设计为主的实践锻炼模块;新理论、新技术等前沿学科知识模块[4];以注册工程师考试的能力提升模块。学生在学完通用课程的基础模块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一定数量的个性化模块课程,完成专业学习。

(二)积极推动学生个性化培养相适应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内辅导与课外自主学习、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基础理论掌握与前沿知识了解等多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加强个性化课程建设,目前有关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教材相对较少,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编写适合自身院系实际的教材,尤其注重实践、实训课程教材的建设,利用学校的实验设备、实训场地,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发展特点,让学生适当参与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与优化。

第三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利用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建立线上学习平台,开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思路,通过学生兴趣爱好,依靠自主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架构,扩展学科前沿知识,弥补线下教学的不足。授课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教育手段,结合课程特色自主制作适合个人性人才培养需要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优势,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积极采用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智慧课堂等教学手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方式,突出个性化人才培养特色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强化、优化通识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将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进行分类整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跨专业、跨领域选学适量的专业必修、选修课程,实现不同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

第二注重实践实训环节的培养。课程实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在实验项目的安排上,要不断弱化验证演示性的实验项目,进一步开发一些综合性试验项目,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及自身兴趣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些自主创新性的实验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研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训演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受实验实训条件落后、场地不足、设备陈旧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知识得不到很好的理解和应用,学生有好的想法得不到验证,为此,可将虚拟仿真技术用于教学中去,通过计算机及虚拟仿真软件、仪器模拟真实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改善人才管理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第一推行学业导师制度。从大一开始给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由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同时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业规划,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同时,学业导师可根据自身的科研方向吸引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考核制度。要改变传统的知识考核评价模式,编制个性化的人才评价考核方案,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个性化发展目标,通过技术社团组织、创新创业项目、工程技能培训、学科技能竞赛、开放实验项目、实践教学活动等以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活动、项目为载体,建立多样化的柔性人才评价考核机制,着重学生的能力考核。

(五)加强校企合作,搭建社会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基地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校内的教学资源基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依托当地的企业资源,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协同发展关系,建立一批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利用社会的优质资源[6],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实训过程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技术素养和创新精神,为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教师的知识信息也要不断地更新,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发展方向和特点,定期开展教师培训,让老师有更多机会参与企业项目,在项目中得到锻炼,加速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结论

我国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优秀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土木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改善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养制度等多方面措施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锻炼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扩展了学生多样化的就业渠道,更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猜你喜欢
个性化实训人才
人才云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