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传说与漕运历史

2021-02-04 07:47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张家湾北运河古桥

北运河流域的风物传说,终究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叙事文学。传说中有些内容明显是天马行空的虚构情节,有些细节也与历史真实存在差异。

不过,虽然北运河古桥传说的内容多有虚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传说与历史虽不能等同,但想象与现实却存在联系。

北运河古桥传说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更在于其蕴含的地方文化信息,以及反映的漕运文化传统。

运河水势状况

北运河传说中的古桥,无一例外,都是起初为民建的简陋木桥,后由官方在原址改建成石桥。为什么要将木桥改建为石桥呢?八里桥的传说讲述,皇帝之所以下令建石桥,是因为通惠河一带每到夏秋雨季,河水都会猛涨,冲毁河上木桥,隔断两岸往来。这与史实是相吻合的。李时勉的《永通桥记》记载:“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诸水汇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辄坏。” 于是在此地建石桥。卧虎桥的传说亦讲述每逢汛期,通惠河与北运河交汇处秋水泛滥,木桥常常被冲毁。史料记载,明隆庆二年秋大雨,通惠河洪水泛滥,冲圮木桥,车马断行, 遂易以石。

相比通惠河,通州段凉水河的水势则如传说中的描述,平稳许多。马驹桥和半边桥的传说记载,早年间凉水河静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富饶的土地。辽金时期,通州凉水河以南的延芳淀一带,是皇家游猎的场所,因此架木桥为渡。元代,这一地区为皇家飞放泊,南旱路入大都者也经过此桥。明代皇家狩猎场南苑建成后,帝王狩猎时常到马驹桥一带观光游猎。木桥因禁不住络绎不绝的车马碾踏而毁坏,故建为石桥。

交通运输情况

传说中北运河古桥的修建经过,不仅表现了历史上北运河的水系水势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大运河开通以来,通州北运河的水陆交通情况。

永通桥的传说中,皇帝因听闻京城东大门被洪水阻断,遂下旨立即建造大石桥,调动成百上千的工匠日夜忙碌。“不挽桅”的传说也叙述了北方大旱,京城急需粮食,粮船队伍从永通桥一直排到通州西门。据史料记载,辽金以前,通州至燕京要道为通惠河河畔大道,元代京杭大运河形成之后,通州及张家湾为运河北端码头,由码头至大都必须穿过通惠河。因此“尝架木为桥,或比舟为梁,以通往来,数易而速坏,舆马多至覆溺, 而运输者尤为艰阻,劳费烦扰,不胜其患。”明代迁都北京后,此地更为京通之要塞,遂建此石桥。通州漕运繁忙时实有“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 的情景。可见永通桥实为京通水路之咽喉。

通济桥的传说则讲述通惠河口处的通济桥建成后,又以余资修葺月城,不但保卫漕粮不被契丹所掠,更极大地方便了交通。历史记载,元明时期,辽东行旅自山海关来,至燕郊镇时入北京有两条路,一过通州东浮桥,入通州东门;一过通州北浮桥, 入通州北门, 然后出通州西门去京师。如此,北门外的通榆(山海关)大街必越通惠河, 因架木桥于河上, 俗称北门桥,后为便利通行而改为石桥。可知通济桥亦为通州交通要冲。

广利桥传说中讲到的元代通惠河上的广利上闸与广利下闸,是二十四闸中的最后两座闸,都在张家湾镇内,上闸就在土桥村中。通惠河入潞河处正是张家湾下码头,建设北京的木材、供给北京的粮米以及各种物品都在此卸船上岸储存,或从通惠河“梯航入京”。从下码头车运百货或木材去北京,要穿过横在土桥村中的通惠河,因此便有了木架结构的土桥,后因重负难当改为石制桥。可见土桥在大运河北端码头到京城的交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些北运河主要航线上的古桥,在元代以前就以木桥的形式存在。辽金时期是北京作为都城历史的开始,也是北运河的重要发展时期。当时凉水河、萧太后河、金漕渠、金口河等河流就承担了重要的运输作用。元代北京正式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为了巩固国家的统治和对南方粮食和货物的需求,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济州河、通惠河等河道。北起白浮泉,南通北运河的通惠河开通,形成大运河的全盛格局。

明永乐迁都北京后, 漕运量大增, 通州城既是漕运尾闾, 又是仓储重地。《明太宗实录》记载:“淮安、河南漕运皆至通州……建仓庾以贮所漕运之粟。”根据史料记载可知,通州仓中,大运中仓和东仓位于城内,大运西仓和大运南仓位于城外。当时的通州城外护城河环绕,城内大小水流纵横,桥梁甚多。同时,在漕粮入京的通道中,陆路从旧城东门入,穿过旧城及新城,将漕粮在城中仓库储运。这条道路向西延伸,出新城西门,经八里桥,抵达京城朝阳门,是一条重要的漕运通道。从光绪年间所编《通州志》“城池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条用特殊画法表示出来的运粮主干道。可见,漕运需要是北运河桥梁建设的主导因素。也正因如此,传说中的北运河古桥皆为在明代由简易木桥改为官建石桥,并拥有官方命名的名称。

我国古代桥梁主要分为梁桥、拱桥、索桥和浮桥四大类型。京杭大运河上的古桥众多,它们因地理条件、运输功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造型结构,但传说中的北运河古桥均为石拱桥。不论桥面拱起或平坦,桥身独孔或多孔,北运河的这几座古桥的共同点就是厚墩厚拱。

萧太后河上的通运桥是连接张家湾城与张家湾村的重要交通设施。通运桥全长39米,宽10米,中券长9米,侧券长7米,分水台距缴背石高约3米。桥面为艾叶青条石横铺,两侧护以青砂岩石栏。两端东西两侧石砌平台,为行旅上下船而置,是京杭大运河北端客船码头所在。此桥虽经400余年,仍坚固如初。但车痕累累的桥面,见证了当年运粮车在此往来的喧嚣之景。

永通桥是北京运河古桥中最长的一座,也是通惠河上唯一的一座大型石拱桥。明代通州八景之一的“长桥映月”,正指此处“画舫遥从月窟穿”的美景。永通桥全长60米,宽16米,中券高大,内券顶至基面高8.5米,阔6.7米,侧券高3.5米,阔5.5米。撞券石、斧刃石均为艾叶青石砌,平底石、分水石、橋面石、金刚墙及雁翅皆花岗岩石垒。 永通桥之所以将中券设计得如此高大,是为了便于桥下的漕船可以一路沿通惠河直达京城。但在通惠河发生季节性断流或淤塞造成运力不足时,就要通过陆运使漕粮从通仓运至京仓。所以,宽阔平坦的桥面与高大的桥拱,共同保障了漕运的有序进行。“八里长桥不挽桅”的传说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不挽桅”的传说将永通桥桥拱的高度与南方漕船桅杆的高度作为一对矛盾,解释了漕船从永通桥下经过为何不需挽桅。虽然故事内容所强调的并不是永通桥桥拱之高,而是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但却从侧面反映了南北运河桥梁构造特点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

城镇居民生活

运河古桥的实用功能,一方面在于皇城漕粮运输,另一方面在于民众往来行旅。因此,北运河古桥不仅关系到京城漕粮运输及与外界的往来,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城镇经济发展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周边的居民生活空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古桥传说记载了这种紧密关系。

历史上, 北运河水系为通州地区的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漕运粮道也为当地的政治交往、经济贸易和文化传播带来便利条件。但纵横交错的河流, 亦给当地民众造成陆路通行障碍。在古代,像桥梁这样的重要交通设施的建设会受到资金与技术因素的影响。从传说中可知,北运河古桥起初大多为民间自发修建的木架桥,但简陋的木桥禁不起河流的冲击。而且,随着通州漕运的发展与人员往来的增加,木架桥因不能够承受超负荷的载重而纷纷毁坏。于是,朝廷出资并主持修建,才有了后来的石桥。所以,在北运河古桥传说中,充分表达了百姓对于建造桥梁的愿望与诉求。北运河古桥的修建,是公私便利、利国利民的仁政工程。

历史上,随着漕运的繁荣,北运河一带的经济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沿着运河自南方而来的漕船、商船推动了沿岸的商品贸易,随之在北运河一带产生了大大小小的集市,如张家湾集镇、西集镇、马驹桥集镇等。北运河流传着乾隆帝下江南的奇闻轶事,传说乾隆帝途经通州北运河沿岸时念道:“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随行的纪晓岚见运河沿岸商店、餐馆、当铺颇多,街市颇为繁华,遂对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对联虽出于传说,但据此可以想象,北运河沿岸城镇经济发展之盛,以及桥梁在沟通运河两岸商品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明朝时,张家湾是大运河北端的物资转运中心。从南方运来的货物与漕粮都在此中转上岸,后分别运至北京仓和通州仓。营建北京所需的木材、砖石等物资,以及各种商品也都在张家湾卸载,然后转运至北京城。于是,张家湾逐渐成为货物的集散地,许多商品在此批发或中转,因而在城内营建皇木厂、料砖厂、铁锚厂、盐场等仓储机构。萧太后河上的通运桥,作为连接着张家湾城与张家湾村的重要交通枢纽,不仅方便了两岸的交通,同时也促进了张家湾地区的经济贸易。《通州志略》描述张家湾地区为“南北水陆要会之处,人烟辐辏,万货骄集,为京东第一大码头” 。张家湾土桥村的土桥,也是因昔日农夫于土桥端向过往行人出售鸡鹅,逐渐形成小市场的,所以得“鸡鹅桥”之俗称。

民间传说片段式地记录下了北运河沿岸居民的经济生活。“扒拉桥”传说中,贡献建桥砖石的是八里桥边上卖茶水的老妪;“不挽桅”传说中,启发人们改装桅杆的是跑大棚的厨子;通济桥传说叙述昔日通州城外桥头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盛景;宏仁桥的传说描述马驹桥集镇是一方风水宝地。不论是推动传说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的身份,还是对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的描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运河一带商品经济的繁荣。

民间风俗信仰

北运河古桥传说也反映着运河人家的风俗与信仰。通州是漕运和仓储重地,这一地区建有许多供奉着不同神灵的大小庙宇,以祷求保护。北运河一带,在桥头修建庙宇以镇桥镇水的情况很多,反映出我国古代传统的镇水习俗及相关信仰。

北运河古桥传说中出现最多的人物形象就是鲁班。鲁班是一位被神化的历史人物,因其在发明创造及土木建筑方面成就突出,故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人们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很多集中到他的身上,于是就诞生了有关鲁班的诸多传说轶事。尤其是鲁班造桥的故事,更是有诸多版本。在北运河古桥的传说中,永通桥和宏仁桥的建造都与鲁班有关; “ 扒拉桥” 的传说中, 是鲁班凿打的石头在桥梁建造中起到关键作用; “ 马驹桥和半边桥” 的传说中,也是鲁班以神力将马驹桥一夜建起; “ 不挽桅” 的传说中, 还在故事的结尾强调做饸饹的厨子就是鲁班,或是鲁班的儿子、鲁班的徒弟。总之,这些传说都直观地反映出民间社会对鲁班的崇拜。

关羽也是一位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他是忠义仁勇的化身,被民间尊为“关公”,道教将关羽奉为“关圣帝君”,为道教的护法四神之一。北运河流域的关帝庙特别多。据1983年通县进行文物普查统计,全县先后建有关帝庙150余座。 在广利桥的传说中,关公在听闻百姓庄稼被破坏后十分恼火,但细心的关公并没有惊动作祟者,而是先派身边的周仓暗中调查。在得知作祟者是恶习难改的石兽后,周仓便用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将其砍伤。可见,民众心目中崇拜的关公嫉恶如仇,且有勇有谋,始终护佑百姓安宁。

除修建庙宇以求神灵庇佑外,北运河古桥传说也反映出运河沿岸民众对于镇水神兽的崇拜。镇水兽是运河古桥上常见的装饰物,多用在橋梁栏板柱头或雁翅膀上。镇水兽除了具有装饰桥梁的美化作用,以及祈求平安的精神作用外,还具有观察水位线枯涨的实用价值。通州北运河一带的镇水神兽多为龙形石兽。石兽造型奇异,遍体鳞甲,俯视水面,气势威猛。这类镇水神兽传说为龙九子之一的饕餮,亦有说是蚣蝮。不论是饕餮还是蚣蝮,传说中的它们都极擅水性,嗜食水妖,且天生好饮,被民间称为“吸水兽”,认为其可以调节河水流量,保佑一方平安。又因为其为龙子,身份尊贵,故多出现在帝都重要古桥之处。

通惠河永通桥处共有4尊镇水兽,于东西两侧雁翅处各雕有1尊。张家湾通运桥处也有4只镇水兽,卧伏于驳岸上码头四角。石兽体长2.6米,宽0.8米,雕刻精美,为北京现存古桥镇水兽之最。广利桥的镇水兽则更富传奇色彩。传说中,广利桥东南雁翅上原有4只镇水兽,由于其中一只祸害田庄,兽性难改,遂被关公惩戒负伤而仍卧于桥下,其他3只则见状而逃。2004年,附近施工形成的土渣卸在无水的旧河道内,使石拱桥的桥体被埋,这段河道也被填平了。传说中的这只石兽,是从原雁翅上拆出来,摆放于原址地面处的。石兽身长1.5米,宽约0.8米,雕刻精美,但腰部处断裂。由此可知,民间是根据土桥镇水兽的形象特点,编制了叙述其来历的风物传说。

通州北运河一带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游牧区与中原汉民族农耕区的结合部,马与羊在当地人民交通运输与生产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当地民间传说中的马与羊, 也是具有神话色彩的形象。神话古籍《山海经》中所记载的驳,即为一种外形似马,能食虎豹的上古神兽。北运河古桥传说中的马与羊,同样赋有神奇的能力。马驹桥传说中的神马驹,是神仙的坐骑,极富灵性,所居之处皆得庇佑,是守护一方的神马,被当地善良淳朴的百姓所尊重和感激。马驹桥与半边桥的传说中,鲁班赶着雪白的羊群来到马驹桥,他长长地吹了一声口哨,羊群纷纷卧地,化作一块块洁白的石块。马驹桥就是用这些石块夯砌而成的。这些传说中的神仙与神兽,都寄托了北运河人民对平安和顺生活的美好祈愿。

如今,通州北运河一带由于城市发展、河道变迁等原因,许多古桥也随之被拆毁或被填埋,有相关遗存能够保存至今的并不多。在北运河风物传说中出现的古桥中,宏仁桥、通济桥与广利桥虽然桥体无存,但尚有相关文物与遗迹。1960年通县水利局于宏仁桥处建闸蓄水, 公路局在此建新桥时拆除,今存有石桥原基, 并有御制重修马驹桥残碑移置今通州区西海子公园; 1987年通县水利局承建新通济桥于通惠河口时,拆除通济桥古桥,现在唯有桥基遗迹;广利桥河道于1998年在城市建设中被填塞,桥券和记碑文被掩没,现只可见桥栏的最上部露出地面,以及置于居民楼间空地之上的镇水兽。

永通桥与通运桥则是其中两座保存完整的古桥实物。永通桥的“长桥映月”旧为通州八景之一,前人写有“湖溯昆明引玉泉,虹桥八里卧晴川” 等诗句加以赞颂。作为拱卫京师的三大桥之一,永通桥不仅在历史上为漕运通航作出巨大贡献,在近代,它亦是我国人民英勇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历史见证。永通桥东的《御制通州石道碑》所记述的北运河一带的筑路情况,也是研究清代前期京师公路建设的重要史料。1959年,永通桥被公布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和2014年, 永通桥又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自建桥以来,永通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直到2018年底,由于桥梁年久失修,风化严重,使用近600年的永通桥才实行全面禁车保护,并清除路面柏油,复原清朝石道原貌。同时,在古桥西侧一百多米处修建新八里桥。2019年底,新八里桥正式替代旧桥的交通承载功能,成为通燕高速和京通高速的重要联络通道。

总而言之,古桥传说是北运河风物传说的重要部分,更是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不仅生动地勾画了运河沿岸民众的生活图景,也以故事的形式承载着民众的集体记忆,传递着有关北运河一带漕运文化、城镇发展、民俗生活与民间信仰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这正是北运河古桥传说独特的文化魅力与重要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张家湾北运河古桥
又唱张家湾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通州区张家湾镇党委:聚力高校资源共促古镇发展
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北运河水环境保洁设备及配套设施研究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漕运古镇张家湾
北运河河流生态需水分段法研究
用散布分析研究北京张家湾出土龙泉古瓷的来源
冀中廊坊市北运河雨污水资源利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