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点上的通州八里桥

2021-02-04 07:47山高水长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石渣古桥碑文

山高水长

京杭大运河的七个河段,其最北一段北京城区至通州称通惠河,第二段通州至天津段为北运河。通惠河与北运河的交叉点在通州,在这里有一座桥,名为八里桥。

马昌华, 土生土长在八里桥这片热土,他对这里的一切情有独钟。初次见面,我们缓缓走过已经建好的新桥,走向了和它毗邻的老桥。随着京杭大运河源头的通惠河潺潺流水,我们在两桥之间的一块空地上坐下,接着他就不紧不慢地操着一口通州土话,向我叙说起老八里桥的那些往事……

两河两碑和石道

御制通州石道碑位于八里桥东的京通快速路北侧。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初九日,为记载修筑京通石道事而立,雍正皇帝撰文并书。碑南向,艾叶青石制,由碑身、石龟和基座组成,全高7米。雕琢精巧,刀法细腻。碑阳螭首正中篆刻“御制”二字,下面周雕群龙戏水,内纵刻碑文,左漢右满,笔势遒劲厚重。此文将通州之要、道途之难、修路之需、工程始末一一交代清楚,然后远引古籍以表效法先圣之美德,近示己意而赞当今之盛治,结尾为点睛之笔也。

原此碑曾建有碑亭,四角攒尖,黄琉璃筒瓦带宝顶,柱栋朱髹,和玺彩画,壮观肃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被八国联军烧毁。2005年建新碑亭,亭总高12米,为四角、黄琉璃亭双围柱、重檐、歇山顶,并在周围建起花岗岩护栏。

冬雪下的八里桥石狮子 摄影 朱天纯

重修朝阳门石道碑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乡定福庄东村, 立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清高宗弘历御书碑文,记载了重修朝阳门石道(今朝阳路)的缘由、重修经过和竣工年月。此碑东距前碑10里,其形制与规模相同。

整块石碑由底座、螭首龟趺、碑身三部分组成。整块石碑连同底座高约6米—7米,碑身宽1.5米左右,0.65米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碑阳为满汉双文,碑阴无字。碑文题为“重修朝阳门石道碑文”。碑文结尾处写有“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夏六月御笔”。

那时每天都有数百辆以上骡车、马车、驴车拉着漕粮等货物走在石道上。马昌华的大伯和哥哥就在这条石道上跑过,往京城里运粮送货,老爷儿俩用的就是骡子车,车轱辘是挂胶皮的钢瓦,因为当时政府有令,不容许带铁皮瓦和钢皮瓦轱辘的车在石道上走,这对保护石道路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解放前这条石道曾铺过石渣,这种石渣成细小颗粒状也就有黄豆粒那么大,铺在路面上有硬度、有柔性,适合当时车辆的行驶。八里桥面主道没有铺石渣,两侧的人行辅道上铺了石渣和黄土。直到解放后的1958年前,朝阳门到通州石道上铺上了柏油(沥青),八里桥上的路面也铺了。两侧的人行辅道没铺,仍是石渣路。

1900年前后通惠河的漕运渐停,通惠河的运输历史作用终结,被汽车和畜力车运输代替了。

“长桥映月”和八方

清光绪五年(1879年)王维珍编的《通州志》中有通州八景,八景之一“长桥映月”就是指八里桥。长桥为汉白玉护栏巨大石拱桥。映月指二景,一是此桥本身构造之三孔券, 垂影水中, 上下结合似满月;一是抚栏下望,夜空之月垂影通惠河中,因桥高而大,居高临下方可赏到此景。此景配合桥两侧的芦苇荡、菖蒲摇曳、鱼灯蟹火、岸边绿柳、路侧红枫、河中驳船、桥上车马,组合成壮丽景象。遥想当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先生去张家湾老宅,往返此处也是触景生情啊!

八里桥原桥头有石碑《永通桥碑记》,碑文:“通州在京城之东,潞河之上,凡四方万国贡赋由水道以达京师者,必萃于此,实国家之要冲也。”“朝廷迁都北京,建万世不拔之丕基,其要在于漕运,实军国所资,而桥乃陆运之衢,非细故也。”

八里桥为一大二小三券石拱桥,桥长50米,宽16米,有66根望柱,其中62根望柱顶有石狮,4根柱顶无狮的转角方形望柱;64块凹刻回形纹护栏板,两桥头各有一只独角异兽,桥下四角护岸各有一只伏卧镇水兽。桥中孔高8.5米,宽6.7米,行舟过去不必挽帆,故有“八里桥不挽桅”之说;中孔两侧桥小孔,孔高3.5米,宽5.5米,洪水可以畅通。昔日桥的两端各建一座题写“永通桥”的牌坊,桥侧树立“敕建永通桥碑”;还造有河神庙。这些附属建筑与设施均已不存在了。一块“永通桥”简介新汉白玉长方体标志石屹立在桥南头西侧,向人们介绍这桥的历史。其简介全文如下:

1996.7.14 八里桥南下坎为减缓坡度的垫土层

“永通桥始建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其距通州城西八里, 故俗称八里桥。该桥为三孔石桥,中孔奇高,是专为方便漕船通行而设置。这里还是清代雍正七年( 1729年) 所建京通四十里石道起始处,被称为‘国东门孔道,成为控制京通粮道的标志性建筑。八里桥地处京城东部门户,与京西卢沟桥、京北朝宗桥并称京城三大古桥,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成为近代中国抗击外族侵略的宝贵见证。”在桥南头东侧还屹立着又一新汉白玉长方体标志石:大运河——永通桥及石道碑。在桥的东侧两端还有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汉白玉“中国大运河遗产区界桩”。

解放前后,虽然多次对这座古桥进行修葺,终因年深日久,经常遭猛水冲击而毁损。1980年代,北京市政府为了保护古桥,在古桥北侧开掘分水渠道,并在分水河道上新建一座三孔混凝土桥,与老桥南北相连,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洪泄压的作用。

猜你喜欢
石渣古桥碑文
电石渣稳定土强度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电石渣固化软土的强度特性研究
金元明时期北京地区古桥研究概述
某碾压石渣料堤防边坡抗滑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工布江达县“万善同归”碑文考释
自清洗过滤器在电石渣脱硫剂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