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个人口调查啥样?

2021-02-04 07:47彭援军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人口

彭援军

照片上看老报纸的老人是我的母亲,她看的是1953年4月6日出版的天津版《大公报》。报纸一版到三版上刊登的全是有关各地基层选举和全国人口调查的相关内容。母亲说:“这份老报纸是她珍藏了67年的传家宝,因为基层选举和全国人口调查是新社会我们老百姓当家做主人的标志。”

报纸头版二条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由于党中央决定于1954年9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了全国各地普遍选举基层和全国人大代表的需要,为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新中国执政者迫切需要摸清人口底数,掌握准确的人口资料,这样便有了新中国第一次人口调查(普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0次会议作出决议,1953年,陆续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使全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能依法参加选举,必须做好选民登记工作,而选民登记须以人口登记为依据。因此,在选举登记的同时,举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可谓一举数得,这既有利于选举工作的进行,又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

中央要求,为避免重复或遗漏,确定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人口普查登记的标准计算时间,所有调查登记工作在9月底前完成。各县和市辖区及未设区的市,应将所辖地区人口汇总统计于10月底前报省和专区、市。各省、市及中央直辖行政单位的汇总统计,要求在11月15日前报中央。此次基层选举和人口调查,中央由内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统一领导。各省市由民政厅(局)等亦成立相应机构,县、市(区)、乡比照办理。人口普查办公室是选举办事机构的组成部分,各级人口调查办受同级选举办的领导。除选举办和人口普查办全体工作人员要全力以赴外,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动员适当数量的教员、学生、人民团体的干部和其他人员在一定限期内,参加本地的调查、登记、汇总、统计等工作。要求工作人员要对人口调查登记办法、表式及说明等加以研究,掌握不重复、不遗漏、全面、确实的原则等。要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要以方便人民群众为首要,在乡村尤应利用农事闲隙,不得妨碍农业生产。此次调查所需的各项经费,列入各级选举预算之内,由国库报销。所用调查登记的各项表式,各地均依据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格式,统一筹划,分别不同情况,由省或交由专区、县印刷。

在这份报纸上,还刊登了4000多字的《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该办法共计18条,规定得非常详细,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本戶住地等6项,这是近代人口调查的常规做法。第二版刊登了《人口调查登记表填写说明》,配有“人口调查登记表”。此外,报纸头版头条刊登的是中央选举委员会1953年4月3日发出的“关于基层选举工作的指示”,共计五大部分。第二版刊登了“中央和地方各级选举委员会印章制发办法”,刊有“选民证”样式和“关于选民证的说明”;“中央选举委员会关于选民资格若干问题的解答”,“关于选民登记表的说明”;第三版刊有数种“选民登记表”的格式。以示两项工作交织进行。

新中国首次人口调查,任务艰巨,工作量极大。1953年6月12日至7月2日为准备工作阶段;同年7月3日至1954年6月为登记阶段及全面复查和重点抽查、统计、小结、公布等。为了取得经验和保证质量,各地安排的试点和复查面较广,时间跨度较长。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则采用间接调查的方法而取得数据。在进行调查登记前,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电台、广播等就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广泛宣传,使人民群众都彻底了解此次人口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在各地得到了全国男女老少的热诚响应和支持。一般程序是釆取户主来调查登记站登记和调查员逐户访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普查登记的实际时间历时半年以上。1954年1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关于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结果的公报》,全国总人口为601938035人,其中直接调查的人口为574205940人,用其他办法间接调查到的人口为27732095人。

1953年人口调查填报说明

2020年11月1日上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员来到我家,向满头白发的母亲逐项询问。据了解,当北京11.5万名普查人员辛勤工作到12月10日普查告一段落后,有关部门就进入普查数据处理、汇总阶段,全国主要调查数据公报明年发布。

送走人口普查员, 母亲回忆起她经历的第一次人口调查。那年,23岁的父亲从朝鲜战场轮战归来,转业到首都汽车公司国宾车队当司机。刚从老家来到北京的新婚母亲,和父亲住在复兴门外三里河,那是单位给职工们临时搭建的苇墙大工棚,里面住了刚刚在北京落脚的几十对夫妇。每户之间只拉个布帘子,夜里一个人上茅房会惊动满屋子的人。苇墙透风、屋顶漏雨的生活十分艰苦。18岁的母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人口调查的。

1964年6月底,时隔11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们五口之家已搬到北京德胜门外关厢新风北里首汽平房宿舍,一间半房子五口人住,我是老大,刚入小学;妹妹四岁,弟弟一岁半,母亲上班时,两个小孩就被锁在屋里自己玩儿。那天来家里登记的是家属院居委会王主任,还有管这片的民警。母亲说,这次登记,她的文化程度填了初小,本人成分是工人,职业是汽车修理工。

1982年中共建党纪念日这天,时隔18年的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普查人员来到我们刚搬进的简易楼房搞调查。新建简易楼在原住平房向南二里地的育翔小学对面。全家7口人在两个单间挤不下,插队回城工作的我,就在单位办公室值班用的单人床上凑合睡。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住一间,父母跟奶奶住一间,房间对面是小厨房。

1990年7月1日,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已成家单过,父母退休后依恋故乡,执着地从首都北京回到老家生活。

世纪之交的新千年,适逢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送到家的普查表项目繁多,按人填报项目为26项,按户填报的有23项。1996年喜迁到丰台区建欣苑新居的我,三口之家住上了两居室。对从单位优惠购买的房改房,按照住宅外墙墙体材料、住房内有无厨房、主要炊事燃料、是否饮用自来水、住房内有无洗澡设备、住房内有无厕所、住房来源、购建住房费用、月租房费用等项如实填写。

生活的脚步,普查的数字,家庭的变化,填报着、记录着……

整整10年后的同一天,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家搬进大兴兴海园的大三居室,此时大学毕业的女儿已经参加工作,走进了纷纷攘攘的大社会。年近50岁的妻子,此刻想着尽快办理退休手续,寻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则一年四季忙于办刊、参会、出差、写稿,在神州大地飞来飞去,忙得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人口普查学问多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黑龙江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人口普查为什么既要“查人”又要“查房”
看看你是哪种隐形人口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人口健康信息化支撑医改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