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田沁鑫

2021-02-04 07:47由芳鑫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田沁鑫话剧院雨鞋

由芳鑫

2020年12月8日,文旅部人事司正式宣布中国国家话剧院领导干部的任命——新任命田沁鑫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此时,距离她进入剧院整满21年,距离她最近的一部导演作品民族歌剧《扶贫路上》首演不过3月余。

作为一位导演, 田沁鑫的作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她的戏剧作品内容不仅涉及中国古典题材、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也有如《扶贫路上》这种关注扶贫攻坚战的题材。与《故事里的中国》里的优雅、知性形象不同,《扶贫路上》里的田沁鑫似乎更随意松弛。

《扶贫路上》于2020年夏天正式开始排练。这部以“第一书记”黄文秀为原型的民族歌剧,不仅仅是一部常规的献礼式作品,更像是一部女性导演对一位青年女共产党员的隔空致敬。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的黄文秀于2018年3月来到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从百色家中探望生病的父亲后,返回乐业途中,不幸罹难……

排练场里的田沁鑫不喜着脂粉、穿着也极为随意,一边喝着飘逸杯里的热茶,一边和演员们说着戏,讲述主创团队为了收集“第一书记”素材7次去广西采风。尤其是当他们得知黄文秀因为遭遇泥石流不幸罹難的消息,急忙赶去广西乐业县百坭村时,那天清晨她莫名“任性”的故事:“大家得知黄文秀遇难的消息之后,情绪都很低落。那天清晨,临出发之前天空下起了雨,我脑海中莫名奇妙地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下雨了,我要穿雨鞋。”

因为田沁鑫突如其来要穿雨鞋的要求,采风团队推迟了出发时间。当天清晨,田沁鑫自掏腰包在当地给全组所有成员一人购置了一双老式的、笨重的橡胶雨鞋。

彼时,离黄文秀罹难已经过去了10天。但没想到的是,泥石流肆虐后山路塌方,当地对接的工作人员为难地劝阻田沁鑫:前面汽车实在过不去了,太危险了,咱们还是回去吧。田沁鑫在那一刻,忽然明白早晨自己灵光乍现般的坚持,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于是大家全体换上新买的橡胶雨鞋,踩在坑洼山路的泥泞里,一步一步走到了黄文秀生前所在的乐业县百坭村。

排练场里田沁鑫的“标配”除了那只大大的飘逸杯外,还伴随着林林总总的水果零食,每个坐到导演席附近的人都会被田沁鑫热情而自然的“投喂”。歌剧《扶贫路上》有大量的舞蹈场面,年轻演员们消耗大、饿得快,孩子们腼腆害羞,不好意思接受水果点心。导演索性把餐盒全部打开摊在桌面上,让大家随意取用。后来路过导演席的时候悄悄“偷”一把水果点心,成了组里演员们乐此不疲的游戏。田沁鑫偶尔也会满脸宠溺笑着埋怨:“哎呀讨厌,你吃掉了我最后一块牛肉干。”然后再把零食续满。

排练氛围轻松融洽,但田沁鑫非常坚持自己的艺术要求。她曾在早前的几次广西采风途中,与来汇报工作的黄文秀擦肩而过,在她的印象里,那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傻姑娘,曾如你我一般手捧书本行色匆匆穿梭在北京校园里,脱下裙子高跟鞋奔赴在广西的贫穷土地上。对于饰演村民的演员们,她要求演员抛弃掉自身的文明性、城市化和刻意表现出来的苦难感——“我见到的那些广西的贫困村民们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觉得自己多穷,完全没有贫困的意识,也不懂这些第一书记来扶贫要干什么。他们就按照祖辈的生活方式过日子,也意识不到自己的苦难,他们很原生态,就像唱山歌,很可能无缘无故就唱起来了,没什么契机因果,他们很敞亮,没有任何愁苦,没什么花花心思。所以我们扮演广西人民的时候,也要带着这种心态,而不是刻意的扮穷演苦。”

在全剧组转战广西合成时,正是《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拍摄录制最忙的时候,她经常带着行李箱完成合成后匆匆赶去机场,落地北京后直接去廊坊的录制现场。一个通宵后再奔赴回广西。田沁鑫累极了的时候也会像个孩子般抱怨:“我好想睡觉哦,我好久都没睡觉了……”但是当场灯一关,她又能瞬间恢复高昂的斗志,投入到下一个通宵中去。在她这种忘我精神的带领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广西、北京、上海三轮的演出,入选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植作品。

“我将无我,允公允能”——这是田沁鑫就任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履新致辞,无论变化着怎样的头衔,田沁鑫都是那个言笑晏晏但要求严格的导演,那个在剧场里困倦不堪却精神抖擞的导演。愿她不改初心,一切顺遂。

猜你喜欢
田沁鑫话剧院雨鞋
《阿伽门农》
小赛的新雨鞋
一双雨鞋背后的故事
田沁鑫:回归自己的表达
田沁鑫:为戏剧置身出世入世间
表达
雨鞋出逃记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国国家话剧院
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