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涛:立足校园,散播“绿荫”

2021-02-04 07:47
北京纪事 2021年1期
关键词:汪涛绿荫废弃物

汪涛,1981年10月生人,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师。他成立的“绿荫环保社”以化学实验室为依托,带领有环保意愿的学生实践环保行为,并向全体同学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环保行为。同时积极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行为从学校辐射到家庭,让公益行为成为青年学生的习惯。

汪涛老师作为化学实验老师,每天需要准备大量化学实验,而实验后的废水、废液、废渣都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废弃物,使之无毒无害,是迫切而必须的环保行为。同时,校园里水、电、纸的使用率高,学生使用时浪费现象较为严重,食堂里,浪费粮食的情况常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促使汪涛老师成立“绿荫环保社”。

学生实验后留下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汪涛老师注意到这种现象,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化学方法处理这些有害物质,使之无毒无害之后再排放,让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实践了环保行为。对于一些中学实验条件不能处理的化学废弃物,汪涛老师带领环保社的同学先对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并多方努力促成学校与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化学废弃物处理合同,红树林公司定期进行回收处理,绝不让一点废弃物流出而污染环境。

汪老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想出很多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理念,并将环保行动落在实处。平日里,他组织学生开展废物利用创意比赛,探究废物利用的多种方式。将生活中产生的新鲜厨余垃圾进行密闭发酵,制成环保酵素;环保酵素含有多种活性糖、有机酸、维生素和酶,可以用来栽培绿植、清洁家具、清洗蔬菜水果等,这样既能有效处理厨余垃圾,又能减少化学洗涤剂的使用。带领环保社同学不定期到学生、教师食堂宣传节约粮食,提倡光盘行动,杜绝浪费。在节假日到来之前,汪涛老师会带领环保社同学发出有针对性的环保生活倡议,并给出具体而有效的实践方式。在假期中,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绿色生活方式。

环保社也会不定期组织同学举行废旧物品互换活动,如:某件物品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使用价值了,扔了觉得可惜,不扔又占有储存空间,但它确恰恰是别人需要的东西,大家就可以把类似情况的物品拿来进行交换,这样就提高了物品的利用率,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带领环保社的学生不定期地清理学校南校区天井鱼池,让鱼儿有适宜的生长环境,让校园更美。带领环保社同学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校园环保建言”建议亮相学校行政办公会,得到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带领绿荫环保社同学与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的同学一起讨论环境保护问题。开展为边远山区捐书活动,已经向新疆和田地区捐书980册。

除此之外,汪老师邀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田颖女士团队为十八中同学做北京市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讲座;邀请国际广播电台编辑崔红老师做保护环境、你我同行的知识讲座。

绿荫环保社的环保公益行动虽小,但通过一次次的宣传,环保理念和环保行为渐渐影响到了更多人,老师和同学们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用纸,食堂里的浪费现象减少了;通过一次次切实的环保行动,让参与的同学感受深切,也切实地改善了校园环境;通过捐书等公益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热心和爱心;废物再利用,旧物互换等活动,让学生们的环保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汪涛老师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绿色环保之热心创建环保社,引导青年学生参与环保、践行环保、热爱环保。环保公益的种子深深地种在了学生们的心中,影响深远。

环保行为和公益热心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创设条件和情境的宣传、发展,并在身体力行中渐渐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对于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更是如此。汪涛老师正是青年学生在环保事业上的领路人,他用切实的行動引导学生成为环保队伍中的一员。

猜你喜欢
汪涛绿荫废弃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汪涛:到目前为止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比之前想象的强,下半年将会怎样?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徽州绿荫
风景
Impacts of bridge piers on water level during ice jammed period in bend channel–An experimental study *
“废弃物”中有孩子的快乐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