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加减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痰火郁结证临床研究*

2021-02-05 09:25夏晶晶计忠宁
光明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温胆纯音听阈

夏晶晶 计忠宁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为突发性耳聋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急性感音神经性聋,该病起病纯音听阈测定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且不伴眩晕。患者主要以言语听力下降、低调耳鸣、耳中闷胀不适感为主诉或症状。该病中医属于“暴聋”范畴,认为与痰火郁结、气血亏虚、气滞血瘀、肾精亏损、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等相关。目前西医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内淋巴积水及自身免疫反应等有关[1],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常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2],但皮质类固醇激素不能通过血-迷路屏障[3],局部血药浓度有限,且全身应用潜在危险较大。而中医治疗历史悠久,中医经方疗效可靠。本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住院的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痰火郁结型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21±14.36)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2 d,平均(5.65±5.31) d。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05±13.58)岁;病程最短1 d,最长10 d,平均(5.93±4.74)d。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2015年发布的《突发性聋诊断及治疗指南(2015)》[4]的定义与分型标准: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其中低频下降型: 1000 Hz(含)以下频率听力下降, 500、250 Hz处听力损失≥20 dBHL。

1.2.2 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治疗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九版)[5]。按痰火郁结证型辨证论治。辨证标准如下:痰火郁结:①耳中胀闷不适感,时有头重如裹,耳聋明显;②常有咳嗽痰多、伴有低调耳鸣、胸闷或脘满、口苦或淡而无味,小便黄、大便不畅等症状;③舌质偏红,苔偏黄腻,脉滑数。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采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温胆汤加减(姜半夏6 g,茯苓9 g,陈皮9 g,竹茹9 g,枳实9 g,甘草3 g)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症状进行中药的加减:心烦失眠者可加用淡竹叶、白茅根、莲子心;热重口燥,苔黄腻者可加黄芩、黄连等;起病较急、症状较轻微,无明显耳鸣,耳闷胀感较重者加蔓荆子、金银花、桔梗;兼有情志郁结、舌有瘀点症状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等;兼有胸胁胀痛、头痛症状者可加栀子、黄芩、车前子等。

1.4 观察指标①纯音听阈测定,采用江阴市中医院耳鼻喉科MADSEN丹麦尔听美科丽纳Astera听力筛查仪(S/N:1927113)进行纯音听阈检测,患者开始治疗测定1次,治疗满1周测定1次,出院时复测。②患者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主要伴随症状的缓解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纯音听阈测定结果采用2015年指南中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4]: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伴随症状疗效标准依据2009年《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6]进行判定:痊愈:无耳闷胀不适感、听力下降等伴随症状;或对耳闷胀感、听力下降等症状耐受。显效:耳闷胀程度等减轻一半,大部分时间对耳闷胀感等耐受。有效:耳闷胀程度等较前稍减轻,一半时间对耳闷胀感等症状耐受。无效:耳闷胀程度及耳鸣等不变甚至加重,对耳鸣、耳闷胀感等症状无法忍受。

1.6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测定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伴随症状发病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主要伴随症状发病情况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的缓解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的缓解情况比较 (例,%)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闷胀感的缓解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闷胀感的缓解情况 (例,%)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下降的缓解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下降的缓解情况 (例,%)

3 讨论

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常突然发病,病情较急,但一般症状较轻微,并拥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曾有报道该病自愈率为45%~65%[7]。但该病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有可能发展为梅尼埃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但是大剂量激素存在一定的不良作用,限制了其使用。中医治疗已成为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治疗的重要手段。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资的丰裕,人们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腻之品,脾胃受损;或生活压力过大,思虑过度,情志郁结,日久伤及脾胃,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而生痰,痰湿久蕴,郁而化火,痰火互结上塞耳窍,导致耳聋。正如《古今医统·耳证门》曰:“耳聋证,乃气道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故而该病发病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景岳全书》云:“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聋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厚味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故对于痰火郁结型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治当化痰清热,散结通窍,可予温胆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燥湿化痰,为君药。竹茹清化热痰,为臣药。治痰当理气,气顺则痰消,故佐以枳实,苦辛微寒,破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以通痞塞。枳实与半夏相配,则气顺痰消,气滞得畅;陈皮辛苦而温,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效。以上均为佐药。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化痰,理气健脾之效。

本研究显示,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听力,减轻患者听力障碍的困扰,还能改善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温胆纯音听阈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以法统方结合机器学习探索中医温胆治法沿革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中医治疗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温胆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