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亲密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2-06 13:55郭雪琴梁云飞吴小英
全科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亲密关系精神分裂症患儿

郭雪琴,梁云飞,吴小英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迁延的慢性衰退性疾病[1],它多起病于青壮年,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病情重、家庭负担重等特点[2-3]。家庭中一旦有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整个家庭都要承受包括心理、经济等多重压力[4]。特别是病人的家长,作为其主要看护人,无疑遭受着更严重的心理冲击。加之疾病迁延不愈,长此以往病人的家长很可能会失去治愈信心,甚至影响到与患儿之间的亲密关系。研究显示,家庭亲密关系不仅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其疾病的复发和预后[5-6]。因此,本研究拟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与其家长的亲密关系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努力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关系,并促进家庭成员的亲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80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家长,病人及其家长知情同意。研究对象中男33人,女47人;年龄33~62(50.08±2.89)岁;已婚61人,离异19人;有家族史16人,无家族史64人;农村28人,城镇52人。

表1 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家长基本情况

1.2 方法

1.2.1 评价工具

1.2.1.1 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ECR)[7]该量表由Brennan等编制,本研究采用的是中文修订版。包括18条测依恋焦虑(偶数项)和18条测依恋回避(奇数项)的维度。每个条目1~7级评分,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7分表示“完全同意”。其中包含10个反向计分题。ECR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依恋焦虑α=0.88,依恋回避α=0.90,两个维度相关不显著(r=0.123,P>0.05)。通过在两个维度上不同程度的组合,可以得到4种依恋类型,即安全型、冷漠型、专注型和恐惧型。

1.2.1.2 简版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The Quality of Relationship Index,QRI)[8]由Patrick和Knee等在2007年修订的,共6个条目。采用1(完全不赞同)~7(完全赞同)7级计分,均为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表示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越高。

1.2.2 测评方法 由在本院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作为调查员,在调查开始前首先对调查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培训,统一调查标准。调查过程中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病人家长可由护士解释并协助完成,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回收问卷,并核对其有效性。

2 结果

2.1 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家长的亲密关系现状 精神分裂症康复病人家长依恋回避因子得分(62.05±10.15)分,依恋焦虑因子得分(61.35±7.11)分,亲密关系满意度得分(35.08±1.93)分。

2.2 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情况 根据患儿线性判别公式计算成人依恋类型,本研究中安全型有8人,恐惧型有40人,专注型有10人,冷漠型有22人。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专注型与安全型的病人家长亲密关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注型与恐惧型的病人家长亲密关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情况 单位:分

表3 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

2.3 影响家长亲密关系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的亲密关系满意度高于女性(t=2.054,P<0.05),见表4。

表4 病人家长的亲密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非常常见的一类慢性病[9],它不仅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可能使家庭成员伴随有病耻感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10-11]。有报告称,截至2020年,预计精神障碍类疾病将占到全国疾病总负担的1/4[12]。可见,我国精神分裂症病人对于其家庭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特别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长,不仅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还要面对沉重的照顾负担,加之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病耻感体验,因此其身心健康会遭受到严重的创伤[13],甚至有的家长还可能会回避原有的社会交往[14]。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情绪失控[15],表现出烦躁甚至是对患儿的嫌弃或打骂,对于家庭亲密关系的保持非常不利。因此有必要及时了解患儿与其家长的亲密关系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善。

由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受到家长教养方式的潜移默化,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下的人,其心理健康表现不一[16],有研究报告,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受益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有碍其健康心理的形成[17]。因此,家庭环境对精神病病人的复发和预后有着重大影响。本研究中恐惧型与冷漠型占依恋类型绝大多数,这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关系大多是不健康的。国外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依恋的安全性,当亲子交往不能顺利进行,安全的依恋也就无法正常建立[18]。因此,护士在病人住院期间,应增加与家长的交流,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了解家长的心理特质,分析其依恋类型,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策略,包括如何客观地看待疾病,如何长期处理与患儿之间的关系,如何改善自身的亲密体验。必要时可鼓励家长变换角度来看待问题,增进患儿家长给予孩子的正性评价。这也从侧面帮助孩子建立更为亲密、有益的依恋关系。

结果也显示,不同依恋类型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存在差异。这表明专注型的依恋关系更有利于家长与患儿保持亲密关系。因此,护士在进行家庭干预的时候应着重以引导为主,并分析优势类型和劣势类型在日常行为中所存在的差异,从而获取如何引导冷漠型、安全型特别是恐惧型向专注型转化的合理途径。此外,结果也显示,男性家长的亲密关系满意度高于女性家长(P<0.05)。分析可能与男性的性格特点有关,如不注重细节,不易多愁善感,这都可能使男性在情感方面有更积极、乐观的体验,也不会太在意自我内心的感受,从而对与患儿关系满意度上,有更高的评价。因此,应更加关注女性家长,并通过鼓励其情感宣泄,自我心态调整等方式,来更好地处理与患儿的关系,更多地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从而更有信心地与患儿一起与病魔做斗争。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改变,精神疾病的治疗应更加多样化[19],不仅寻求生理功能上的改善,同时,也应注重患儿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改善[20-21]。这就需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一定的心理治疗、家庭干预等综合治疗措施[22]。重视病人家长不同照护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儿所产生的长远影响。而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照护方式。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病人的同时也需要了解家长的心理状态,并对其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从而提高他们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增进与患儿之间亲密关系的处理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家长缓解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利于提高患儿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明显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亲密关系精神分裂症患儿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亲密,别陷入相处误区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