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癌因疲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及护理干预措施

2021-02-06 13:55武玉真刘云梦
全科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因性条目量表

武玉真,刘云梦

乳房为女性性特征器官,乳腺癌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乳房切除术后常结合胸壁联合区域淋巴结放疗[1],而病人由于乳房缺失和放化疗不良反应,及经济与精神等多重打击,影响病人对其他事物直观的判断与主动学习能力,增加疾病不确定感;且随快速发展的病情、癌症治疗合并症(营养不良、感染、贫血等)、慢性合并症状(睡眠紊乱、慢性疼痛、免疫功能低下等)、心理社会因素(孤独、焦虑、沮丧等)[2],使得病人表现出精神、心理及体力的主观乏力感。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性程度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相关资料,所有病人均为女性,年龄65~72(68.61±2.03)岁;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下39例,专科31例,本科及以上30例;婚姻状况:已婚71例,未婚29例;家庭月收入水平:≤4 000元者61例,>4 000元者39例;费用支付方式:自费52例,农村合作医疗48例;放疗次数2~18(12.37±3.08)次;癌症分期:Ⅱ期48例,Ⅲ期31例,Ⅳ期21例。纳入标准:接受放射性治疗;均为乳腺癌术后女性病人;年龄≥65岁;经病理检查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器官功能不全或功能障碍;伴有自发或遗传性精神障碍疾病;语言表述和认知功能障碍。由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本次共计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根据社会支持度高低分为两组,高为参照组,中低为研究组。

1.2 调查工具及指标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调查问卷中包括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水平、费用支付方式、放疗次数、癌症分期等资料。

1.2.2 癌因性疲乏 采用Piper疲乏量表(PFS)进行测评,该量表包括认知(情绪)维度(6个条目)、感觉维度(5个条目)、情感维度(5个维度)、行为(严重性)维度(6个条目),该量表4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61、0.936、0.870、0.792,各条目采用0~10分计分方式,其中0分为无疲乏、1~3分为轻度疲乏、4~6分为中度疲乏、7~10分为重度疲乏,量表总分值与疲乏度呈正相关性[4]。

1.2.3 社会支持 采用PSSS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家庭、朋友、其他支持3个维度各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7分计分方式,量表总分范围为12~84分,其中低支持状态为12~36分、中支持状态为37~60分、高支持状态为61~84分,总分数越高说明个体的社会支持度越高[5]。

1.2.4 疾病不确定感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自评量表,该量表包括疾病相关的信息缺乏不一致性(5个条目)、复杂性(7个条目)、不明确性(13个条目)、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7个条目),各条目采用1~5分计分方式,总量表评分范围为32~160分,其中低水平为32.0~74.7分、中水平为74.8~117.4分、高水平为117.5~160.0分,且不确定感与量表总分值呈正比[6]。

2 结果

表1 受试者领悟性社会支持得分情况分析

表2 两组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癌因性疲乏得分情况比较 单位:分

表4 研究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及癌因性疲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表5 研究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癌因性疲乏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乳腺癌放疗病人社会支持现状分析 社会支持主要指病人家庭、朋友、同事及邻居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支持与帮助,为病人身心健康产生增益效果。本次受试组病人获得较低社会支持(P<0.05),由此说明,病人家庭与社会给予病人关爱和支持较少。其原因在于受试病人中大部分为离异、丧偶等未婚家庭,家庭成员角色的缺失、家庭月收入水平低等,使得病人获得情感支持度降低[7],除此之外,还会影响病人对社会支持的感受效果[8]。

3.2 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癌因性疲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①疾病不确定感指病人在当前情况缺少疾病相关的信息主观做出不确定的判断[9]。Tyler等[10]认为疾病不确定感可反映病人对疾病情况的中立认知状态,且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中明确支持社会支持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行为与心理的帮助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辅助病人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本次研究组与参照组病人疾病不确定感存在差异(P<0.05),且经相关性研究可见,乳腺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及其相关维度呈负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当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其疾病不确定感降低。可能是社会与家庭支持使得病人积极面对疾病,病人借助病友、医护人员等对疾病相关支持来源进行有效分析与解答,从而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11],反之,若医护人员与病友为分享经验和提供信息来源进行有效讲解后,病人内心可产生“医生向我阐述的事情可能还有多种意义”“我尚不清楚哪些事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病友分享我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我或具有科学性”等,关于不明确性、疾病相关信息缺失、疾病预后不可预测性等疾病不确定感[12];另外,社会与家庭的经济与情感支持,对于癌症放疗病人需承受疾病相应症状和经济压力,其错综复杂因素增加病人不确定感[13];②癌因性疲乏指肿瘤病人受疾病本身和相关治疗所导致活动无耐力、兴趣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虚弱等主观感受,该症状可通过睡眠和休息缓解,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情绪控制[14];而对于老年乳腺癌放疗病人当社会支持利用度高时,病人表现出主动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15],自主寻求促进疾病康复和解决并发症的自我护理措施,充分感受到周围人群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态度,对于乳腺癌放疗病人当满足生存需求,其生活质量随之上升,对于形态美及社会和家庭关系逐渐适应[16];③乳腺癌放疗病人疾病不确定感与癌因性疲乏呈正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当病人对疾病不确定感越强烈病人癌因性疲乏症状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病人为通过各种渠道寻求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明确疾病治疗重要性及信任对疾病的预测,减少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降低疾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17]。

3.3 针对社会各方面支持拟定护理干预措施 ①开展关于疾病的信息讲座:护理人员应组织开展疾病相关知识的讲座,讲座内容应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治疗原则、治疗方式、并发症、注意事项、自我护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开展提问、试问、讨论等环节[18],加强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辨别能力及思维拓展能力,避免由于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增加病人疾病不确定感[19];②开展病友交流会: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病友交流团建活动,活动内容包含自我护理经验分享、团队互动小游戏、团队运动活动等,促进病人回归社会能力,同时降低病人对自我疾病康复的否定,使得病人充分认识自身疾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转归效果[20];③开展以家庭小组的团队活动:传统仅将病人家属进行小组组合,但由于成员之间对表达方式、行为举动过于了解[21],本次推荐将两名病人家庭进行组合,病人与病人、家属与家属学习相互经验,以及病人和家属分别感受其他家庭成员心理和行为表现,使其相互理解、支持,避免由于对病人和家属的表现错误理解影响家庭和睦[22];④延伸护理:护理人员在病人出院前应留取病人相关信息和联系方式,每半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通过沟通了解病人内心变化和应对方式,同时针对问题环节进行有效疏导,降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癌因性疲乏[23]。

4 小结

由于老年乳腺癌病人放疗的年龄特殊性和疾病特殊性,全面的社会支持可使得病人充分感受到社会对其需要程度,为其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信息与行为支持,提高病人对疾病不确定感的解决能力,降低病人癌因性疲乏发生程度和持续时间,间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因性条目量表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心理支持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
我们都有“心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