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 back模式下的特应性皮炎健康教育对特应性皮炎患儿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2-06 13:55宁玲丹
全科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支持者

宁玲丹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儿童群体。数据显示,我国1~7岁儿童中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达到了12.94%[1]。临床将特应性皮炎分为3期,即婴儿期(0~2岁)、儿童期(2~12岁)、青年及成人期(>12岁),病人多表现为皮肤干燥、湿疹样损害、剧烈瘙痒、瘙痒性红斑、表皮内水疱等[2]。临床尚未明确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研究显示其发病与遗传易感性、自身抗原、食物过敏源刺激、皮肤功能障碍等有关[3]。特应性皮炎易反复发作,且AD重症者相关症状可持续至成年,致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故需对AD患儿实施长期健康管理[4]。临床观察可知,特应性皮炎患儿或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护能力均偏低,且缺乏防复发意识,导致症状控制效果欠佳。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基于“传递信息—反馈评估—纠正问题—强化重复”的流程,通过上门回访、电话回访、微信平台3种方式宣教AD健康知识,能实现对宣教计划的持续改进,可强化健康教育效果[5]。研究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应用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探究其对患儿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9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检查确诊为特应性皮炎;②年龄≤12岁;③入院SCORAD评分>24分;④出院时已达到显效、痊愈水平;⑤家属均高中学历及以上,且可熟练操作微信;⑥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②并发其他慢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皮炎等;③伴有其他皮肤病,且影响AD症状评估;④家长认知、沟通能力异常。将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岁15例,2~12岁30例;病程为3个月至6年。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岁19例,2~12岁26例;病程为3个月至6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随访指导,出院前评估AD症状;初诊出院1个月内电话回访,每周1次,1个月后电话回访,每2周1次,并根据家属反馈信息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采取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包括“传递信息—反馈评估—纠正问题—重复强化”4步骤,具体如下。

1.2.1 传递健康信息

1.2.1.1 情景模拟演示 ①教育时间:出院前1 d、出院后2周上门回访。②教育人员及对象:工作年限>5年,护师级别及以上护理人员;教育对象为AD患儿家属,以父母为主。③情景模拟演示:所涉情景主题有“居住环境管理”“洗浴润肤调护”“健康饮食管理”等,以“洗浴润肤调护”主题为例,护理人员借助仿真婴儿模型现场演示洗浴润肤调护操作,洗浴以35 ℃温水为宜,每周2次,如患儿皮肤干燥,则基于润肤乳擦拭干燥并有皮屑处,如存在湿疹出水的皮损部位,则借助氧化锌油、橄榄油进行擦拭,为患儿选择合适衣物,以宽松纯棉质衣物为宜,情景模拟演示每次20 min,患儿家长现场观看[6]。

1.2.1.2 微信视听教育 研究创建AD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出院前引导患儿家属关注。①微信推送计划:出院1个月内,每周定时推送1次;出院1个月后,每2周推送1次。②健康宣教形式:包括图文、视频2种形式,护理人员于微信公众号后台创建AD组群,对患儿家属实施编号后归组,选择组群成员为推送对象,并督促用户收到推送信息后,在对话框回复“收到”。③视听教育内容:图文宣教内容有疾病知识、复发危险因素、皮肤护理知识、居住环境维护、饮食注意事项及前沿资讯等,每次2篇图文;视频宣教内容有皮肤护理操作、居住环境管理等,护理人员以“AD、皮肤护理”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视频并剪辑,视频时长为8~10 min,每次1段视频。微信视听教育所涉内容均需交由本科医生审核,通过后方可推送[7]。

1.2.1.3 同伴互助交流 ①线上经验交流:选我院收治且出院1年无复发的AD患儿家属5人为“互助支持者”,创建互助交流微信群,引导互助支持者、AD患儿家属进群,每名互助支持者负责9名AD患儿家属。互助支持者通过微信群分享照护经验,所涉内容有皮肤调护、患儿饮食管理、复发防控等,每周选1名互助支持者分享经验,同时,家属可通过微信群提问以寻求解答[8]。②线下互助学习:互助支持者与AD患儿家属约定线下互助学习时间,每月2次,互助支持者基于现场演示法教授患儿家属照护操作,并指导其练习至熟练,以耳穴操为例,将拇指伸进患儿外耳道口,对耳郭内侧面实施按压,而后食指与拇指相对置于耳屏外侧面,基于拇指实施旋转按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0 min[9]。

1.2.2 反馈宣教效果 ①健康状况反馈:出院前,向患儿家属发放健康记录卡,所涉记录项目有用药情况、瘙痒状况、情绪表现、睡眠质量、皮肤状态,家属根据患儿实况填写健康记录卡,并以图片形式反馈健康记录卡内容,每周1次[10]。②健康认知调查:护理人员编制“AD健康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信效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58,问卷包括AD疾病知识、AD治疗知识、AD患儿日常照护、AD复发防控4维度,共20个问题,每题1分,共20分。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网络平台编制“AD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电子版,并设置调查权限,即每ID仅可填写1份,且问卷填写不全无法提交;护理人员复制问卷链接至微信群,并督促患儿家属填写问卷,每月1次,以检查健康教育效果[11]。

1.2.3 纠正教育问题 护理人员分析AD患儿健康记录卡,明确患儿健康状况,并据此提出照护指导意见,说明照护要点及注意事项;对AD健康知识调查结果实施分析,结合后台统计数据实施筛选,选出得分<12分的患儿家属、错误人数>5人的问题,据此明确强化教育内容及对象。

1.2.4 重复强化宣教 出院后第2个月起,护理人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确定强化宣教内容,调整健康教育计划,并随机抽取得分<12分的患儿家属进行提问,以了解其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强化宣教的目的[12]。

1.3 评价指标 ①症状控制:出院6个月后,选用特应性皮炎积分量表评价AD患儿症状控制效果,无效:患儿仍伴有瘙痒、皮疹等症状,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改善率<60%;显效:瘙痒、皮疹症状显著缓解,且6个月内无复发或复发后较快恢复,治疗改善率为60%~90%;痊愈:瘙痒、皮疹症状完全消退,且6个月内无复发,治疗改善率超过90%,统计各程度病人例数,计算症状控制有效率[13]。②生活质量:出院3个月、6个月,选用CDLQL量表评价患儿生活质量,共10个问题,涉及瘙痒、情绪、睡眠、回避等内容。量表问题设有4个等级,包括无影响(0分)、轻微影响(1分)、中度影响(2分)、严重影响(3分),总分0~30分[1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行方差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控制比较

表2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单位:分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特应性皮炎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婴幼儿期特应性皮炎患儿占比达到了50%,且四肢屈侧、面颊及额部属于高发部位[15]。特应性皮炎属于慢性皮肤疾病,易反复发作,患儿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皮肤护理,加之家属健康认知、照护能力均偏低,故患儿症状控制效果、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16]。

研究在AD患儿中应用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包括传递健康信息、反馈宣教效果、纠正教育问题、重复强化宣教4个环节。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症状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CDLQ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基于情景模拟演示实施健康教育,教授了家属“居住环境管理”“洗浴润肤调护”“健康饮食管理”等照护管理技能,能显著提升居家照护能力,为院外康复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助于防控病情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17-18];护理人员面向患儿家属实施微信视听教育,包括微信图文宣教、微信视频宣教,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视频,介绍了疾病知识、复发危险因素、皮肤护理知识、居住环境维护、饮食注意事项及前沿资讯等,能显著提升患儿家属认知水平,强化其复发风险防控意识,可强化临床疗效[19-20];研究开展同伴互助交流,引导同伴互助支持者与AD患儿家属交流,包括线上经验交流、线下互助学习,便于家属学习生活照护技巧、复发防控技能,有助于改善症状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21];研究基于“传递信息—反馈评估—纠正问题—强化重复”流程开展AD健康教育,能及时了解患儿健康状况、健康教育效果,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调整教育计划,可强化健康教育效果[22]。

综上所述,Teach back模式下的AD健康教育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应用,可强化症状控制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支持者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婴儿特应性皮炎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先行者 践行者 支持者
“摸脸杀”
掌上邮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