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不同评分系统评价急诊科危重症预后的应用对比

2021-02-06 13:55范桂珍
全科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危重症急诊科死亡率

范桂珍

近年来随着急诊专业的不断发展及完善,急诊科危重症病人不断增多,加之危重症病人本身具有就诊急、病情较重、变化速度较快、不可预测性较强等特点,因此,采取更好的评分系统对急诊科病人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分析与判断至关重要,旨在为后续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合理可靠的参考依据[1]。目前应用于评价急诊科危重病人的评分系统较多,包括了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评分、简单临床评分量表(SC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量表(REMS)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量表(APACHEⅡ),但对于选择何种方法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好的准确度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原因是其中某些系统尽管能够预测病人病情的变化,但仍然受到其他不稳定性因素所影响[2-3]。现就我院最常用的SCS、REMS及APACHEⅡ这三种评分系统评价急诊科危重症预后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84例急诊科危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5例,女89例;年龄28~73(42.23±3.23)岁。纳入标准:全部病人均因急诊收治入院,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或者有害气体中毒等;入住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时间在24 h之内;在入院进行治疗前已经接受了相关指标的检测与记录,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并非危重病人;已经在外院治疗超过24 h并且在入院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者;因放弃治疗导致病人死亡或者治疗时间在2 h以内者;资料缺陷并不完整者。

1.2 方法 在该组病人进入到急诊科开始就诊时进行生命体征及基础数据的收集,收集的指标包括了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常规、24 h生化全项检查等。结合症状表现及数据资料对该组病人分别行SCS、REMS及APACHE Ⅱ评价,对比三种评分系统标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三种评分标准与病人的预后情况。①SCS量表仅适用于急诊病人[4-5],以用于预测病人在30 d内的死亡率,SCS与病死率的对应关系为:8~11分为高危、12分以上为极高危,死亡率达29%以上。②REMS用于预测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的评价[6],包括血压、呼吸、脉搏、GCS、年龄及指氧饱和度,共6个参数,每个参数赋值在0~6分,总分为0~26分。③APACHEⅡ应用于非特定性急诊疾病病情程度评价及预后预测[7],由A(急诊生理学评分)、B(年龄)、C(患病前的慢性健康状况)共3部分组成,得分在0~71分之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根据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CS评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统计 在SCS评分中,>11分及6~11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0~5分病人死亡率,6~11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0~5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CS评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比较

2.2 REMS评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统计 在REMS评分中,>16分及12~16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1分病人死亡率,12~16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1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REMS评分与病人的死亡情况比较

2.3 APACHEⅡ评分与病人的死亡率情况统计 在REMS评分中,>25分及15~24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5分病人死亡率,15~24分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15分病人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PACHEⅡ评分与病人的死亡情况比较

2.4 SCS、REMS及APACHEⅡ评分与预后预测ROC曲线情况 使用ROC曲线计算可见,SCS、REMS及APACHEⅡ评分的灵敏度分别为75.23%、76.44%、85.99%,特异度分别为71.23%、71.29%、80.62%,可见APACHE Ⅱ评分较SCS、REMS评分均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REMS评分相比灵敏度及特异性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SCS、REMS及APACHEⅡ评分与预后预测ROC曲线情况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科室,病人均面临着病情变化迅速、死亡率较高等特点,加之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可能存在无法准确判断并处理病情的情况,这就要求急诊科的医务工作者能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争取最佳治疗时间[8-10]。有研究报告指出,有大部分的急危重症病人在入院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主观诉求不明显的情况,单从表现上看并不能发现器官衰竭的证据,但若未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则有可能导致病人在几个小时或者是几天后发生病情急剧变化,进而发展成为危重症病人的情况,同时容易对病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1-12]。另外,在以往临床工作中对急诊病人进行分诊时通常需要根据首诊医师以及护士等根据病人的主诉、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等,并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判断,对于临床经验较为丰富的人员来说能够具有较高的分诊准确率,但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而言,分诊准确率则较低。

因此,对于此类急诊科危急重症病人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评估至关重要,目的在于通过借助此种手段进行判断后,早期识别潜在的危重症病人,从而极大程度的提高抢救成功率,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平均住院的天数,并减轻病人在医疗方面的负担[13-1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三种评分系统在急危重症病人的预后判断中进行应用,以对比其应用价值。其中APACHE Ⅱ最早由Knuas建立而成,主要是通过利用APS、CHS及年龄构成,以同时完成对病人死亡率的计算,由于该量表具有较强的分辨力及校准率,操作起来较为合理且简便,已经被应用于诸多急危重症病人的评价工作中[16]。但有专家指出,此评分量表存在着一个较大的缺陷为所需要的资料及指标较多,部分病人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全面,可能无法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优化[17]。而SCS评分相比来说较为简单,运用的成本较低,数据能够轻松获得,相比于以往临床工作中应用的MEWS评分量表而言不仅包含了上个量表的参数,同时又增加了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既往病史等参数,更加的全面及实用[18]。REMS评分系统同样作为一种简单的评分系统,具有较低的操作成本,方便获得判断所需数据,不仅能够对院前转运的风险进行判断,同时还能够在达到目的医院的24 h内的情况进行分析,在各级医院中均能够应用[19]。

结合本次结果显示,在三种评分标准中,均表现为随着评分升高,病人死亡率升高的趋势,且每一种评分分数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另外,三种评分系统评价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05,结果表明三种评分系统在临床中均具有一定意义的诊断价值,而三种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APACHE Ⅱ评分、SCS评分以及REMS评分,与以往研究报告基本一致[20-21]。

综上所述,SCS、REMS及APACHEⅡ这三种评分系统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急诊科危重症病人的预后进行一定的判断,但结合急诊科危重症病人的实际情况分析,前二者的操作方法更加的简便,通过对准确度进行判断可见,SCS评分具有更好的准确度,综合分析可见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危重症急诊科死亡率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