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2021-02-06 13:55李玲玲刘玲玲邵漪婷皇惠丽
全科护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病人

李玲玲,刘玲玲,陈 曦,邵漪婷,皇惠丽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病病人维持生命的治疗方式之一。由于疾病的困扰和维持性血液透析带来的经济负担,给许多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甚至会发生社会功能缺陷,从而放弃工作及回归社会。社会功能缺陷包括由于精神障碍导致的社交功能障碍和对社会应尽职责表现出的紊乱[2]。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具有年轻化趋势[3]。“80后”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正处于生命的鼎盛期,肩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是应当受到关注的群体[4]。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在延长血液透析病人生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其保持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5]。本研究旨在了解“80后”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功能缺陷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80后”血液透析病人社会适应水平、更好地回归社会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80后”血液透析病人及162例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80后”病人(出生在1980年1月1日—1989年12月31日的病人)及中老年病人(年龄≥45岁的病人);②透析时间≥3个月;③意识清晰,无沟通障碍;④了解自身病情,自愿参加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脑、肺并发症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②有明确的精神病史。本次调查的对象共有246例,其中“80后”病人84例,中老年病人162例;男145例,女101例;82.1%的病人已婚,16.3%的病人未婚,其他婚姻情况占1.6%;17.9%的病人为本科及以上学历,19.7%的病人为专科学历,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2.4%;76.4%的病人是上海户籍,外地户籍占23.6%;在职占22.8%,无业或者待业占22.8%,离职或者退休占48.8%,其他职业情况占5.6%。本研究中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6-7]: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病人社会功能状况程度,由世界卫生组织拟订,评定慢性疾病病人被证明是可行和有效的。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情况、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共10个项目。计分方式为0~2分的3点计分法(0分为无异常或仅有不引起抱怨或问题的极轻微缺陷;1分为确有功能缺陷;2分为存在严重的功能缺陷)。该量表以10个问题的累计得分作为其社会功能缺陷的总分。总分为0~20分,将≥2分评定为有社会功能缺陷,<2分评定为社会功能正常,评分越高表明社会参与程度越差。本量表信度良好,SDSS的评定一致性为85%~99%,Kappa为0.6~1.0。②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SCL-90)是由美国Derogatis在1973年编制的[8],此次使用的量表是由王征宇[9]在1990年将其翻译成汉语并编制的。包含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分没有、轻度、中度、偏重、严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SCL-90有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与饮食。SCL-90的主要统计指标为2项,即因子分与总分。因子分为因子项目平均分,超过2分为“阳性”;总分为90个项目单项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严重程度,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为“阳性”。本研究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91,各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68~0.951,可信度高。

1.2.2 调查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于2018年8月—2018年11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展开调查。发放问卷时调查员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方式,强调无记名填写,征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不能自行填写者采用病人口答、调查者代为填写的方式,当场回收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65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为92%。收集的数据经2人核对无误后录入。

2 结果

表1 “80后”和中老年MHD病人心理症状阳性率情况比较 单位:例(%)

表2 “80后”MHD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查情况(n=84) 单位:例(%)

表3 “80后”MHD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心理健康各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80后”MHD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时间较长,在病痛的折磨下不可避免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80后”MHD病人SCL-90总分为(128.59±42.99)分,表明“80后”MHD病人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这与单岩等[10]调查的结果相符。从各维度比较情况看,“80后”病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及精神病性得分高于中老年病人,表明“80后”MHD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中老年病人更突出。分析原因:一方面,“80后”年轻病人有肾移植打算,他们存在等待肾源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所导致的焦虑情绪较高[11];另一方面,“80后”较中老年人而言,他们正处于婚姻、事业的黄金时期,肩负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而疾病治疗产生的长周期的高额费用[12-13]、生活的限制和各种并发症[14],使多数年轻的“80后”病人跌落人生低谷,导致情绪低落和价值感丧失[15]。除此以外,相对于中老年病人,社会也许会疏于对“80后”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关注与关心。针对以上原因,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应针对“80后”病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安排合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间和次数、指导其饮食和日常生活、必要的药物对症干预外,还要重点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经验交流与现身说法等方式以缓解病人的心理症状。同时向社会呼吁器官捐献和延续生命的重要意义,护士应积极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亲属肾移植的可行性,提高肾移植率。

3.2 “80后”MHD病人社会功能缺陷情况分析 社会功能是人的社会职能的总称,从性质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实际的功能,包括物质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另一类是主观的、情感上,对其他社会人的心理支持。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生物属性逐渐向社会属性递增[16],血液透析病人的社会回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完善社会功能是回归社会的前提。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总分为2(0,15)分,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65.4%。表明目前“80后”血液透析病人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明显,状况不容忽视,值得临床医护人员高度关注。进一步分析,“80后”病人社会功能各项目中,“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和“社会性退缩”3个方面在社会功能缺陷情况最突出,经过分析,原因可能是:①透析治疗作为一个应激源,会对病人产生负性影响,如果病人不能有效控制,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等一系列情绪反应,使他们逃避所面对的社会环境,出现社会性退缩行为;②由于病人长期受疾病的影响,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度过强,会导致其对外界的兴趣下降;③由于部分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认为生病需要好好休息从而过多限制病人的自身活动。然而国外有研究指出,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进行腿部运动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疲乏症状,提高病人透析间期的体力活动水平[17]。因此,医护人员应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18],根据病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同时医属双方共同鼓励病人走出家门,增加“80后”血液透析病人与他人交流的机会[19],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情况。

3.3 “80后”MHD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发现,“80后”MHD病人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与心理症状各因子呈正相关,病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睡眠与饮食共10个因子方面问题越严重,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越高,病人的社会回归能力越差。“80后”病人的生活方式因血液透析出现了很大改变,他们需要时间来接受和适应新生活。而且由于单位对员工身体健康的要求,“80后”血液透析病人的职业、收入都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面临被辞退的风险,从而导致其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在行血液透析治疗时,自体静脉瘘有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血流量稳定等优势,故临床上将其作为了建立血管通路的首选[20],但对于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来说,他们要面临的是侧肢局部肤色加深、多处针眼,甚至会出现假性动脉瘤,对生活有诸多影响,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方面都与普通人不同。治疗期间的痛苦和生活中差异也许会使年轻的“80后”MHD病人更容易对其他健康人产生敌对、自觉不如的情绪。同时,血液透析本身、各种并发症以及依赖血液透析才能存活的现状,使病人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将自己定位于病人角色,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与社会参与水平[2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该高度重视“80后”MHD病人的康复干预及心理护理,使病人尽快适应生理上的改变,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力,减轻其思想压力,进而帮助他们转化在社会中的角色,履行社会职责。

4 小结

“80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肩负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应对疾病的同时还需要照顾家庭,与中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相比,“80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从整体护理的原则出发,不但要重视对病人治疗的护理,还要高度关注这类病人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以改善其心理状况和增加病人的社会支持[22],使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促使其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病人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谁是病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病人膏育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