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配合护理干预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镇痛消肿的效果研究

2021-02-07 06:11楚晓丰梁宁姜丽范小艺刘春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温针周径肩关节

楚晓丰 梁宁 姜丽 范小艺 刘春玲

近几年来,肩关节运动损伤越来越多,关节镜微创手术作为损伤小、操作相对直观的治疗手段,在肩袖损伤、冻结肩等肩关节疾病领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肩关节镜手术后多数患者多会感到肿胀、疼痛等不适。作者采用温针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治疗肩关节镜术后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3月来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 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30~70 岁,平均年龄(59.4±9.9)岁;其中,肩袖损伤28例、肩关节不稳4例、冈上肌肌腱炎4例、冻结肩 4例。实验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32~71 岁,平均年龄(57.8±8.7)岁;其中,肩袖损伤27 例、肩关节不稳3 例、冈上肌肌腱炎5 例、冻结肩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合并重大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有精神病、痴呆等无法配合者,或妊娠、哺乳期妇女;有出血倾向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术后镇痛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塞来昔布胶囊口服,200 mg/次,b.i.d.。

1.3.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温针配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3.2.1 温针治疗术前准备 治疗前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温针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效果;同时交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家属接受该治疗方案,对于过分紧张的患者给予耐心开导。

1.3.2.2 温针治疗 选取患侧肩髃、巨骨、肩贞、肩髎、阿是穴,根据病变部位,手太阳经证配后溪、手阳明经证配三间、手少阳经证配中渚,先针远端穴位,后针局部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将艾柱点燃,插入毫针针柄顶端,灸30 min/次,1 次/d。

1.3.2.3 温针治疗术中、术后护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协助术者消毒,根据术者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配合术者按照标识部位点布针,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在进针前告知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处有酸胀感属于正常现象,做好患者的安慰工作。在进行温针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燃烧的艾条散落,避免患者烧伤。温针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放置舒适体位;清点针,查看纱布覆盖处有无渗血,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2];告知患者12 h 内保持治疗区域干燥,如有异常及时告知术者;对患者进行相关信息记录工作。同时在术者操作过程中,护士要不断询问患者即时感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立即通知术者。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异常反应。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肩关节疼痛情况 采用VAS 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24、48、72 h 的疼痛情况进行判定,用刻有0~10 分的标尺表示患者自我疼痛的感受,0 分表示不痛,10 分表示最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9 分为重度疼痛。

1.4.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胀程度 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48、72 h 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周径、腋窝处周径,评定肢体肿胀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肩关节疼痛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且实验组术后24、48、72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肩关节疼痛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肩关节疼痛情况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肿胀程度比较

2.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均大于本组术前,但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腋窝处周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腋窝处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两组患者的腋窝处周径均大于本组术前,但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72 h,两组患者的腋窝处周径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比较(±s,cm)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 周径比较(±s,cm)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腋窝处周径比较(±s,cm)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腋窝处周径比较(±s,cm)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同期比较,b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肩关节损伤是目前临床常见的疾病。肩关节损伤是指由于肩袖、韧带等退行性改变,或长期慢性劳损、外力创伤等因素造成肩关节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常见的肩关节损伤有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肩峰下撞击症、冻结肩、钙化性肌腱炎、肩关节不稳[3]等。

中医学认为肩痛属中医“肩凝症”、“漏肩风”、“痹症”等范畴,是由于素体亏虚,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致局部筋骨失去濡养,复感风寒湿邪,闭阻经络,使肢体屈伸不利,久之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而致肢体活动受限。风寒湿气内困,失于调达,在外则侵犯筋脉链接之处,造成寒凝气滞。现代医学的肩关节镜微创治疗因术中骨赘的清除、滑囊的切除、内植物的置入和冲洗液灌注导致的组织扩展都可能引起术后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和肿胀[4,5]。造成肩关节的局部寒凝气滞,造成肿痛之症,所以治疗此类疾病当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为主要原则[6]。

温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结合了针刺与艾灸两者的优点,可以通过针体将艾灸产生的热力传到机体内,具有温经散寒、消瘀散结、通络活血的作用,适应于既需要针刺又需要用艾灸治疗的疾病[7]。其镇痛作用机制是通过针刺信号激活机体镇痛系统,促进病灶组织的解痉,调节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镇痛类物质增多,改善病灶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疼痛[8]。本研究针刺选穴分别选取了肩髃、肩髎、肩贞为主穴,为中医临床常用的肩三针穴位,三穴相用,具有调畅肩部气机,助阳驱寒,调节关节枢机之功,是治疗肩部疾病的常用穴。

在温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心理和躯体因素。肩关节损伤的患者因长期的肩关节疼痛等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这类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对医护提供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常有顾虑和疑虑,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高,心理问题更为复杂[9]。针对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给予充分时间陈诉病情,并对其痛苦给予理解和同情,取得患者信任。同时对温针治疗原理和可能出现的治疗结果尽可能客观地告知患者及家属,列举治疗成功案例,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配合治疗[10]。另外,在操作前,制作了许多的临床卡片,详细解释温针治疗的优势,向患者介绍许多成功的病例,进一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临床依从性[11,12]。

综上所述,在温针治疗前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配合,可让患者在术前就详细了解温针治疗的必要性,治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协助术者完成操作,可以更好地为患者解除心理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为患者增强了信心,更有利于患者的临床康复。

猜你喜欢
温针周径肩关节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Systematicevaluationand trialsequentialanalysisofwarm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joint mobil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辨证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