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分析

2021-02-27 03:09贺彩霞
智慧健康 2021年32期
关键词:切片结构数字

贺彩霞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2699)

0 引言

组织胚胎学属于医学检验专业最为基础的学科之一,其主要面向的研究对象以人体微细结构为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不足[1]。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主要以灌输式教育和快餐式教育为主,知识点的传授过于笼统和单一,加之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极易让学生在繁杂、枯燥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在进行实验课程时也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操作性极强的实验课程变为了学生被动观察切片,作业完成敷衍,导致其理论和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提高[2-4]。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生和普及,数字切片扫描和应用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形态学教学中,其可通过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对玻璃切片展开图像采集操作,无缝衔接后生成的高精度的数字图像[5]。本文针对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级临床专业中选择1班和2班学生展开综合比较,1班接受常规教学模式设为对照组,2班接受一体化教学模式设为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中女59例,男21例,年龄18~21岁,平均(19.56±1.12)岁;观察组中女55例,男25例,年龄18~20岁,平均(19.34±0.56)岁。将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师从利用多媒体等示教方式对课程中所需要观察的标本的观察重点以及典型结构等进行分析讲解,继而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显微镜的帮助下仔细观察切片,观察结束后由教师为学生提出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正确的解答,最后对本次试验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布置课后绘图作业等[6]。

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数字切片不会受到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完全可以脱离实验室进行一系列操作,因此可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也就是微课教学、课堂理论教学以及课堂及时同步切片观察、课前教学测试为一体的全面化、系统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可结合本次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前1周将数字切片录入到微课平台中,明确告知学生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重点与难点,从而使得学生可通过微课平台提前自行学习,而后分为小组分析讨论本次标本的典型结构等,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始前,选择问卷对本次实验内容进行初步的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并对其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次知识点考核,考核成绩即时生成[7]。由于我校条件有限,因此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选择多媒体投影对本次学习内容和重难点进行教授,继而通过PPT或者视频短片的方式为学生全面的展示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同时也可积极利用显微镜将组织器官的相关结构找出展示给学生看,继而让每个小组的成员推举代讲人对本次标本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阐述,小组成员适当补充,当所有小组均分析总结后,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告知其正确的分析方向,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避免挫伤其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最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8]。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上述自主学习和教师总结后对标本的典型结构进行准确绘制,不断加深对人体微结构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其自主创新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在接受不同教学模式前后理论和实验成绩的变化情况,并采用我校自制的教学满意度自制量表进行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前后理论和实验成绩变化情况

教学前两组理论和实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论和实验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学前后理论和实验成绩变化情况(,分)

表1 两组教学前后理论和实验成绩变化情况(,分)

2.2 两组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n(%)]

3 讨论

3.1 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优势

3.1.1 操作便捷

相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由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璃玻片为主,其不仅视野不广阔,同时需要不断转换镜头,进行对焦调距等操作,也使得学生需要不断更换视野观察微细结构。而数字切片的应用使得学生可直接通过鼠标操作,可在低倍镜下观察标本全貌,而后可针对局部选择任意倍数进行放大等操作,由此可见,数字切片操作更为便捷,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阅片数量有所增加。并且通过数字切片具有更为明确的指导性,使得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局部微细结构和整体位置的关系[9]。

3.1.2 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学生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而数字切片属于电子文档,因此可通过电脑等可进行阅览等多种方式进行使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将数字切片录入到微课平台中,让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电脑等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需要做好引导工作,加强监督和考核力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1.3 数字信息可处理

数字切片可准确的进行编辑和整合,因此学生在观察切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微细结构进行标注的圈点,也提高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在课程中也可通过观察多张切片、对比不同取材部位、切片角度以及染色方法等在组织镜下微细结构的变化情况等,同时也可对不同学科的标本进行全面的整理[10]。

3.1.4 珍惜切片共享,扩展学习资源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玻璃切片的损耗极其严重,对于部分极为珍贵的玻片也只能让教师进行示范教学,不能让每一个学生亲自观察感受到。而数字切片刚好弥补这一缺点,具有无限复制的特点,不仅保存了标本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的见识和视野。

3.2 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作用

数字切片属于新型的医学形态学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众所周知,数字切片的图像形成是从玻璃切片扫描而获得的,其主要以二维平面和角度对人体微细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由此也导致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的进行立体和平面的转换,也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明确告知学生取材的位置、切片方向等,使得学生能通过图像结合语言在脑海中形成的立体结构,从而达到建立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之间的联系的目的。当前的教学学习中已经逐步实现现实到虚拟的转换,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微细结构,同时也让其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立体结构转变为平面结构的整个过程,熟悉了解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联系[11-13]。在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验证,并对学习掌握的知识不断加深巩固,教与学、课前、课中、课后的相互结合,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本次研究中,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显示如下:教学前两组理论和实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理论和实验成绩以及其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分析可见,数字切片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提高其自主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进一步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教学质量、水平和效率,虽然问卷及随堂测试具有操作便捷的特点,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无法进行填空、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等主观性题目,并且让题目随机化需要支付极高的费用,因此可将数字切片一体化教学联合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组织胚胎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数字切片在组织胚胎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具有更为突出教学效果,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切片结构数字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论结构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答数字
论《日出》的结构
数字看G20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