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1-03-09 16:52李梦琪
求知导刊 2021年52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教育现代化农村

摘 要:近年来,扶贫工作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人都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想使农村教育摆脱贫困,不拖农村脱贫工作的后腿,就要紧跟当今国内和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文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分析了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52-0011-03

作者简介:李梦琪(1997.11—),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

引 言

人类产生之际,教育便随之产生。教育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影响着人类,同时人类的发展也促进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能正确了解、定位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中小学教育在人生最初的形成发展阶段尤为重要。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现代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各个领域都在追求着时代的潮流、响应着时代的号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更应该积极响应,设定发展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教育者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去培养学生,满足农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会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会阻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交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接受实施过程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措施。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方面

教育学生不只是学校教师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現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农村父母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只在学校接受教育就够了,这种错误观念使得很多学生缺失了家庭教育。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尤其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山村,受各种因素条件的制约,大多数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只能到经济发达、远离家乡的地区打工,以此来赚取家庭生活所需的费用。因此,农村孩子更多的是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与学习。这就使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更多受到农村地区文化水平较低、教育素养不高以及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等问题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部分父母了解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极力鼓励孩子接受教育。但是,即使有的父母将孩子带在身边,繁忙的工作以及过重的生活压力往往也会使他们不能及时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寄希望于教师。当然还有部分父母认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更重要,这就使得山区辍学率提高,难以实现最基础的教育,更难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学校方面

受到晋升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绝大多数农村学校的领导存在年龄偏大的现象。部分农村学校领导对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文件重视程度不够,对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宣传力度不够,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当作单纯的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此外,部分农村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认识不到位,未能认识到建设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也未能了解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与含义。部分农村学校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差距较大,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部分农村教师受文化水平、任职年限、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育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往以升学率及成绩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培养学生上,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学校的部分领导和教师教育研究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教育研究能力。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虽然思维活跃,可以较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有更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想要通过参与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但是受到环境、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严重打击了其参与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存在地理位置偏僻、教学环境较差、工资水平较低,获得的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工资相对较低,其低层次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满足,就更难以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了。这就导致其很难拥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同时,农村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过低,部分教师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现代化

建设。

(三)社会方面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对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这一主体的参与度不高。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学校、家庭的参与,社会这一主体也应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来。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存在进程缓慢、效果不佳、支持和关注度不够等问题[1]。相较于城市学校来说,社会各领域对进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对其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持度不高。社会将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更多财政资源、物力资源等给予城市学校,这就使得农村中小学缺乏教育经费,无法改善教学设备等用来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条件,进而加大了原本缺乏资源的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部分社会参与主体存在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落后、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城市学校相比较低、将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条件给到农村将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错误落后想法。这种想法也会阻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社会这一参与主体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支持农村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但是如果不花精力去研究在相应措施下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取得的成果,对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关注度低,也不能真正全面地参与到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中。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措施

(一)家庭方面

首先,对能认识到教育重要性的父母来说,他们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教育的相关信息,要转变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落后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重要性。学校、社会两主体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全方位地宣传教育的作用,让家长及时了解教育的相关信息,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长期以来,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托付给教师,使教师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占主要地位,但是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家长也承担着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教育现代化要求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了解孩子各成长阶段的发展情况。同时,父母要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关于教育的各种活动中,转变“教育只是教师的责任”这种想法。父母不应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要让孩子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父母要与教师及时交流与沟通,跟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解决孩子每个成长阶段产生的问题。父母要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外在条件,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有效桥梁。父母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育现代化建设要让孩子与国际接轨,学习先进的学习理念,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2]。

(二)学校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树立发展教育现代化的理念,要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想缩小差距,农村学校在各方面要付出比城市学校更多的努力。学校领导要将建设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放到事关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敢于挑战,重视教育部门下发的有关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加大教育现代化的宣传力度,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学校要组织教师及相关人员学习国内外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效成果,组织教育工作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并让其具备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能力。城市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要快于农村学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认真钻研城市学校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相关措施,并从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并结合农村特有的资源形成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最终达到符合农村学校发展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

學校要严格要求教师,令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在必要情况下,可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教育管理者要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财政补助,为学生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提升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条件。当下的教师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要培养自我竞争意识,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升自身修养,坚持为教育奉献终身的精神,积极参与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相关讲座与学术研究。

(三)社会方面

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努力。社会各领域应该聚集合力,共同推进。当今社会更多着眼于城市教育现代化的建设,这就使城市与农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资源分配不平等,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被忽视。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城市或农村的发展,城市和农村教育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要加大支持力度,适当地将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为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财政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例如,社会要关注农村的经济建设,为农村父母提供更多在家务工的机会,使父母在家门口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教育系统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所谓提高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应体现在精神层面,使农村教师在满足自身基本的生存需求后萌生更高层面的精神追求,全身心投入农村中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力求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终身。教育部门要组织城乡教师共同学习教育现代化的相关知识,为城乡教师提供接受平等的现代化教育的机会。同时,社会还要为城乡教育工作者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农村教师在精神层面上转变对教育的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进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农村学校要和城市学校建立合作教学的理念,搭建起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让农村学生走进城市课堂,学习先进的学习理念,同时,也要让城市学生走进农村课堂,学习农村特有的教学内容。城乡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能够使农村学生充分了解到教育现代化的优势,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结 语

教育行为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历史悠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但是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随之产生。但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落后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发展进程缓慢,存在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进度不一致等问题。因此,要想使教育现代化取得全面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重视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想方设法加快农村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使城市与农村同步进行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共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吴陈兵.国外农村教育研究:现状、热点及启示:以2014-2018年ERIC数据库论文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12):38-49.

李立铭,胡恒钊.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研究[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0,20(03):57-61.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教育现代化农村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