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超声诊断1例

2021-03-17 05:09傅文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毛糙下腹囊性

傅文杰,赵 蓉

(重庆市中医院超声科,重庆 400011)

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阑尾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新版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类为阑尾黏液性肿瘤[1-2]。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一般表现为阑尾远端增粗或囊性扩张,病理表现为阑尾黏膜细胞被高柱状肿瘤细胞取代,黏液突破阑尾壁层结构进入腹腔,在腹腔中产生黏液胶冻样物质,形成腹膜假黏液瘤,部分甚至出现腹腔种植转移,但极少出现血行及淋巴转移,术后容易复发[3]。本文报道了1例于2018年入住本院,由超声发现最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5岁,因右下腹疼痛3 d就诊。查体:右下腹麦氏点疼痛明显,无反跳痛、肌紧张,余腹部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既往史:1年前曾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于某院就诊,右下腹压痛阳性,无明显反跳痛,肌紧张,该院CT示右下腹囊肿,性质待定,考虑慢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囊肿未予特殊处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67×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比67.0%,癌胚抗原3.7 ng/mL,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正常。超声检查:右下腹脐右侧旁60 mm偏右下方腹腔内探及一无回声区,呈椭圆形,范围约21 mm×18 mm×27 mm,形态尚规则,边界清晰,壁增厚毛糙,较厚处约5 mm,内透声尚可,可见一线状分隔。彩色多普勒超声:壁上见短棒状彩色血流信号,其周边未探及液性暗区及肿大淋巴结。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炎?(图1)以阑尾黏液性肿瘤?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收入本院。手术方式选择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可见阑尾区域肠管、系膜、阑尾与肠壁粘连明显,分离粘连后见阑尾尖端囊性肿大,囊液澄清,呈淡黄色,分离阑尾及囊肿与周围粘连后,切除分离组织送病检,术后病理诊断: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浆膜面见黏液及低级别肿瘤细胞(图2)。术毕,患者恢复顺利,术后5 d后出院。

图1 声像图

图2 病理图(苏木素-伊红染色,100×)

3 讨 论

阑尾黏液性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阑尾疾病切除术的0.2%~0.3%[4-6],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黏液性肿瘤占所有阑尾上皮来源性肿瘤的85%[7],缺少明显的恶性征象[8],临床上常以急性阑尾炎就诊,或在手术中偶然被发现。超声能够很好地判断阑尾黏液性肿瘤的发生部位、范围、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因此临床超声检查对该疾病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阑尾黏液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右下腹阑尾区可见混合性或囊性占位,多以囊性为主,形态规则,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不能显示阑尾正常3层结构[9],囊壁回声增强、增厚,毛糙,伴或不伴有钙化,大多数内透声差,可见点状弱回声密集或分隔。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内部一般无血流信号,少部分周边或囊壁可见星点状或短棒状彩色血流信号;肿瘤周边一般炎性反应较轻,无包裹,肠系膜淋巴结无肿大[10],触摸多具有活动性。本案例的临床超声完全符合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表现。超声诊断阑尾黏液性肿瘤可与急性阑尾炎相鉴别。急性阑尾炎主要超声表现为:阑尾非均匀性增大,横径大于或等于6 mm,一般不会超过20 mm,壁增厚,3层结构均可见,以黏膜下层增厚明显,腔内多显示为液性的无回声,部分可见粪石或虫卵嵌顿的强回声,阑尾周围可见积液或肿大淋巴结。二者鉴别要点:(1)横径一般大于2 cm[10],可作为阑尾黏液性肿瘤和急性阑尾炎的鉴别点;(2)壁增厚、毛糙,实性回声更明显;(3)不能显示阑尾正常3层结构;(4)壁上及腔内钙化点也有助于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11];(5)病变周围炎性反应情况,有无肿大淋巴结等。

综上所述,超声对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只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猜你喜欢
毛糙下腹囊性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头发干枯补充维生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对血压及血管功能的影响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毛躁”与“毛糙”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急性阑尾炎周围组织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