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视瑶函》论治近视*

2021-03-27 10:12黄鑫玲喻京生丁一帆朱定耀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磁石肝肾益气

黄鑫玲 喻京生 丁一帆 汤 甜 朱定耀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7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近视是指因禀赋不足致视近清晰,视远模糊,常移近所视目标,且眯眼视物的疾病,是内障眼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能近怯远”范畴,《审视瑶函》又称此为“近觑”。其临床表现为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正常,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眯眼。眼轴过长则容易形成病理性近视,除远视模糊外,严重者还可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病理性近视是造成视力丧失的重大原因。《审视瑶函》成书于明末,乃傅仁宇所著,是中医眼科临证必读书目之一。该书在汲取明以前眼科成就基础上,对近视的病因病机、症状与治法方药已有较为详细的阐述[1],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肝肾不足肾经病:《内经》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肾主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审视瑶函》曰“怯远症,肝肾不足肾经病,光华咫尺视模糊,莫待精衰盲已定”,认为能近怯远与肝肾不足,精衰而目失所养关系密切。肝肾不足,则脏腑失养,五脏六腑之精难上达于目,致目失于濡养而为病,神光不能远达而视物模糊。若病程日久,精气衰竭,加之失治误治则可加深病情,导致失明。现代医学认为高度近视引起的后巩膜葡萄肿是导致眼底病变进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高度近视也可能出现黄斑劈裂、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脱离等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

1.2 阳不足,阴有余:“阳不足,阴有余,病于火少者也。无火,是以光华不能发越于远,而拘敛近视耳……夫气之所用谓之火,在身为运用,在目为神光,若耽酒嗜燥,头风痰火,忿怒暴悖者,必伤神损气,神气弱必发用衰,发用衰则经络涩滞,故阴胜阳衰,而光华不能及远矣。”《审视瑶函》提出“少火论”,认为生理之火不足,无以温煦机体是导致光华局限,不能发越于远的主要原因。安娜等[3]认为阴阳物质的协调平衡对眼球的生长和近视的发展有着共同调控的作用。丁美华[4]也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肾阳亏虚体质与近视的发生关系密切,是近视形成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饮酒过度,助生湿热,导致脾虚湿胜,进而影响脾的功能,气血生化不足,使阳气不得充养,故阴盛阳衰,神气衰弱而致目不能远视。偏食辛辣干燥、感受痰湿风火之邪、情志不舒等实邪也是引发近视的原因,实邪常易阻滞经络,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从而阳气失养,损伤神气,光华不能及远。从以上观点不难看出,傅仁宇认为阳不足、阴有余是导致近视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而饮食、环境、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也是近视不可忽视的诱因。

1.3 过用目力:《审视瑶函》在继承前人的“阳不足”论外,提出近视与“肝经不足肾经病”“禀受生成近觑”有关,还指出“久视伤睛成近视”“劳瞻竭视,能致病而损光华”,认为近视与过用目力关系密切。肝藏血,在窍为目,乃养目之源,然过用目力,易劳神耗血,从而损伤视力。《千金方》指出:“其读书、博奕等过度患目者,名曰肝劳。”认为过度用眼导致的视疲劳与近视的形成密切相关。现代的调查研究[5]也证实了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近距离学习时间长等过度用眼的行为是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

2 证治特点

《审视瑶函》提出“治在胆肾,胆肾足则神膏浓,神膏浓则经络润泽,经络润泽则神气和畅,而阳光盛矣”。可见其强调以培本为主,书中列出定志丸及补肾磁石丸分别以益气补心温阳和补肝益肾治疗近视。

2.1 定志丸方:傅仁宇认为“治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当宜补心火,并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心火不足的近视,伴有“恍惚振悸,忧愁悲伤,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瘥暮剧,或发狂眩”等心神不足,神明失养的表现。治疗应从补心火着手,配合定志安神兼补五脏之虚的治法,以定志丸补心益气,方由远志(去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神各一两组成,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以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米饮送下,食后临卧,日进三服。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元气充盛则心阳充沛,血脉流畅;茯苓化湿健脾,能交心气于肾,辅佐人参补心气,更能宁心安神;远志、石菖蒲化痰湿,通心窍;朱砂清肝镇心。全方以温药为主,以补虚泻实为法,使元气足、玄府通而达到补心宁神、开窍明目、温补阳气的作用。庄曾渊[6]应用定志丸有效治疗了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同时也发现其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视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2 补肾磁石丸方:傅仁宇言《千金》磁朱丸常服裨益眼目,以此为基础的补肾磁石丸能治肝肾亏虚引起的眼目昏暗,远视不明,时见黑花,渐成内障。补肾磁石丸方:石决明(醋),甘菊花(去梗叶),磁石(捶碎,红醋淬),肉苁蓉,菟丝子(水淘净,酒浸一宿,慢火烘干),各一两,上为细末,用雄雀十五双,去毛嘴足,留肚肠,以青盐二两,水三升,同煮令雄雀烂,水欲尽为度,取出先捣如膏,和药末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温酒送下。方中石决明、磁石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菟丝子性平和,既可补阳又能益阴,为平补肝肾益精髓之良药,肉苁蓉补肝肾、益精血,温而不燥,此二药配伍更增补益肝肾之功;佐甘菊花有清肝明目之效。诸药合用,共奏补肝益肾之效。

2.3 益气聪明汤方:益气聪明汤在《审视瑶函》中主要用于治疗“内障初起,视觉微昏,空中有黑花,神水变淡绿色;次则视物成二,神水变淡白色;久则不睹,神水变纯白色”。即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老年性白内障、色弱等清阳不升所致的眼病。方中以黄芪、人参之甘温治虚劳,升麻、葛根、蔓荆子升提中气,芍药柔肝缓急,顺通血脉,黄柏治肾水膀胱之不足,甘草甘缓,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主益气升阳、聪耳明目之功效。由此可见,中药在治疗近视疗效可观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全身的症状,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3 特色针灸治疗

《审视瑶函》中认为内障病乃“怒气伤肝,血不就舍,肾水枯竭,血气耗散,初病不谨,恣贪房事,用心过多”所致,针灸治疗先宜刺临泣、睛明、合谷、瞳子,如不效,刺光明、风池。诸穴多位于足少阳胆经,胆经和肝经相表里,肝经连目系,开窍于目,因此均可用于治疗眼疾。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远治眼病,有良好的宣通气血作用;睛明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供膀胱经之血于眼,两穴有利于促进眼部气血运行,濡养目系。傅氏认为内障病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相关,在针灸治疗上主张促进气血运行,增加眼部供血以濡养目系为要。现代医家将能近怯远单独从内障病中分开,在傅氏取穴的基础上有所加减,进一步发扬了针灸在近视中的治疗作用。邢家铭等[7]通过对比针刺光明穴及孔最穴对近视患者视力的影响发现光明穴有明显改善患者视力的作用。喻京生团队[8]认为促进视力恢复可通过改善眼球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实现,针刺眼周穴位,如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有明显疗效。

4 小结

近视属中医学“能近怯远”“近觑”等范畴,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因此近视病因较复杂,主要因“肝肾不足”“阳不足,阴有余”“过用目力”所致,既与禀赋不足相关,又和饮食或情志所伤及感受外邪有关联。本病病位在黑睛,与肝肾脾等脏腑密切相关,肝肾亏虚、气血经络阻滞而致目失濡养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机。治宜益气补心温阳,补肝益肾,补脾升清,治疗过程重视培本。

当前,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竞争压力的增大,青少年近视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将中医古籍中关于近视病因病机及防治的探讨与现代眼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可有望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近视的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理论及整体观念的特色,为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磁石肝肾益气
贪心的磁石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