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后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

2021-04-02 01:23盘锦市人民医院内科辽宁盘锦124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治疗仪脑梗死神经

盘锦市人民医院内科 (辽宁 盘锦 124000)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Nogo-A蛋白水平。同时通过洼田饮水实验(WTDWT)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清BDNF为(7.91±2.52)ng/mL、IGF-1为(144.25±37.61)ng/mL,Nogo-A为(23.92±5.48)pg/mL,对照组分别为(5.48±1.49)ng/mL、(121.62±33.92)ng/mL,(35.93±6.06)pg/mL,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WTDWT评分为(3.34±0.81)分,SWAL-QOL评分为(116.05±24.37)分,对照组分别为(2.27±0.62)分,(94.37±22.93)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单纯吞咽训练的效果有限,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吞咽障碍。

脑梗死后常会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约为20%~65%[1],在脑梗死急性期和康复期均可发生,可继发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且可增加脑梗死的死亡风险[2]。早期吞咽训练是目前脑梗死后常规开展的基本康复项目,但恢复周期长,容易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受挫。神经肌肉治疗仪是一种物理疗法,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6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44~76岁,平均(60.92±7.15)岁;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7~75岁,平均(60.54±7.6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吞咽训练治疗,按《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包括屏气、呼吸、口唇闭合、发声、空吞咽、舌肌运动、咽部刺激、进食等,循序渐进增加训练的强度,以7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仪器为Vitalstim型电刺激仪(美国),将电极置于两侧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的运动点,双方向波,最大强度25mA,频率80Hz,每日1次,每次20min,以7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Nogo-A蛋白水平。同时通过洼田饮水实验(WTDWT)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患者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为(4.22±1.42)ng/mL、IGF-1为(94.04±21.72)ng/mL,Nogo-A为(47.82±8.42)pg/mL;治疗后的血清BDNF为(7.91±2.52)ng/mL、IGF-1为(144.25±37.61)ng/mL,Nogo-A为(23.92±5.48)pg/mL;对照组治疗前的血清BDNF为(4.37±1.70)ng/mL、IGF-1为(91.25±25.48)ng/mL,Nogo-A为(45.93±9.82)pg/mL;治疗后的血清BDNF为(5.48±1.49)ng/mL、IGF-1为(121.62±33.92)ng/mL,Nogo-A为(35.93±6.06)pg/mL。研究组血清BDNF、IGF-1、Nogo-A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WTDWT评分及SWAL-QOL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的WTDWT评分为(1.70±0.53)分,SWAL-QOL评分为(88.94±14.37)分,治疗后的WTDWT评分为(3.34±0.81)分,SWAL-QOL评分为(116.05±24.37)分;对照组治疗前的WTDWT评分为(1.70±0.53)分,SWALQOL评分为(88.94±14.37)分,治疗后的WTDWT评分为(2.27±0.62)分,SWAL-QOL评分为(94.37±22.93)分。研究组WTDWT评分及SWAL-QOL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脑梗死后吞咽困难一般分为假性延髓性麻痹与真性延髓性麻痹[3],其中前者具有可逆性,可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临床上多数患者属于这类型。但恢复周期长,在这个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神经系统具有重组能力与可塑性的特点,不完全损伤的神经细胞可通过功能重组起到代偿作用[4]。神经肌肉治疗仪通过产生低频脉冲电直接作用于局部肌肉组织,使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轴突细胞去极化,重新促动肌肉组织的自主性运动,从而重建自主吞咽功能[5]。BDNF是目前公认的神经营养因子,可提高神经细胞在缺血缺氧下的存活能力,并可提高神经细胞的增殖、修复能力。IGF-1具有损伤修复作用。Nogo-A可负性调节轴突再生与神经元生长[6],其水平降低说明神经修复的受抑制作用减弱。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BDNF、IGF-1、Nogo-A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WTDWT评分及SWAL-QOL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神经肌肉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能够更显著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吞咽功能。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单纯吞咽训练的效果有限,联合神经肌肉治疗仪治疗可更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吞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治疗仪脑梗死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神经”病友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一种基于MSP430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