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

2021-04-11 07:26李桂萍
甘肃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水权水价节水

李桂萍

(张掖市甘州区盈科水利管理处,甘肃 张掖 734000)

甘州区作为2016 年甘肃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之一,开展水价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工作实践,有其独特性,也有普遍性,探索解决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问题和对策,进一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总体情况

自2016 年被列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农业水权水价改革的各类文件精神和要求,以明晰农业水权和小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以推广应用高效节水技术、配套完善计量设施为重点,积极推行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加大舆论引导,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1]。

1.1 水权制度建设

依据张掖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将全区用水总量指标逐级明晰到各乡镇、部门及相关单位,分解落实到各协会、灌水小组、用水农户,全部发放了水权证。以水权为基础,优化种植结构指导方案,落实“三账三单制”的供水管理,形成了水权控制、水价引导、管理精细的五级供用水体系,取得了明显的节水效果。

1.2 水价形成机制

2015 年组织完成了农业水价成本监审工作,2016 年进行了水价调整,2017 年按照省发改委的整改要求,在成本中核减了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对农业水价成本再次进行审核。先后印发了《甘州区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实施方案》《甘州区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等5 项配套制度,全区农业水价现平稳调整实行。现行水价标准为:地表水执行终端水价0.202 元/m3,地下水0.09元/m3。

1.3 用水合作组织建设

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233 个,占应成立数的100%。修定完善了协会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协会组织建设。结合灌区委员会、支渠委员会的召开,对协会人员进行了水权水价改革、灌溉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维修养护等方面的培训,倡导用水户积极参与水权水价改革,推进水权水价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1.4 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补机制

制定并印发 《农业用水精准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农业节水奖励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在核定水权面积内自筹资金,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和推行河水滴灌技术的农民用水者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水户进行精准补贴;在核定水权面积内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生产模式,对用水量控制在配水定额内的节余水量进行节水奖励,大力实施高效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2]。

1.5 超定额累进加价、水权交易及回购制度

制订了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根据已印发的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选择试点乡镇、渠系、协会,探索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的经验教训,并逐步完善,使制度切实可行。同时,根据水利部印发的《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张掖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张掖市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水权交易实施细则,界定了可交易水权,明确了交易规则[3]。

1.6 水价改革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2016-2018 年,共下达水价改革项目总投资4740 万元,完成水价改革面积136.7 万亩,修建衬砌斗农渠道50km,新建量水断面535 处,新建渠道雷达视频水位流量一体站43 处,配套机井IC 卡智能化计量设施2748 眼,建成区级、灌区级水资源远程监控信息管理中心11 处,收费充值站12 处。依托各类项目累计发展高效节水面积45.19 万亩,其中管灌10.88 万亩,微灌33.7 万亩,喷灌0.61 万亩,将水价改革和工程建设同步推进,有效促进了工程节水。

2 实践成效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明晰了水权,建立了合理的水价体系,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水的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2.1 促进了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灌溉水价由改革前平均0.100 元/m3调整到0.182 元/m3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有了经费保障,促使水利工程走上了良性运行的轨道。末级渠系水价从不征收调整为0.02 元/m3,有效破解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无着落、工程无人管、效益难发挥”的瓶颈,提高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水价调整后,首次按0.09 元/m3征收地下水水费,机井及地面灌溉工程维修养护有了经费保障,实现了工程良性运行和地下水资源的有序管理。

2.2 促进了节约用水

结合实际情况和工程特点,在沿山河水灌区,重点推广高标准管道输水灌溉;在平川区域黑河两岸灌区的村社推广管灌和滴灌相结合的高效节水技术、实施部分流转经营的灌溉区推广大田滴灌技术和温室滴灌技术;在农业公司、种植大户及农林场,土地规模种植,流转经营的灌溉区,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通过节水工程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用水户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效果显著,亩均用水量大幅下降,达到了省钱又省心,省水又省工的目的。同时,建成了党寨镇三十里店精准化灌溉实验基地,张掖试验场等多处高效节水亮点示范工程,实现了水资源最优配置和效益最大化,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工程[4]。

2.3 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水价调整后,灌区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水管单位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积极开展高标准土地整治,同时鼓励农户将高耗水作物调整为耐旱高效作物,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压缩高耗水作物种植,发展高效节水面积,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节水增收的目的。

2.4 遏制了地下水超采

全区地下水开采已接近允许开采量的极限状态,局部地区地下水出现超采。农业水价调整后,在机井灌区统一安装了智能卡水表,采取“以电控水,水电联动”等方式,管控地下水灌溉,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过度开采,缓解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 做法和经验

3.1 政府支持、部门协作是推进水价改革的坚强保障

区委、区政府把全区农业水价改革作为当前推动农业、农村、水利改革重要工作来抓,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深入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成立了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推进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不定期适时召开推进会议,及时解决水价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灌区全程参与项目实施,加大与村社及各用水户沟通协调力度,全力推进机井计量设施配套安装,为水价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3.2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是统一用水户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

农业水价改革事关民生水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水利发展机遇。为使“以价格杠杆促进节水”这一目标深入人心,通过水利网站、微信平台、召开区级水价改革领导小组推进会、村社干部群众会等形式逐级传导动员,并制作水价改革宣传小册子、知识问答、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派工作组深入村社及农户家中走访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覆盖全区的农业水价改革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水价改革、参与节水工作建设。

3.3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是推进水价改革顺利进行的必由之路

在试点区实施工程建设、超定额累进加价等政策,在全区实行同一水价标准,体现了改革的公平、公正,也使得全区水价改革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消除了群众对水价改革的疑虑,确保了水价改革在全区顺利推进。

3.4 建章立制是水价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保障

水价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严格按照省市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认真编制方案,积极推动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甘州区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就水权分配、水权交易、产权划分、奖补机制等出台了多项制度,多头并进,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3.5 水价改革、工程改造融合发展是加快水价改革的根本保障

通过黑河流域节水改造、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示范等项目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用水户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效果显著。通过采取土地集中流转、发展设施农业、调整种植结构、高标准土地整治等措施,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和支付意愿随之增加,保证了水价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3.6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支撑

建立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配水、量测水、监督和收费机制,落实“三账三单制”供水管理,实行阳光操作,实现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制度,让农民明明白白灌溉,清清楚楚缴费,提高了农民用水满意度,转变了用水观念,保证了水价改革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3.7 规范用水合作组织,打通农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

为建立水管单位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注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及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分级管理、年度考核、互促互学等方式,形成了“农户+用水户协会+水管单位”的民主参与模式,发挥了用水合作组织在用水管理、工程管护、水费收缴、水事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4 建议

4.1 持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截至2021 年7 月,灌区斗农渠衬砌率低,地下水计量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但部分灌区计量方式不一致,管理难度大,相邻村与村、社与社群众相互攀比,需要通过项目投资,加大末级渠系建设和高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配套用水计量设施,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4.2 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全面落实全民节水行动计划,推进农业节水增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三条红线”,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和计划用水管理,强化考核监管,全面落实管控措施。推进有效的水权交易,建立区级—灌区级—用水户协会组成的三级水权交易网络平台,实时发布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构建农田水利的良性运行机制。

4.3 理顺管理体制,科学定性分类

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强化水资源管理、人饮工程运行、防汛抗旱、农村水事服务、农业灌溉服务等公益性职能。结合机构改革,完成基层水管所由自收自支单位向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转换,推进基层水管单位由“以水养人”向“服务水务”转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确保基层水利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4.4 彻底解决水管单位运行经费问题

落实水管单位承担的防洪抗旱、生态用水管理、水资源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政执法等纯公益性任务,按照水管体制改革要求督促各级政府落实“两费”,合理解决乡镇水管站、渠系管理站运行经费,保证正常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水权水价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论建立水权登记制度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灌区农业水权的界定与分配问题探讨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试论水权与传统物权的理论比较探析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