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企业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路径思考

2021-04-11 07:26刘天昕李青云
甘肃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精十四五甘肃省

刘天昕,李青云

(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分布更趋合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力度、密度和强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及党中央为中小企业发展定向定调,释放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鲜明信号,必将促进中小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更高质量、高速度发展[1]。

1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1.1 甘肃省中小企业概况

截至2019 年底,甘肃省中小企业43.22 万户(注册企业实有数量达到42.48 万户,同比增加9.92%),规模以上中小企业1776 户(大型企业仅有52 户),法人单位1.6 万户。2019 年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 户,累计达到181 户。

2019 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19.7 亿元(包括大型企业),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其中:中型企业同比增长7.1%,小型企业同比增长9.4%,微型企业同比增长3.4%,小微企业增长7.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0.72%,其中,中小企业同比增加7%。

1.2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状况

1.2.1 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及时传达协调督促各级各部门落实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成立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工作机制;建立以周调度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强化了省级部门间的横向联动和各级工信部门间的纵向互动;建立“58 条措施”政策落实台账,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推进政策落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站开设“中小企业政策宣传”专栏,举办中国非公经济发展论坛专题论坛和全省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组织开展“中小微企业日”主题宣传活动和“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等宣贯活动,这一系列举措促使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1.2.2 措施到位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

“规下转规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建立以及对入库企业的跟踪监测均有成效。甘肃省工信厅对接甘肃省统计局,对2018 年实现净增的2个市州5 户企业进行切块奖励。《甘肃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综合管理办法》重新得到修订,甘肃省工信厅2019 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户,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81 户。酒泉奥凯种子机械有限公司等5 户企业被推荐认定国家细分领域“行业小巨人”,并对新认定的25 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5 户专精特新“小巨人”给予奖励。

1.2.3 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升级发展情况良好

省上相关部门联合建立支持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工作机制,创新载体建设加快。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打造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项目。全省各市州中小企业积极参加“甘肃金控杯”2019 年“创客中国”甘肃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116 个项目中有40 个参加决赛。甘肃省工信厅还会同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社厅开展中小企业进校园活动,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并在西北人才网举办“全省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推荐服务网络百日招聘会”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人才素质。

1.2.4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2019 年,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央专项资金投资引领作用明显。截至2019 年底,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到位资金5.1 亿元,完成投资项目12个,投资总额3.41 亿元,覆盖了9 个市州的特色农业、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拉动社会投资12 亿元。出资5000 万元参股支持天水市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投资子基金。中央给予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2 亿元,省上向各市州切块下达中央融资担保机构奖补资金,支持本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引导其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同时,相关金融单位开展专题活动,中信银行兰州分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举行普惠金融服务中小企业专题活动也取得一定效应。

1.2.5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截至2019 年底,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有108 家,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5 家,推荐认定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5 家,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9 家。省上还修订了《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公共服务力量进一步充实,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作用发挥明显,35 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开展服务活动390 场次,服务中小微企业9140家次;108 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累计开展服务活动703 场次,服务中小微企业37839 家次。通过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培训、融资、创业创新等公共服务。2019 年度,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032 次,服务中小企业8179家,中小企业通过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发展的理念得到提升。

1.2.6 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和交流得到加强

中小企业走出去意识明显增强。省上相关部门组织了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参加在浙江大学举办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推荐企业家赴德国进行培训,组织机械制造、纺织品、工艺美术品、食品加工、特色农产品、节水设备、生物科技等七大类的55 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博会,实现签约总额2.347 亿元。

2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相较于东部和其他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本省无论是中小企业数量或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环境,都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2.1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突出

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对中小企业只开放短期信贷业务,中长期信贷基本没有,信贷创新产品更少。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大多与优惠利率无缘,还面临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情况,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高息民间借贷筹措过桥资金,导致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渠道较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并存。

2.2 中小企业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许多企业愁资金愁技术愁市场,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自身主观能动性不足的原因,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新方式新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还跟不上时代需要,还有等靠要的思想。甚至政府大力宣传的许多利好和优惠政策,企业不能及时获得或不知道如何主动享受,思想创新解放不够,针对政府整体或面上的政策和部署理解不够,甚至在面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时主观能动性也跟不上,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2.3 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和压力增大

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土地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市场需求回升乏力,特别是沿海一些以外贸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出口受阻转型国内市场,更加冲击了本就竞争力较弱的我省中小企业,竞争加剧,效益受到挤压,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在投资或扩大经营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2.4 企业创新和竞争力依然不强

甘肃省中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知名品牌是老问题。全省高科技企业只有612 户,规模以上企业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仅有230 户,研发费用投入普遍不足销售收入的1%。

2.5 产业链条短、集群化发展程度不高

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甘肃省中小企业无论在投资、技术、税收还是就业等领域的贡献和支撑作用都不够,“高精特新”凤毛麟角,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产业上下游配套不紧密,集中度不高,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

2.6 政府综合协调指导作用发挥有限

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分设在两个部门,现均设在甘肃省工信厅,由中小处一个处室具体承担相关协调工作,还要承担为全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职能,工作量大任重,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市县中小企业工作人员力量更为薄弱,很多市州中小企业工作只有一个科室、一两个工作人员。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时是力不从心。

3 “十四五”期间促进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期间甘肃省要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58 条措施”,狠抓政策落实、强化协调配合、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三化”改造并融入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支持中小企业渡过后疫情造成的重重困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3.1 发挥好两个“办公室”职能作用

融合好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协调督促各方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贯彻落实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的“58 条”等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到实处,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让中小企业知晓政策,做到“不来即享”。解决一些部门和人员执行不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依然实行层层审批制度和进展缓慢等问题,疏通政策落地出现的梗阻。

3.2 监测好工业经济运行状况

发挥新成立的甘肃省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的作用,围绕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运用工业经济运行中监测平台,整合运行监测数据、强化运行分析预警,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开工、设备运转、项目建设等即时动态情况监测,及时掌握并督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处置好工业运行中的新情况和苗头性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也为进一步修订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以及编制好“十四五”发展规划打好基础。

3.3 引导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聚集,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同时,发挥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优势,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发展。二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支持中小企业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技术和装备进行有效改造,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以“三化”改造和“新基建”为重点,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引导企业降本增效、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增效、市场开拓增效、战略转型增效、全面管理和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增效;积极延伸产业链,拓展发展新空间,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战略应变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加快企业新成果转化。中小企业提供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是创新的生力军,要强化创新方法推广的目标导向,通过开展大规模培训推广、抓试点示范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等有效措施,促成一大批中小企业加速成果转化,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4 拓展好融资渠道支持优势企业发展

一是发挥各政策性银行“国家队”作用,解决好政策落地出现的梗阻问题,切实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供给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通过组织对接活动和信用培育工作等方式协调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投资工作,为中小企业进行转贷基金的投放、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争取国家小微企业降费奖补资金等服务。教育引导小微企业普及金融知识,了解融资渠道与方法,做到财务规范,改善企业分散、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小等问题。二是救助困难中小企业。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兼顾解决当前困难与促进长期发展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积极救助困难企业,促进经济发展。要真正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增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3.5 搭建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认定、考核和退出机制管理,发挥好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功能和作用,完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专家信息库,搭建产品供需和信息交流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投融资、创业、人才与培训、技术创新与质量、管理咨询、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企业或项目提供产品需求和可供产品信息,实现产品就地消纳,切实降低企业社会成本资源;努力做到企业有需求,政策看得见;发挥互联网和各类媒介的宣传作用,打好政策宣传“组合拳”,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3.6 实施好人才培养战略

组织实施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和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提升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组织本省中小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会等国内外经贸交流活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推动中小企业交流合作发展。

3.7 挖掘好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合作和国际供应链需求里寻找商机,从产业数字化和5G 网络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抢抓机遇。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抵御风险能力强的新型领军企业。进一步修改完善,从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政府采购、展览展销活动、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支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进出口安全预警机制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体规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3.8 运用好商、协会在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各级工商联和各类协会在政企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合作平台,以法治思维规范政企关系,依法依规办事和解决问题、破解矛盾、化解难题,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发挥商、协会在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维护权益、提供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集聚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形成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专精十四五甘肃省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