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学术资源的发展与利用趋势

2021-04-11 07:26
甘肃科技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利用

李 文

(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我们知道,学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是扩大交流与知识传播的必由之路。以《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和《关于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领域的开放获取柏林宣言》为代表,早在十年前就倡导推动学术资源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其目的就是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进行科学的学术资源开发利用[1]。在学术资源开放机构和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下,截至2021 年3 月,已有672 家机构或组织签署了《柏林宣言》[2]。德国马普学联合其他机构更是发起“OA 2020”国际行动计划。这为推进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转向OA,快速服务学术转型发挥了重要先导作用[3]。在我国,以中科院机构知识库网格(CAS IR GRID)为代表,通过在全院范围内推广机构知识库建设,快速实现了对其自主科研知识成果的收集、保存和开放利用。其他机构也积极开展对学术资源的捕获、数字化转化、创新利用,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和关系分析,基本改变了学术资源开放交流和共享的模式[4]。未来学术资源的OA、在线收录、数据知识资源的专业开发和分析利用,必将趋向全学科、多元化、数字化。以需求为导向,走合作式、开放共享道路将是学术资源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术资源的利用也必将以大数据和联盟式管理发展;专题库与合作专题库建设、科研数据与大数据融合共享利用[5]也会愈加广泛和深入。

1 开放学术资源的发展态势

1.1 学术资源开放共享数量加快,呈现全学科、多元化、数字化趋势

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主要通过OA 期刊和OA仓储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其发展也是一个渐进过程,由最初的期刊开放、仓储开放,目前已发展到电子图书开放、学位论文开放、科研数据开放、不同层次教育资源开放,以及音频和视频资源开放等。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数量加快,呈现全学科、多元化、数字化趋势。根据数据统计,2010 年5 月前,全球OA 期刊目录DOAJ 大约收录有350 种OA 期刊[6];到了2020年3月30日,DOAJ收录的OA期刊已达16,135种,覆盖125个国家80种语言,共计5,866,519 篇文章[7]。OA 仓储目录OpenDOAR 上登记的各类OA 仓储也在逐步增加,由2005 年7 月登记的78 个,发展到2021 年3 月的5,644 个,类型涉及期刊论文、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会议论文、数据集、图书、学习资源、多媒体数据、参考资料、软件登记等[8]。另外,各种专门化的开放知识资源目录服务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如全球OA 图书目录DOAB 收录了来自600 家出版社的36,814本同行评议学术书籍[9]。开放数据集仓储Dryad 与777 种期刊合作,已收集发布数据包超过2.5 万个,数据文件达80065 个,作者92596 万位,下载次数超过280 万次[10]。可获取的共享学术资源数据量急剧增加,比较2013 年前有了极大的发展。

1.2 开放性的学术资源价值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自然出版集团与麦克米伦出版社针对一项22000 位研究人员的调查分析表明,研究人员对于OA 出版的质量越来越有信心,在DOAJ 中可开放共享获取的学术资源不仅数量增多,价值和影响力也正在逐渐增强。OA 图书目录DOAB 还荣获2015 年国际图联/布里尔OA 奖。Scopus 收录期刊和WoS 收录期刊的一项对比研究显示,有27 个国家被Scopus和WoS 收录期刊的OA 比例均高于平均值[11]。从期刊影响因子的整体变化趋势来看,OA 模式对期刊影响力的提升也呈现出一种正向的影响[12]。González[13]根据使用与引用相关的指标,对传统订阅方式与OA方式出版的文章的影响力进行量化评估,并对OA在提高学术资源质量上的作用给出了积极评价。

1.3 开放资源的技术规范完善,开放程度加大

通过国际上主要标准制定组织中有关数字资源OA 的标准制定和应用情况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标准制定者本身就是经济利益驱动的出版机构,对学术资源已经做了OA 时的规定或约束性要求。尤其对于有明确版权管理政策的学术内容及其内容提供者,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权益管理措施设计和安排,以避免在浏览或下载等使用过程产生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同时,有关OA 资源的互操作性技术标准和规范在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欧洲开放科学组织OpenAIRE 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面向开放仓储及科研信息系统CRIS 的系列元数据互操作指南,明确了加入OpenAIRE 服务体系的各类开放仓储或CRIS 系统必须遵循的元数据规范;同时,提出了基于欧洲公共信息格式模型CERIF/XML和OAI-PMH 协议实现多源信息交换和集成的技术标准规范[14]。伴随着各类开放标准规范的推广应用,学术内容的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加大。如自然出版社集团NPG 从2019 年开始,在其出版的OA 期刊中全面实行CC BY 4.0 协议;BMC 和Hidawi 等OA 出版商也都积极推行出版内容全面采用CC BY 系列知识共享协议;部分OA 出版商甚至积极支持期刊论文的数据附件采用更加自由开放的CC 0 许可协议。

2 开放学术资源的组织利用

2.1 科研人员对开放学术资源的认知和需求

科研人员是OA 运动的核心主体力量,其对OA理念认知、重视和参与程度对OA 资源的组织和开发利用有着极其关键的影响。国内外有关科研人员对OA 出版的认知、参与OA 出版的行为、接受OA出版模式、使用OA 资源的意愿、以及对OA 资源的需求[15-18]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其对OA 出版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在不断提高,积极参与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由此,并鉴于学术界一贯重视有影响力学术产出和学术交流渠道的传统,科研人员对OA 期刊以及OA 知识库所汇集传播的OA 资源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表现出了较强的需求和意愿。在国际OA 和开放科学发展趋势日渐明晰的情况下,我国近年来也非常重视科研学术信息资源OA 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加速推动我国自主科研成果的O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于2014 年5 月分别颁布了国家公共资金资助科研成果及科研机构自主产出科研成果实现OA 的政策,产生了促进我国OA 政策制定和推行的里程碑性作用、影响和重要意义。

2.2 开放学术资源的组织和再利用

OA 和开放科学促进多元科学产出的大量涌现,特别是随着研究数据逐步被视为与论文同等重要的第一等学术对象开放共享出来,OA 学术资源的规模体量迅速持续增长;各种OA 学术资源出版和传播系统为追求网络化条件下学术资产传播和服务的网络效应,积极支持开放学术资源共享、交换和集成的互操作等技术规范的不断完善发展,促使OA 资源的开放程度和开放范围持续加深拓展;OA 学术已逐步获得学者们的认可。如何更好地筛选和组织这一互联网新兴的庞大OA 学术资源,满足科研用户对高质量OA 学术资源的发现和利用需求,成为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的成员馆基本上都在收集OA 学术资源,并以检索或学科导航的方式组织呈现。但是,组织的层次集中于题名或资源描述的浅层次,对OA 学术资源内容的揭示和全文服务不够[15]。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中,已有88.29%开展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OA 学术资源组织服务,并以资源列表和导航为主[16]。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则围绕主要的开放学术资源类型,建立了OAinONE 开放资源集成服务平台[17],对包括开放期刊论文、开放会议论文、开放学位论文、开放电子图书、开放科技报告、开放科学数据库、开放教学课件、科技政策文件、科学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广泛类型的开放科技资源进行了集成组织。在学科门类和特色方面,有学者对农业科学[18]和生物科学领域[19]的OA 资源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但是停留在揭示开放资源的获取途径层面,尚未进行深度的组织和再利用研究。

总体上,开放学术资源的组织和利用有着与传统数字学术资源雷同的多种组织模式[20]。按照组织深度的递进层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组织和服务模式:1)简单元数据聚合和检索服务。主要围绕特定领域或主题,通过OAI-PMH 等元数据开放收割协议,对各类开放仓储系统的相关元数据进行自动收割,建立专题开放资源元数据仓储,提供统一检索服务。2)开放资源的体系化集成和导航服务。在元数据收割甚至全文内容本地化缓存聚合基础上,设计和构建专题知识组织体系,对收割和聚合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标引和集成,提供定制化的开放学术资源导航、检索和获取利用系统,提供开放学术资源的增值化服务。3)开放学术资源的语义化组织和集成服务。即,资源组织的形式和层次从传统的知识组织体系进一步深入到基于本体的语义化组织层次,通过构建/复用领域本体或主题本体,对采集的开放学术资源进行领域概念、分类体系、知识关系的深层揭示、标引和关联组织,形成领域开放知识图谱,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各种高阶、个性化的开放知识资源发现和分析服务。

3 结论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数字化和信息化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学术层面开放学术资源获取与共享越来越表现出类型复杂、数据快速增长、存储分散、组织多元化的状态,有资源登记和目录系统、开放仓储、机构知识库等各种存在形式,开放学术资源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得到科研人员的认可。但目前对开放学术资源的揭示过程,缺乏系统化的组织方法,导致开放学术资源不能够为科研人员有效和方便利用。比如目前图书馆如何以技术服务专长为读者提供良好的OA 资源利用途径的讨论相对稀少。特别是从学科领域角度出发,对开放学术资源进行系统收集和组织的应用更加缺乏。学术资源若仅仅关注于期刊或配合作者OA 层面,而没有研究如何协助读者有效利用,等于是仅仅解决了供应层面的问题,而没有完全解决取用层面的问题。相信随着语义网及知识图谱技术的发展,探索建立开放学术资源语义集成的方法、框架和系统,充分挖掘和揭示开放学术资源与科研人员、机构、科研项目的情境关系,提供面向真实科研应用场景和需求的开放学术资源语义关联组织服务,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利用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期刊问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