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

2021-04-16 13:40王永刚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柴胡桂枝反流

王永刚

(太康县人民医院 中医内科,河南 周口 461400)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较高,数据显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4%~6%,且呈逐年升高趋势[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和反流、促进胃动力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作为主要药物,应用广泛,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丰富经验,通过辨证论治,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吐酸”“反胃”等范畴,胆热脾寒型由外感、内伤引起,病机为肝失疏泄、胃气上逆、脾虚湿盛,治疗应以调达肝胆气机、温阳健运脾气为主。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19~51岁,平均(35.18±7.49)岁;病程1~5 a,平均(3.06±0.87)a;病情程度为Ⅱ级38例,Ⅲ级20例。观察组:男37例,女21例;年龄19~51岁,平均(36.42±6.87)岁;病程1~5 a,平均(3.21±0.79)a;病情程度为Ⅱ级33例,Ⅲ级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太康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2],并经中医辨证属胆热脾寒型;②就诊时伴有反流、反酸、烧灼感等症状;③近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④肝肾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消化性溃疡;②食管裂孔疝;③精神疾病;④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⑥严重心血管疾病;⑦胃食管手术史;⑧内分泌障碍。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92)治疗,口服,每次20 mg,每日2次,连续治疗3个月。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基本组方:瓜蒌根15 g,牡蛎15 g,黄芩12 g,柴胡10 g,桂枝9 g,干姜6 g,炙甘草6 g。随症加减:脾虚湿盛、脘腹胀满者,加白术12 g,枳壳10 g;痰热郁滞重者,加仙鹤草15 g,栀子10 g;气滞、神疲乏力、清阳不升者,加薏苡仁30 g,黄芪30 g,太子参10 g;消化道疼痛者,加海螵蛸10 g,浙贝母10 g;湿热较盛者,加苏叶10 g,黄连6 g;阴虚兼咽部不适者,加麦门冬15 g,半夏6 g;嗳气者,加代赭石15 g,旋覆花9 g;舌质紫暗、胸痛兼血瘀者,加蒲黄10 g,五灵脂10 g;夜寐不实者,加龙骨30 g,夜交藤15 g;内镜下黏膜充血糜烂者,加三七15 g,白及6~12 g。以上药物加600 mL水煎至300 mL,早晚分服,每次150 mL,每日1剂,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1)疗效。疗效评估标准[3]如下:临床症状、反流、频率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80%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反流程度减轻,频率降低,症状积分减少50%~80%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反流程度减轻,频率降低,症状积分减少25%~<50%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包括反流、反酸、烧灼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0分表示无,2分表示症状较轻,4分表示症状中度,6分表示症状较重。(3)治疗前后内皮素(endothelin,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食管黏膜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蛋白、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5 mL静脉血,以3 000 r·min-1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CGRP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食管远端病变明显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对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进行染色,根据细胞着色范围评分,无着色为0分,着色<1/3为1分,着色≥1/3为2分,弥漫着色为3分。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54/58)]较对照组[75.86%(44/58)]高(P<0.05)。

2.2 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反流、反酸、烧灼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流、反酸、烧灼感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反流、反酸、烧灼感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ET、CGRP及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评分治疗前,两组ET、CGRP水平及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水平、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ET水平、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T、CGRP水平及食管黏膜COX-2 蛋白、PAR-2评分比较

3 讨论

《灵枢·四时气篇》中“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故曰呕胆”,认为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胆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脾胃,由少阳胆热,横逆犯脾胃,脾胃气机升降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病,治疗应以清单和胃、温脾化饮为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反流、反酸、烧灼感积分均较对照组低,提示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柴胡桂枝干姜汤基本方中:瓜蒌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之效;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能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脾、胆、大肠、小肠经,能产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作用;桂枝味辛、甘、性温,可发挥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作用;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可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炙甘草味甘、性平,归胃、心、肺、脾经,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用,诸药合用,可疏肝清胆、和解表里、温阳通脉、调气健运等。且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桂枝干姜汤能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肠平滑肌收缩功能,改善胆汁分泌能力,促进胃黏膜病变恢复[4-5]。

胃食管反流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减退有关,而胃食管黏膜下层富含内脏传入神经末梢,其分布于血管周围,可分泌感觉神经肽,影响血管舒缩功能,ET、CGRP可拮抗活性多肽,为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检测其水平对评估患者胃食管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表达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相关,检测其水平对临床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具有重要作用[6-7]。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COX-2蛋白、食管黏膜PAR-2评分均较对照组低,CGRP水平较对照组高,可见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能调节ET、CGRP、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水平。

综上,胆热脾寒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接受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ET、CGRP、食管黏膜COX-2蛋白、PAR-2水平。

猜你喜欢
柴胡桂枝反流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的北柴胡与藏柴胡鉴别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基于柴胡栽培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喊魂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我的发现
Big Head大头
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