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1-04-16 13:40李婧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基底节康复训练脑出血

李婧

(鹤壁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河南 鹤壁 45800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除院内治疗外,术后院外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由于缺乏疾病认知与专业康复指导,常会造成遵医行为与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差,不利于后期恢复[1]。近年来,达标互动理论在护理领域中应用逐渐增多,要求施护者经过主动的情境营造,与护理对象采取感知、判定、反应、行动、互动,最终实现双向积极影响效果[2]。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规组和达标互动理论组,各46例。常规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62.05±4.41)岁;出血量31~59 mL,平均(43.90±4.08)mL。达标互动理论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60.72±5.29)岁;出血量30~57 mL,平均(42.87±4.46)m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鹤壁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②具有明确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③术后各项生命体征较稳定,意识清晰。(2)排除标准:①脑外伤所致脑出血;②存在视力、听力、语言等功能障碍;③合并脑肿瘤及其他器官、系统严重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常规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以口头宣教、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形式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训练、饮食、用药、血压监测、情绪控制、注意事项等知识,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嘱咐患者定时复诊等。

1.3.2达标互动理论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干预。(1)组建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2名资深护士担任副组长,8名护士为组员;先由组长、副组长深入学习掌握达标互动理论内涵、意义等知识,按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护理实际状况制定干预流程,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实施。①互动护理评估:创建和谐、良好护患关系,共同构建感知和角色认同,收集患者家庭情况、个人喜好等信息,向患者阐述角色定位,并利用自身获取的康复护理知识、自身角色影响力引导患者正确认识面对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②计划:依据获得资料,以科学的方法增强与患者、家属的互动,共同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与康复需求的计划、目标,对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互动目标主要为引导其认识康复训练的实际意义,而后引导其落实分阶段康复目标,至患者掌握康复训练技巧与方法。③执行:引导患者执行实际康复目标,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首先应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而后参考实际进程,协助患者掌握与执行患肢康复训练的措施;于落实过程中,应增强与患者交流,于患者达成阶段性目标时,给予充分肯定及表扬,提升患者康复信心,营造良好环境氛围,促使患者自觉、主动地进入下一个康复阶段。④评价:客观、准确地评估康复护理目标达成情况与护理干预效果,若某个康复项目已达标,应及时停止相应达标护理干预,若某个康复项目未达标,应及时分析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再次达标互动。两组均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遵医行为 采用医院自制遵医行为量表评价,内容包括情绪控制、合理饮食、康复训练、按时复诊、血压测量、遵医用药等方面,总分100分,分为不遵从(得分<60分)、基本遵从(60~80分)、非常遵从(>80分)。

1.4.2疾病自我管理效能 以美国斯坦福大学Lorig制定的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包括6个条目,应用10级评分法,分值越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越差[3]。

1.4.3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1.4.4运动功能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分值越低,运动功能越差。

1.4.5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经干预,达标互动理论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2.2 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GQOL-74评分干预前,两组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GQOL-74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达标互动理论组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GQOL-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 GQOL-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康复效果与患者疾病认知、疾病自我管理能力、遵医行为等密切相关[4]。传统护理模式主要以护理人员为主,属于单向输出,不注重对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激发,与患者难以创建良好互动,护理效果欠佳[5]。

有研究报道,将达标互动理论下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明显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6]。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干预,达标互动理论组遵医行为率、疾病自我管理效能、BI、FMA、GQOL-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这表明应用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达标互动理论下护理干预可首先通过护理人员客观、科学互动评估,找出患者康复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康复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循序渐进地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护患之间经过共同行为与相互影响,促使康复活动从单向式转变为双向式,护理过程中可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效能;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多角度、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到康复目标制定、计划执行、问题确认等过程中,有助于促使患者建立正确的康复干预意识,提升对康复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充分掌握康复行为方法,提升遵医行为;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获得科学理念支撑,科学、合理地执行护患之间感知、互动、沟通、角色确认等护理过程,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并促使患者了解自身尚存的康复问题,共同制定相应计划、目标,并积极落实执行,最终提升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达标互动理论视阈下的护理模式干预可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疾病自我管理效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基底节康复训练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