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化标志物在脊髓损伤患者跌倒相关骨折中的表达特点

2021-04-21 08:47郭甲瑞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性骨折脊髓标志物

郭甲瑞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研究显示,在SCI 早期因肌肉功能丧失和神经损伤水平以下的骨垂直负荷减少可导致大面积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加速,从而导致SCI 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1]。国外有学者研究表示,骨转化生物标志物可能是预测 SCI 跌倒相关骨折的风险因子[2,3],笔 者对 近期新发S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1 年内跌倒相关骨折的发生情况,以及与基线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旨在探讨SCI 早期跌倒相关骨折的预测因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 2017 年 3 月—2019 年 11 月经笔者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年龄 18~80 岁;(2) 符合 SCI 诊断标准;(3)经医院首诊并完成住院治疗;(4)经康复医师评估脊柱稳定性良好可耐受康复治疗负荷;(5) 随访时间≥1 年。排除标准:(1)急性期 SCI 患者;(2)合并有脑卒中、颅脑损伤、骨折等严重损伤患者;(3)非跌倒性骨折患者。符合上述标准的111 例患者,其中男 85 例,女 26 例;年龄 20~80 岁,平均(49.57±13.11)岁;受伤时间 0.5~51 年,平均(14.16±11.82)年。入组患者在随访1 年中发生跌倒相关性骨折18例,为骨折组;93 例未发生骨折患者为非骨折组。2组在年龄、受伤时间以及步态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1)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受伤年限、损伤水平以及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IS)评估为依据的脊髓损伤分级。(2)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 末端交联肽 (C-terminal cross linked peptide,CTX)、1 型胶原蛋白氨基端前胶原肽 (type-1 procollagen N-terminal,P1NP),放射性免疫法检测25 羟基维生素D3[25 hydroxyvitamin D3,25 (OH)D3],免疫检测程序测定血清钙(Ca2+),非竞争性荧光免疫法检测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 等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水平。(3)随访1 年内电话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跌倒事件以及跌倒相关骨折事件,每2 个月1 次。根据是否发生跌倒相关性骨折分为骨折组和非骨折组进行数据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跌到相关性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用Spearman 分析法对相关因素与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与非骨折组相比,骨折组 CTX 水平明显增高(P<0.05),2组 PINP、PTH、Ca2+、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跌倒相关骨折影响因素分析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跌倒相关骨折发生与CTX 水平(95%CI:0.951~0.905,P=0.023)、年龄(95%CI:1.118~9.856,P=0.033)、受伤年限(95%CI:0.998~0.788,P=0.046)有关。

2.3 CTX 与临床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CTX 水平与年龄和受伤年限呈负相关(P<0.05,见图1、图2),与性别、BMI、损伤平面、步态无关(P>0.05)。

3 讨 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1 年内发生跌倒相关骨折的患者相比未发生骨折的患者年龄大,受伤时间短、步态异常人数增加,在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方面仅CTX 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即骨折组患者CTX 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而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损伤年限低以及CTX 水平高均是影响跌倒相关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作为SCI 跌倒相关骨折的危险因素与魏丽巍等[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其研究结果认为,对于SCI 康复期早期患者来说,跌倒患者年龄并未显示明显的增长。而此次研究对象并不局限于新发 SCI 患者,损伤时间 0.5~51 年,组间比较显示跌倒相关骨折患者的损伤时间明显缩短。另外此次研究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也可能是导致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方面,研究结果显示高水平CTX 可能是骨折风险增高的重要因子。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是骨组织的自身代谢产物,也是反映骨质量和骨数量的指标,而CTX是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推荐,普遍认可的敏感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4]。临床研究认为,CTX 可有效反映骨代谢活动水平,在骨质疏松中的反应时间可早于骨密度[5,6],该研究中 CTX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也证实了其在骨质疏松中的临床价值,正常骨代谢过程中,骨基质通过合成和分解的有序进行维持着重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7,8]。SCI 的发生无疑打破了重吸收和骨形成之间的平衡,既往的研究已证实,骨质疏松患者CTX 水平可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因此高水平CTX 表明患者存在骨质疏松[9,10],这也是高水平CTX 患者跌倒相关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

表1 2 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2 组骨转化生物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

图1 CTX 水平与受伤时间的关系

图2 CTX 水平与年龄的关系

由于该研究骨折人数少,可能对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扩大骨折样本量,并根据SCI 损伤时间、年龄的不同探讨CTX水平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性骨折脊髓标志物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影像检查在应力骨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树鼩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影响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