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 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腕舟骨骨折中的诊断效果

2021-04-21 08:47赵晶晶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分型螺旋检出率

赵晶晶

腕骨骨折中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即腕舟骨骨折,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患者骨折后若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病情则可能会发生恶化,从而引发骨不连、腕关节疼痛等多种并发症。因腕舟骨骨折的位置较为特别、血供以及结构复杂等特点,进行X 射线检查时极易出现重叠与失真等现象,故漏诊与误诊率较高;且无法进行精准的骨折分型,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2]。螺旋 CT 扫描速度较快,扫描所得图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再联合多平面重建后处理技术,可对骨折特征进行清晰显示,有利于患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该研究主要探讨对腕舟骨骨折患者行螺旋CT 平面扫描后再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的诊断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50 例于 2018 年 1 月—2019年1 月进入笔者医院救治的腕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 20~70 岁,平均(25.7±4.7)岁;左、右侧腕舟骨骨折各 19 例、31 例。其中,18 例患者因交通事故所致,14 例患者因运动所致,7 例患者因打击所致,8 例患者因高处坠落所致,12 例患者因机器挤压所致。所有入选患者皆存在腕关节外伤病史,临床均表现为腕关节部位疼痛,其中,35 例患者关节肿胀,25 例患者关节无法自由活动。入选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纳入研究患者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 影像学图像相关资料保存完整;(2)签署相关知情文件。排除标准:(1)接受过腕舟骨骨折手术;(2)存在重要脏器(心、肾、肝等)严重功能不全;(3)伴有恶性肿瘤疾病;(4)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治疗依从性差。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分为2 组,对照组给予X 线检查,观察组给予螺旋CT 扫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

1.3 研究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在行螺旋CT 扫描前均给予正、侧位X 射线检查,对于未显示骨折的患者,增加蝶式体位或各斜向体位检查。选用16 排螺旋CT 机(生产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平扫,取俯卧位,再进行螺旋CT 平扫。手部先进,扫描的范围是从尺桡骨远端始至其近侧指骨止,管电压与管电流分别为120 kv、200 mA,扫描的厚度为1.25 mm,螺距为 1.372 m,转速 0.7 s/转,重组矩阵 512×512[3]。扫描结束后再将所得图像传至工作站,并对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尽可能对舟骨长轴面进行MPR 影像处理。

1.4 观察指标由2 名或2 名以上的高级职称且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实施阅片,共同明确骨折的具体病情,以取其一致的意见为准。(1)腕舟骨骨折检出率。统计对比 2 组腕舟骨骨折检出率。(2)骨折分型标准。以Herbert 为依据对骨折实施分型,A 型(新鲜稳定性骨折):周结节骨折(A1),舟骨中或者远侧无移位横向撕脱骨折(A2);B 型(新鲜不稳定性骨折):舟骨斜骨骨折(B1),断开或移位骨折(B2),舟骨近 1/3 骨折(B3),月骨周围脱位骨折(B4)[4]。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 22.0 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2 组腕舟骨骨折检出情况比较2 组腕舟骨骨折检出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3,P<0.05)。见表1。

表1 2 组腕舟骨骨折检出率对比

2.2 2 组腕舟骨骨折分型比较2 组患者腕舟骨骨折分型对比,观察组B2、B3、A2 三种类型例数占比均较高,而A1、B1、B4 三种类型例数占比均较低,观察组总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3,P<0.05)。见表2。

表2 2 组腕舟骨骨折分型比较[例(%)]

3 讨 论

腕舟骨骨折属于较常出现的腕部骨折类型,腕舟骨位置接近排腕骨桡侧,其形态复杂、不规则,且表面覆盖软组织,参与了腕关节活动,以确保其力量传导及稳定性[5]。青少年是腕舟骨骨折的高发群体,该疾病发病时若不能获得及时救治,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例如缺血坏死、骨不连等[6]。临床上较常采用的诊断方式是X 射线检查,但由于腕舟骨位置较为特殊,因此极易出现较高的漏诊与误诊。随着螺旋CT 与后处理重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在腕舟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7]。

CT 对舟骨横断面的检查可显示出1 mm 的骨折线,沿着舟骨纵轴可清晰检查骨折背凸畸形,对腕舟骨骨折移位与骨不连等症状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可有效提升腕舟骨骨折检出率,降低漏诊与误诊概率。但单纯使用CT 进行扫描检查,无法整体显示舟骨横断面上下结构关系[8]。螺旋 CT 扫描联合多平面重建 (MPR) 技术可弥补CT 扫描中的不足,其通过重建骨折位置的图像,可更为逼真且清晰地呈现骨折部位解剖结构。医师通过观察此重建图像,不仅可以获取骨折脱位与骨块的数量,还可以提升对隐匿性骨折和其周边关节的损伤诊断效果。MPR 属于螺旋CT 重建后处理技术中的一种,是将选定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的横断面进行二维体积元的重组,以便可以从冠状与矢状位等对腕舟骨关节进行临床观察,掌握腕舟骨周边各个关节所对应的关系,以辅助临床对骨折移位、脱位等状况的了解;还可清晰显示细微骨折、周边软组织内部的血肿以及关节腔内部的积血等情况。MPR 属于上下方向成像,其与矢状面及舟状骨冠状面成像方向相一致,因此可确保桡舟关节中点至舟大多角中的骨折形状得以完整显示,因此具有较高的连续性,有利于提升对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MPR 图像上的骨折线宽度进行测量,以明确腕舟骨骨折移位与舟骨形态的参数改变情况。相关研究发现,64 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对颌面部骨折患者的诊断,可有效提升对骨折诊断的准确率[9]。该研究中,观察组对腕舟骨骨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分析结果可知,在Herbert 腕舟骨骨折分型中,观察组 B2、B3、A2 三种类型例数占比均较高,而 A1、B1、B4 三种类型例数占比均较低,且观察组骨折分型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螺旋螺旋CT 扫描联合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可有利于腕舟骨骨折分型;此外,腕舟骨骨折分型中仅有A型骨折类型不需采取手术治疗,由此可见,对骨折进行准确分型的重要性。X 射线图像存在重叠现象,因此无法明确区分骨折类型,而螺旋CT 联合MPR 图像可对图像进行各个方位的观察,因此可清晰进行骨折分型检查,对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螺旋CT 平扫后再使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处理,可检测出隐匿性骨折,降低漏诊与误诊,其腕舟骨骨折检出率更高;同时还可明确分辨骨折各种类型,对腕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分型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奇妙的螺旋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