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因素分析

2021-04-21 08:47孔德杰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偏曲鼻中隔变应性

孔德杰

鼻息肉是指患者鼻腔内赘生良性组织,以流鼻涕、打喷嚏、鼻痒、鼻塞、头痛及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表现的耳鼻喉科常见疾病[1]。鼻息肉具有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等特点,使用药物、生理盐水冲洗等治疗方案可暂时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及临床症状,但是长期疗效不显著[2]。当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常用微创手术,可彻底清除病变组织,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术后仍有复发的风险[3]。基于此,笔者探讨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笔者医院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98 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00 例,女98 例;年龄40~78 岁,平均(60.71±2.12)岁;病程 1~8 年,平均(5.13±0.95)年。该研究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鼻息肉的诊断标准;均经鼻内镜检查确诊;肝肾功能正常;均顺利完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鼻炎患者;鼻腔或鼻窦肿瘤患者;传染性疾病患者;精神及意识障碍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 方 法

1.3.1 复发情况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若随访期间患者有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和(或)在鼻内镜下可见窦口狭窄、甚至闭锁,鼻窦积脓则诊断为复发。

1.3.2 基线资料统计 收集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198 例鼻息肉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查阅病案的方式明确患者饮酒吸烟史 [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和(或)平均乙醇摄入量>20 g/d,持续 5 年](有、无),是否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是、否),鼻息肉类型(过敏性鼻息肉、炎症性鼻息肉、鼻后孔息肉);利用鼻内镜明确鼻中隔偏曲情况(是、否);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明确患者合并鼻窦炎情况(合并、未合并),合并变应性鼻炎情况(合并、未合并),明确术后1 个月内是否坚持综合治疗(术后及时清理干痂、窦口附近肉芽及囊泡、鼻腔水肿粘连,合理全身应用抗生素,给予黏液稀化剂,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是、否)。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发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后复发的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复发情况随访6 个月,198 例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35 例,复发率17.68%。

2.2 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不受饮酒吸烟史、鼻息肉类型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鼻窦炎,坚持综合治疗的影响(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以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情况为因变量,复发赋值为“1”,未复发赋值为“0”,以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合并鼻窦炎、坚持综合治疗情况及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情况为自变量并赋值(表2)。经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鼻中隔偏曲情况,合并变应性鼻炎情况,合并鼻窦炎情况,术后坚持综合治疗、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情况是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1 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例(%)]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3 讨 论

鼻息肉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鼻窦内层的慢性炎症有关,在过敏、囊性纤维化、阿司匹林敏感或某些感染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鼻息肉患者息肉的增长,最终会进入鼻腔,且长期鼻息肉可导致鼻骨破坏和鼻腔扩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表3 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复发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借助内窥镜技术,在显示器上充分展现鼻腔解剖结构,可在直视状态下清晰、无痕迹地观察鼻腔,然后对鼻腔病变进行切除,恢复鼻腔正常解剖结构,且尽可能保留鼻腔正常结构,恢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5]。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鼻息肉等鼻腔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复发情况,预后改善的效果不佳[6]。该研究中,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98 例鼻息肉患者中复发35例,复发率17.68%,仍有待降低。术前应用抗生素可高效控制炎症情况,起到减弱局部炎症程度和减少术中出血的效果,术中术野较为清晰,便于彻底清除病灶,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故术前未常规用抗生素、激素者会增加术后复发风险[7,8]。因此,在患者术前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激素,从而保证较好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合并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患者黏膜病变更为明显,基底膜明显水肿、增厚,且有很多嗜酸性粒细胞和炎性细胞浸出,会堵塞窦口使得引流障碍,还可使细菌在此种环境下加速繁殖,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9-11]。因此,术前要明确患者是否合并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并给予药物予以对症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腔、鼻窦出现生理功能障碍,长期偏曲压迫下会导致解剖结构异常,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也无法有效解除对前筛窦、上颌窦的压迫,窦口引流效果差,术后复发率高[12,13]。此时要在术前明确患者鼻中隔偏曲情况,制定高效的手术术式,保证手术效果。因手术结束是上皮恢复及再生以及黏膜功能恢复的开始,术后若未进行综合治疗,将延缓病情治愈进程,增加复发风险[14,15]。因此,要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进行手术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及鼻窦炎,术前未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故需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偏曲鼻中隔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分析
鼻中隔偏曲怎么治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中隔偏曲需要做手术吗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分析